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丽萍

  【摘要】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除3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和2例内瘘狭窄外,其余38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 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代替方法,它的问世及普及大大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常见的血液透析方式主要有,自体动静脉内瘘、外瘘、深静脉留置导管、直接穿刺等。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具有足够血流量,并发症少,可供长期反复使用等优点,已经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且长久的血管通路,是目前透析患者最理想的选择[2]。现将本院近3年来对43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1~77岁,平均(63.9±12.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18例,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15例,肾结石引起的肾功能不全8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其他原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均为动静脉吻合术,且动静脉的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采用缝合法作为该治疗方式的吻合方法。若患者需血液透析,则将两根16号的穿刺针将内瘘血管穿刺,结果使得血流方向为动脉血到透析器,再从透析器经过静脉端重新流回体内。血液透析于患者手术结束后4~8周开始使用,每周的使用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3次,每次4~4.5 h[3]。
  1.3 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1)内瘘的建立时机。对于老年慢性尿毒症患者,由于其肾功能衰竭较为严重,所以做内瘘的时间最好选在进行透析前的4~6周,这样做的目的是患者的内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成熟[3]。若遇到一些特殊或紧急的情况患者未做内瘘,解决的方法一般是采用临时的血管,进行透析。(2)心理干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疾病的长期困扰,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低落现象,因此相关的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在做内瘘之前明确做内瘘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可以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以此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的开展[4]。(3)血管保护。在手术之前,相关医护人员需要让患者时刻保持手术侧肢体皮肤的清洁和完整,其目的在于可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刺、注射等动作,以免发生血管损伤,加大手术难度,同时也可以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应当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与锻炼,使手术侧的血管扩张,利于实验的进行。
  1.3.2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手术完成之后,相关医护人员需要让患者穿袖口宽松的衣服,术肢应维持在心脏水平以上,同时要保证术肢的清洁。定期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等情况,防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术侧手臂不能持重物或佩戴过紧的饰物,同时注意不能进行血压的测量、穿刺抽血、输液等操作。(2)动静脉瘘管的护理。相关医护人员需检查患者瘘管的通畅度至少3次/d,若遇紧急情况,则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内瘘吻合口有无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杂音,加强自护能力。(3)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患者应重视合理饮食,从而改善自身的营养问题。一部分患者在必要时应当定期补充血浆和氨基酸等物质,同时要控制患者水分的摄入。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补充适量的左旋肉碱。同时患者需补充铁元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Hb在110~120 g/L。
  1.3.3 动静脉内瘘使用中的护理 (1)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进针方法。内瘘成熟往往需3~4周,若在术后3个月内瘘尚未成熟,则认为该手术未成功,患者需要重新进行手术。在第1次使用内瘘时,最好让技术好、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术前应充分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5~6 cm,静脉端应向心方向穿刺,保持静脉回流通畅。穿刺两点应相距不少于8~10 cm,针尖朝心脏方向穿刺[5]。(2)透析过程中的护。进行第1次透析穿刺的时候,穿刺针的选择最好选择14号,并且尽量不要使用压脉带。为了减少局部水肿的发生,可以采用血管侧面进针的进针方法。透析时的流量应维持在低于200 ml/min。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透析时的流量亦可随之增加。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要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如呼吸、脉搏、血压等。同时也要时刻注意针眼部位的情况,观察有无渗血、血肿、针头脱落等情况。(3)透析后内瘘的护理。在透析完成之后,最需要注意的即是内瘘的通畅情况。如果未正确处理,针眼部位就有可能出现渗血、血肿等情况,从而对下一次的透析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拔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在针完全拔出来之后方能止血,否则针头有可能损伤血管内壁。压迫止血时要使用无菌纱布,止血时间一般为15~30 min。若患者凝血时间延长或血压过高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6]。
  1.3.4 出院指导 让患者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在主观上重视并积极配合。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衣袖要松大,术肢避免佩带饰物;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预防感染;患者每日必须进行至少3次的动静脉瘘检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医护人员需让患者学会判断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如发现震颤、杂音消失,瘘管处有触痛,内瘘可能堵塞,立即热敷,使之通畅,并及时去医院就诊。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进行锻炼。
  2 结果
  43例患者只有3例原发病为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导致动静脉内瘘出现堵塞;2例原发病为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严重血管硬化而出现内瘘狭窄;其余38例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 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1年以上开放率为83.72%(36/43),2年以上开放率为74.42%(32/43)。比相关文献报道的1年开放率为60%~70%,2年开放率50%~65%高[7]。
  3 结论
  建立和维持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血液,完成血液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通过对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总结出内瘘的保护应从术前的健康教育,到术后的动静脉内瘘使用中的护理,最后到出院指导。建立护患共同参与模式,能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7):1859-1861.
  [2] 王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110-111.
  [3] 刘萍,秦健.维持性血液透析35例动静脉内瘘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91-92.
  [4] 赵艾青.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92-93.
  [5] 钱文艳,郑金微.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67-2268.
  [6] 葛兰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61-262.
  [7] 包丽媛,王荣,仲娜,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2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1.
  (收稿日期:2012-05-07) (本文编辑:车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18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