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创伤性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期垂体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昏迷等级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且采集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和垂体功能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再根据相关检测指标情况对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T4、TSH、T、FSH、LH、GH、IGF-1水平的差异具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期垂体功能会出现明显的损伤,对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并且及时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创伤性脑外伤;急性期垂体功能异常;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7-02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采集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和垂体功能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再根据相关检测指标情况对患者急性期垂体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150例。其中男112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13-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5)岁。所有患者在诊断后都确诊为创伤性脑外伤。其中诊断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有56例,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有55例,脑内血肿的患者有11例,脑挫伤的患者有19例,脑干伤的患者有3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6例。通过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患者有65例,中度组患者有34例,重度组患者有51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将所有患者采取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依据试剂盒说明进行相关操作。主要测量创伤性脑外伤患者的FT4、TSH、T、FSH、LH、GH、IGF-1水平。记录下患者24小时出入量和女性月经史以及急性生理功能。患者在入院7天内如果血钠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检测同步血、尿渗透压和血、尿电解质[1]。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X2检验来评价。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所有变量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经多次重复测定,定量数据以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T4、TSH、T、FSH、LH、GH、IGF-1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患者血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FT3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创伤性脑外伤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其上升的趋势也比较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天创伤性脑外伤患者接诊的患者数达到100多万,死亡率大约在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研究调查表示,在2020年创伤性脑外伤会上升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2]。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相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垂体功能受损主要是因为垂体自身的原因导致,或者是因为下丘脑释放的激素不足所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出现垂体功能的减退主要可能原因有三点:①创伤对患者的腺垂体、垂体柄以及下丘脑核群的直接损伤。②出血、水肿以及低血压等等间接的损伤。③应激反应和短暂药物的影响。创伤性脑外伤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下丘脑-垂体会做出比较迅速的反应,在患者脑部受到创伤之后的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内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3]。在本次研究中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T4、TSH、T、FSH、LH、GH、IGF-1水平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在急性期垂体功能会出现明显的损伤,对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并且及时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Huang SA,Bianeo AC.Reawakened interest in type Ill iodothyronine deiadinsse in critical illness and injury[J].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2008,4(3):148-155.
  [2]赵催春,任颖.低T3综合征与重症疾病[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8):1042-1043.
  [3]邵琦,任颖,魏盟等.合并低T3综合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2):1564-15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009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