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文化释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它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大量的留存于器物、陈设、建筑装饰中。不但是最为普及、通俗易懂的审美对象,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需要和人们的观念意识。本文通过对于各种题材传统纹样的梳理,试图归纳出不同的类型与范式,并揭开蕴藏纹样其背后深刻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具象纹样 抽象纹样 文化内涵
  一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题材与种类
  古代中国的装饰纹样种类繁多,不论是生活中存有原型的实物或是虚幻世界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经过艺术加工都可以是纹样的题材。其中一些纹样造型形式简单朴素,容易使观者联想到生活的原型,这类图案可归纳为具象纹样;还有一些图案造型复杂多变,而且在生活中较难找到可以类比的原型,需要去仔细研究和理解才能明白表达的意思,所以这类图案,可称为抽象纹样。
  (一)具象纹样
  具象图案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把传说或现实中大家熟知的具体形象加以夸张、变形或抽象化而创造的图案。依据其内容和形象可分为动物神兽类、花卉果木类、器物宝物类、人物神祗类。动物神兽纹是指那些被古人赋予各种吉祥寓意的飞禽走兽、家畜虫鱼,如喜鹊、仙鹤、鸳鸯、孔雀等。花卉果木纹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而且还由于植物自身的特征被赋予各种品质、气节、寓意,为人们所喜爱。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宝相花等。器物宝物纹多是由器物和祥云组成的图案,这些器物多是道教、佛教中神佛所持的法宝器物,人们认为它们具有辟邪防灾、逢凶化吉的作用。主要有“太极图”、“八宝”、“如意”等。人物神袛类纹样主要包括现实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或者带有情节性的人物场景形象。人们借此歌功颂德或者寄托美好愿望,因此在各朝代的建筑装饰中也很常见。例如秦汉时期的神仙云气、功臣烈女纹样;隋唐时期的骑射歌舞纹样等。
  (二)抽象纹样
  抽象纹样,是一种以几何线形为主的装饰纹样。主要有方胜纹、万字纹、龟背纹、回纹、拐子龙纹、冰裂纹、棋格纹、双距纹、连钱纹、联珠纹等。中国传统纹饰的演化总体趋势是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实物形象逐步走向成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的。在早期,装饰纹样的美不仅在于其形式,而且是“有意味的形式”。由于它是积淀了图腾、宗教、皇权、礼制、和祈福文化等等社会审美情感的自然形式。所以,离开了形式自然没有美,然而只有自然形式也不其为美。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种“意味”却因其重复仿制而逐渐退却,变成规范化的一般形式美。于是,这些抽象纹饰又确乎成了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最早的样板和标本了。人们对它的感受、领会、掌握需要通过融入自身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想象和理解的成分。所以,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韵律、对称、均衡、重叠、疏密、反复、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二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透过这些繁杂的装饰图案,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纹样背后都蕴含着中国人对于宇宙和世界,他人和自我,美与丑,善与恶的认知。
  (一)原始的图腾崇拜
  中国传统纹样文化内涵的源头,是来自于原始人的拜神心理之中。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人时时刻刻都要为了生存繁衍而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在面对如严寒酷暑、洪水猛兽以及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众多人力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时,他们充满了恐惧与迷惑,因为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就认为“万物有灵”,从而对万物产生了崇拜心理和仪式。原始人类把自己最朴素的情感刻画记录在与之朝夕相处的生活器皿和居住的房屋上,认为这样可以使其具有神性,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美好愿望。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鸟纹以及其它一些纹样,无论是出于巫术、祭祀还是祈求多子、生殖繁衍的目的,无疑都是传统纹样诞生的最原初的诱因。
  (二)儒、道、佛思想
  1儒家思想的影响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不断的吸取新的思想和观点,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安邦治国的需求,其思想广泛渗透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样反应和表达了儒家思想的理念和要求。儒家思想讲求“仁义礼”。这些是从尊敬和祭祀祖先的仪式、典章和规矩,是由祭祀礼仪活动发展而来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带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其认为和美术作品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顺应统治阶级的才是美的,这在传统建筑布局、群体组合、形态与结构、空间序列与功能使用,甚至装饰细部、室内陈设等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2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的核心观点是引入“道”的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与始源,它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是万物之本。道之美,在本性上说它是自然而然之美,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美,又是虚静恬淡之美,从形态特征方面来说它是大美,是无象之美,无形之美,无声之美,无音之美,是主体感官根本无从把握的美。道之美来自于自然之美,那么美的本质也就来源于自然。这个观点对以后人们的视觉艺术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现在作品中,即艺术创作与欣赏贵在“自然”与“境界”,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此外,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来待人,处世要宽容、和平。对万物、他人没有侵略性及任何伤害性。传统纹样中有大量的动植物图形,从中可以看出爱护花草鸟兽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家文化自融入了中国本土文化之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具体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人的顿悟,在自然中寻求自由和解脱。在古代艺术作品中表现为意境清冷而深远,精神境界极高。形式上,佛家诸宝成为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莲花、宝相花等图形都是受佛教思想影响而来的。此外,一些希腊、波斯等装饰,如花卉缠枝纹样也随着佛教传入而在中国被广泛运用。比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云冈石窟,其中装饰花纹种类奇多,大部分为外国传入。其中,希腊、波斯纹样,经犍陀罗输入者尤多。尤以回折之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与中国云气纹结合之产物,常见于中国周汉纹饰中。
  (三)民俗文化
  根据辞海的解释,“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如果说在原始社会里企盼神灵庇佑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诞生的根本意识源泉。那么经过一千多年的物质文明发展后,人类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到了明清以后,敬神的观念就逐渐式微,而被世俗化的祈福思想所取代。《尚书·洪范》中记载“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为人生幸福的总称。依照旧的世俗观念,对民间百姓而言,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长命富贵、子孙满堂。民俗的吉祥内容主要是增寿、多子、封侯、添福。因此,“益寿延年”“马上蜂猴”瓜果葫芦藤蔓绵长、子实累累也就成为了常见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纹样一方面受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又传达并表述了特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并影响着后人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趣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394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