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琼华

  摘要: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从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和民间体育教育系统两个方面来讨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以求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1-0070-03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basic path for the inheritance of minority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minority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 educ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discus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from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folk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ethnic;inheritance;education strategy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体育文化绚烂多姿,就已发掘出的传统运动项目多达上千项。它们的存在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传承价值。其中,教育是传承和发展这些庞大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本文正是基于学校教育和民间教育两种视角来讨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问题。
  
  1 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
  
  1.1 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有能力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也都为人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体育文化亦然。而“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也就是说,传递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经验)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具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意识和素质的人才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这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和民间教育的功能和使命。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塑造着一代新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塑造新人的教育价值,是培养新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增加着人的知识并且改善着人的观念,影响着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比如:学习围棋有益于人的整体观察,体育舞蹈对节奏智能、马术对动觉智能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在进行游戏和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时,调动和激发起获胜动机是参与游戏和体育运动的原动力;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是增强青少年情感的必要条件,挫折和失败又可以锻炼人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可见,有选择地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当地高校和中小学,既可以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问题,又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后继有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教育原理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服务,这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并且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教育系统的作用,让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学校体育系统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才
  
  2.1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系列
  课程体系是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保障,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实施评价的依据。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工程的施工蓝图,是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要实现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系列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中小学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体育课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的教学。
  2.1.1 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纳入教学课程的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数量众多,不可能全部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筛选才能确定它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1.1 民族传统体育要经过课程“筛子理论”的筛选,才能成为课程资源
  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要求被选中的运动项目必须有利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被选择的运动项目在教学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被选择的运动项目要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2] 经过这三个筛子筛选后留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具备了在现实体育课中实施的前提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经过“筛子理论”筛选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有很多的,因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都有休闲娱乐、促进身心健康的功效,适合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并且简单易行适合教学。
  2.1.1.2 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在具体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为我国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个学校就必须要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适宜在东北寒冷地区的学校选择,射箭类项目适合在蒙古大草原这些牧区学校选择,游泳等水上项目适合南方水乡的学校选择。而那些对地理环境没用限制的众多项目,如朝鲜族的跳板和秋千、黎族的跳竹竿、很多民族都流行的摔跤以及押加等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当然,每个学校在选择时要以本民族的传统项目为主,把本族的项目传承发展好了再向全国推广。
  2.1.1.3 中小学进行选择时要考虑传统项目自身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有些项目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不适合在学校中开展,例如很多民族都流行的赛马活动,就不适合在学校开展,因为在学校里很难喂养马匹,一些体弱的学生也不适合骑马。像这样的项目就必须靠民间教育系统来完成其传承和发展,条件差的学校要多选择那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低的项目。另外,学校在选择项目时还要考虑本校的师资情况,比如要选择本民族的武术进入课程,而现在的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学过某个少数民族武术课程,这就需要向民间的艺人学习。
  2.1.2 校本课程教材化操作
  选择出适合本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还要进行具体的教材化操作。在进行教材化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2.1.2.1 充分挖掘出运动项目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各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都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教材化操作时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及项目动作原形,保持民族运动项目的原本风貌,使其特征鲜明、准确。比如,布依族传统体育“双拐”类似于高跷,但又不同于高跷运动。“双拐”是用两根手臂大小、长度与使用者身高接近的木棍,并且在此木棍上离低端20-30厘米处固定两个脚踏板的一种运动工具。人们站在踏板上,手扶木棍进行单人、两人或多人的走、跑、跳、打斗等运动的体育活动就称为双拐运动。双拐运动是布依族人们根据自己所处山区路面不平整的实际情况,在高跷基础上改造而出的一项运动,它历史悠久,深受布依族人们的喜爱,是民族节日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当地的学校在开发这项运动作为校本课程时,就要保留它的原始文化特色和项目动作原形,与高跷运动相区别,才能真正实现传承的文化意义。

