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辉

  摘要:明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从课程改革视野下研究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能力,如驾驭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和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5-0097-03
  
  Abstract:The paper explicits purpose of PE curriculum reform, and discuss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ability of PE teachers from angle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proposed that as a PE teacher should hav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y need own those teaching abilitie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materials,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bility, ability to process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city.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时代赋予高校体育教师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直接与民族强壮、国家强盛相关。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促使国家选拔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的重任,他们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就会在新课改中出现诸多理论的和实践层面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
  
  高校担负着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体育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是整个高等教育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每一时期的课程改革都要与社会环境、国家需求、学校、学生实际相适应。没有任何一种课程模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因此课程改革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既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因为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课程的改革的指导思想。
  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02年实施(部分高校施行),2003年全面推行,标志着我国普通高校已迈向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体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技能”,而是突出健康目的,明确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要求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生理、心理全面发展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体育习惯[1]。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体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和多样化,建立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课程改革模式,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因素、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人才。从而真正起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使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把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联合起来,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才能的目标,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为我国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2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教师教学能力又称为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有关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可见教学能力与有关的知识、技能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有合理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才能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能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它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除了包括一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有自己的职业特点。它包括了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
  
  3 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求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教学是传授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 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贯彻高等教育思想, 实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现体育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过程。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教师观念与教育方式的改革,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2]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驾驭教材能力
  驾驭教材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善于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任务与目的,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教学。
  传统教学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即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传统的体育课课程资源,大多受教材内容所限定,教师给学生教什么,各个年级的教材里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少教师对体育教学只是知其然,不问所以然,体育教学完全被当做了一种具体操作,一种单纯的身体活动[3]。而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教师除了对传统的资源进行移植、创新,改革外,还要对能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资源加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在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仅仅限于充当课堂上教材与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研究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学习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受到重视,同时教师的引导性也得到了加强。就如《学会生存》中描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由于在不同地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条件下所能实现的课程目标不同。即使是教学材料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师仍必须决定哪些目标最适合于他的学生[4]。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才不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才不会照本宣科,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不再把学生当成是知识接收的容器,而是能因材施教,在学生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与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使高校体育课程因为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充满生机。

  3.2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示范、讲解, 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掌控方式教学形式,以知识授受为主,使学生习惯于顺从,处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态,虽然课堂井然有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管理较为有效,但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却很少, 学生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自发地进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帮助和指导。“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5],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前提下,对其进行指导和管理。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能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和步骤。课改视野下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体育教师不再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领导者、操纵者,而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
  因为体育竞赛是推动群体活动的重要手段,对体育教学也起着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也要能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竞赛知识、竞赛编排的能力,适应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
  3.3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跨学科学习能力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使体育科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育学和医学保健理论的范畴,日益成为综合现代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社会人文科学、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一门学科,不仅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还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综合性知识。课程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学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并把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任何教育教学能力的呈现,都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缺乏任何一类知识,都对各种能力的发挥产生限制。由此,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不但要明确自身知识的缺失,更要找到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各种能力的提升。因为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只有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应固守于本学科领域,闭门造车,而应有锐意进取的勇气去涉足其他学科,拓宽视野,吸取有创造价值的知识成果。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的科学知识,具有坚强、机智、灵活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一专多能”,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之上,必须博学、“统揽”相关学科,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身心方面的要求,成为学生敬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楷模。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院院长R•H•奇坦顿曾说:“真正的科学教师, 必须永远是一个学生, 不仅要熟悉过去的东西, 而且要永远解释自然表现出来的迹象保持敏锐性, 敏捷地抓住机会去增加人类的知识, 扩展他所选择的科学的领域” [6]。如高校体育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理论力学、体育多元统计分析等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就既可开阔思路,丰富科研的方法、手段,又可为获取新知识铺平道路。在新的课改形势下,跨学科知识越发凸现出对本体知识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因此,课程改革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知识体系合理运用,积极地将知识渗透到体育的教学与训练中去。
  3.4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信息的获取、评价、组织以及批判性地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教学科技的发展,教学己迈入一个新纪元,面对自由、开放、多元与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师不仅必须娴熟教学原则,更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达到有效的教学。”[7]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各种音像制品、影碟、影带、投影、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以及网络上的远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多重选择。无论是备课时的资料收集,还是课中的课件演示,或是课后的总结评价,以及日常的运动资料、数据管理,只要高校体育教师掌握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那么就可以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更有成效。具有信息能力还可以使教师能够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新,能够自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还能充分考虑到受教育群体的特征,使体育课程与科技发展的轨迹协调并进。通过实践―总结―评价―修正―实践,让高校体育教育更有成效。
  3.5 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专业教师的必备素质,是体育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决定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是其主要任务,因而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优劣也成为衡量他们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关系到教学的成效如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轻视理论,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一些体育教师一般都是等到快评职称的时候才开始进行科研活动,这使得我国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课改要求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外,也要教会学生掌握各种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重要。科研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科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用研究的眼光去仔细观察、辨析、探索各种现象和问题,找出规律性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与训练的质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做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发现问题,及时反思纠正,善于总结经验,并把经验运用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课改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师不应只是教育研究对象、原始资料的提供者和教育成果的推广者,还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更是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课程总是随着一定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没有一种适应所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固定不变的课程模式。因此课程改革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既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根据社会需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进行的。《纲要》的颁布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为高校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同时也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活力和要求。体育教师仅靠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只有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拥有处理信息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到具有规律性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统一,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4.2 建议
  因为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应贯彻于教师一生之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途径很多,可以采取进修、参加培训及函授学习、自学、同行交流等,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注意教学能力培养应在掌握和提高动作技术过程中进行,掌握技术是能力培养的前提,能力培养则是把技术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具体体现。只有提高了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此外还应定期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建立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鞭策和奖励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以适应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子莲鹰,高炳乾,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 ,2008(49).
  [2] Gary D. Borich.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 The fifth edition. Merill Prentice Hal, 2004: 3
  [3] 江少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51-52.
  [4] [美]Charlotte Danielson.张新立译.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1.
  [5] 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02.
  [6] [美]茱丽•A•罗宾.现代大学的形成[M].尚九玉译,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4.
  [7] 潘慧玲等. 国民中小学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指标之研究 [J]. 研习资讯,2004 (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41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