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因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学智

  【摘 要】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肩周炎不同阶段的的疗效。方法:192例肩周炎患者,依据不同阶段分组,分别采用短波和超声波治疗,并对照观察,分析物理因子在肩周炎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肩周炎急性期短波治疗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粘连期痊愈显效率。两组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粘连期超声波治疗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短波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短波治疗肩周炎急性期效果明显高于粘连期,在粘连期超声波治疗效果高于短波治疗效果。
  【关键词】肩周炎;短波;超声波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治疗方法也较多,物理疗法常用电脑中频,激光,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其用在肩周炎的不同阶段疗效不相一致,而依据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本案观察短波和超声波对肩周炎不同阶段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肩周炎192例,男70例,女122例,左肩83例,右肩109例,年龄28-75岁,病程急性期<1个月66例,粘连期<半年126例,分组统计:1组为短波治疗组(急性期)66例;2组为短波治疗组(粘连期)84例;3组为超声组(粘连期)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周围均有明显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2 方法
  2.1短波治疗组
  采用日本产sw-180短波治疗机,频率27.12Mhz,最大输出功率 80w, 电容电极22cm× 15cm,空气间隙3cm,肩关节前后对置,微热量,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2超声波组
  采用日本产us―700超声波治疗仪 超声波频率为1兆,最大输出声强2.5w /cm2。大号声头作用于痛点,采用连续波移动治疗,接触剂为医用耦合剂,声强0.9―1.5 w /cm2 每处痛点治疗8―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3疗效标准
  痊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正常;显效:肩部轻度疼痛,活动略受限;好转: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范围较就诊时增大,但活动仍受限;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取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一个疗程治疗1组痊愈10例,显效24例,好转25例,无效7例痊愈显效率为52%;2组痊愈6例,显效18例,好转39例,无效21例,痊愈显效率为28%两组痊愈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8.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急性期短波治疗效果比粘连期好。3组痊愈9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4例,痊愈显效率64%,与2组比较,两组痊愈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14.8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在粘连期超声波治疗效果比短波好。综上所述说明肩周炎急性期短波治疗效果比粘连期好,在粘连期超声波治疗效果比短波效果好,同一物理因子在肩周炎不同病程疗效差异很大。
  4 讨论
  肩周炎急性期主要是肱二头肌长头腱肿胀,关节滑膜水肿,炎细胞浸润,此期以疼痛为主,肩关节活动稍受限,但尚未出现关节冻结,而短波透入组织的深度高于许多物理因子,其产热可深达3―5cm,还由于短波对不同组织有选择透热作用,尤其对肌肉作用明显,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消炎消肿作用显著,在早期应用,能加速炎症消散,预防粘连,止痛,解痉挛。本文认为短波疗法是对肩周炎急性期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急性期患者如果忽视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炎症会扩散侵犯关节囊、腱鞘等组织,并加重组织渗出机化,使肩关节组织粘连挛缩,使盂肱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而进入粘连期。
  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可使肌肉与骨组织交界处如肌腱、韧带附着处以及关节软骨面产热增多,热效应明显,超声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产生微细按摩作用,增强细胞膜的弥散过程,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营养代谢,使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束分散,使致密、坚硬的结缔组织延伸、松软。超声的理化效应对肌腱、韧带的退行性变产生软化作用,改善关节的僵硬度、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解除挛缩,使其疗效优于短波。
  以上表明,肩周炎的不同病变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理疗法。
  参考文献:
  [1] 张伯勋.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2004:264-274
  [2] 乔志恒.新编物理治疗学.1994:257-261 380-392
  [3]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004:117-118 143-146.
  [4] 南登昆.康复医学.2004:153-156
  [5] 黄晓林.尤春景.康复医学临床指南.2006:164-165.
  作者简介:
  王学智(1963-1),毕业于江苏大学临床医学,康复科主任,主治医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233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