  2.1.2.2 体现传统项目自身的休闲性和趣味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群众在闲暇时间进行的重要娱乐活动,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我们在进行教材化时,不能只看重它对培养学生身体和运动能力的价值,也要保留它的休闲娱乐性,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浓厚的趣味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比如,竹竿舞具有特有的节拍,在教材化时就要充分利用它在音乐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简易的舞龙舞狮是民族节日中常见的表演项目,学生对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化时就要保留它的神秘性和娱乐性,不要扼杀掉它的趣味性。
  2.1.2.3 利用各种方法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都是民间的娱乐游戏活动,动作技能和运动场地器材都比较粗糙,进行教材化改造时要细化动作,规范场地、器材等教学手段。比如,陀螺素材在进行教材化时,可分解为旋放动作、抽陀动作、攻陀动作,其中每个动作都要明确到包括动作技术、动作要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易犯错误、纠正方法和注意事项七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这样,经过细化后的动作在教学时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场地器材等教学手段进行规范来达到改造目的。比如,“布依棒垒”在民间俗称“打耗尾”,是一人用一根长棒打一个短棒,另外一个人尽力接住短棒的活动,比较原始有趣。引入学校后,可以对场地和器材进行规范,并制定竞赛方法在教学中开展比赛。详细比赛方法和场地规定可以参考《布依棒垒开发研究》一文。[3]
  2.2 高校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中都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见国家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我们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在高等体育教育系统中培养一定数量的中级、高级专门人才,来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研和传播工作,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良好发展。全国各大体育学院和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来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此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开设,还能带动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择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凭此来进入高校的门槛。同时,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开设得好,也会需要相应的师资,反过来又为高校培养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里就实现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互相促进,彼此更好地发展,最终就实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系统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而带动其在整个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可见,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开设。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地区的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系还很少。在今后的发展中,民族地区的高校应该把本地区重点的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中来学习,积极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民族文化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国各大体育院校也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本科阶段的教学和相关的科研工作服务。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定是致关重要的,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方向和核心。结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而又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建立课程方案时,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等实际情况,借鉴国内现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体育院系的经验。同时,还要注意体现民族特色,重视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比重。
  
  3 建设民间体育教育系统,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
  
  因为有些传统项目本身并不具备进入学校的条件,而且学校系统目前也没用能力容纳全部的项目,所以这部分不宜进入学校的项目就需要靠民间教育系统来实现其传承。
  民间体育教育系统的建设要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两大方面着手进行。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我们只建立学校体育教育系统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不够的,要做到三者结合,才能实现人类学意义上所强调的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形成教育社会化一体化的格局,真正完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正如前文所述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能进入学校课程体系,那么就只能依靠民间教育来完成其传承和发展。
  3.1 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它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家庭是人出生的地方,也是居住成长的地方,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如马卡连柯所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正是基于家庭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在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时要十分重视家庭体育的作用。
  家庭体育的任务是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身心正常发展,成为体格健壮和心理健康的人。家庭体育的内容可谓丰富多样,只要有利于孩子成才的体育活动都可采用,当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自身简便易行、娱乐性强的特点更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比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踢毽子、跳房子、打陀螺等。而且,民族体育项目本身来源于生活,也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家长在劳动之余或闲暇时间里都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游戏,这样既增进了亲情,又发展了孩子的运动能力。比如,水族的武术中就有鱼拳、鸭拳,器械中有扁担棍法,还有各种棋类,以及传统节日中的赛马、顶扁担、翻桌子等活动,这些都是家庭生活劳动中经常涉及的内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活动就近就便地引导孩子去玩这些本民族的身体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配合学校和社会来完成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3.2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时具有社会教育的特点,可以增进每个个体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殊才能得到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进行。在探讨社会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时,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重点探究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与传统节日的密切关系,从中发现传统节日对民族体育传承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传统节日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结构,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历史、心理、个性、道德风尚、宗教观念及文化传统。” 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争奇斗艳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传统节日的重头戏,所以传统节日里发生的民族体育就能很好地代表民俗文化中的民俗体育。可以说,传统节日是某些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舞台。比如说,水族端节的“赛马”活动,由于场地马匹等原因,不具备在学校开展的条件,而它又是端节的高潮所在,没有了赛马,端节也就失去了那种沸沸腾腾的热气,失去了它的节日灵魂,所以说赛马是水族的优秀体育文化,也是水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对不能失传。可由于学校不具备把“赛马”纳入学校课程的条件,那么它就只能靠社会教育这条途径来传承,靠每年在端节里举行端坡赛马这种活动来延续,如果端节里没有了赛马活动,那么水族的赛马就很可能慢慢销声匿迹了。可见,传统节日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舞台,政府要重视这种教育意义,注意保护传统节日中的民族体育的发展。政府可以组织一些临时的教育机构,在节日期间来加大宣传力度,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这样会带动平日里人们对这些运动项目的重视和参与,从而实现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
  [2] 褚远辉.教育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8.
  [3] 李康林.布依棒垒开发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3):96.
  [4]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6-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41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