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诊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铭 廖力强 樊明满 孟文举

  [摘要]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以及病因、急诊时抢救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诊患者,对其急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临床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应将1 h作为其症状发作的时间界限。 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急诊治疗,以便减少脑缺血继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急诊;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8-0128-02
  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疾病,患者后期易出现脑梗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短暂性脑缺血是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1]。短暂性脑缺血既是急诊也是预防缺血性血管病变的最佳和最重要时机。2002年Albers等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简称为TIA)做出全新的定义: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它发病的时间比较短,是由于患者视网膜缺血或局灶性脑所导致的,病情出现后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 h,而且没有出现急性梗死情况。如果患者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异常,则可将患者诊断为脑卒中[2]。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诊患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诊患者,均符合史玉泉主编的《实用神经病学》[3]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37~80岁,平均64岁;70例患者中,高血压36例,糖尿病23例,其中12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患有慢性心房纤颤;45例患者有吸烟习惯,16例患者有饮酒习惯,其中抽烟、饮酒患者12例,其余21例患者没有不良嗜好。70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或偏身运动障碍,兼有失语、失读、单瘫、偏盲、失写、一次性黑朦等,28例患者为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晕,并且伴有复视、恶心呕吐、构音障碍、平衡障碍、饮水呛咳等。以上患者在急诊进行CT检查,结果证实除外脑梗死及脑出血。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时,应在急诊入院后对患者急性血常规一级出凝血时间的检查,每晚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之后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使用75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12小时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在注射药物期间要严格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治疗,将80 mg的奥扎格雷注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14 d为一个疗程,注射尼莫地平30 mg/次,每天注射3次;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或灯盏花素用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期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针对其各自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如对糖尿病患者给予调控血糖,对高血压患者合理控制血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调节血脂以及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等。
  2 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绝大多数患者脑缺血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痊愈出院。70例患者中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完全控制,6例患者仍时有发作,其中急诊入院当天就能控制15例,占21.42%;入院3 d能有效控制28例,占40%;急诊入院7 d后能有效控制21例,占30.00%,总治愈率为91.40%;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最后转变为脑梗死6例,占8.57%。经过抗凝、溶栓、改善血液循环、扩血管等方式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出院。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脑血管类疾病,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4]。有文献报道[5],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或体征的部分患者一旦发生卒中均无确定的疗法,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①心脏病,如瓣膜病变、心房颤动、卵圆孔未闭等;②动脉粥样硬化,如颈内大动脉硬化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③年龄>60岁;④高血脂症、高血压、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疾病;⑤饮酒量过多、体力运动过少等;现在距离最近一次病情发作的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相关专家也发现高C-反应蛋白、高纤维蛋白血症等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Kelly等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服用维生素B6可以有效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几率[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其发病机制一般被认为有以下几种:①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改变,发病患者某些血管较细,而一些其他因素又使患者血压较低,导致病变区域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进而使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患者出现微栓塞[7]。导致患者出现微栓塞的栓子可能来自发生病变的血管,也可能来自患者的心脏,栓子能随着血液的流动而在血管内运动,当运动到患者的微血管时就可能将其堵塞,但采取合适方法疏通堵塞血管可以使血流恢复流动;③患者脑血管出现痉挛。患者脑血管出现痉挛也会使身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急性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发作等疾病[8];④其他因素如血液高凝状态、血黏稠度过高、血小板凝聚、低血糖或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前医学界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尚无统一时间和方法,对其治疗应及早针对病因治疗,迅速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发生是重要原则[9]。《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建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首先选用抗小血板药物治疗。所以对该病的临床急诊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而解除血管痉挛最基本的方法是扩张血管,必要时使用尿激酶、降纤酶,这对于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栓形成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可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A2,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其中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激化作用;而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中的总黄酮是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有效成分。从短暂性脑缺血长期反复发作可以看出,患者的微栓子的病灶区域有较强的活动性,也可能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长期存在而未得到有效的纠正。此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10]。同时对TIA患者的颅内外血管进行超声、Mill、DSA等影像检查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程度,了解侧支循环情况,对评价其卒中危险有一定临床价值,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预防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312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