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琳

  【摘要】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和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精心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68例患者病情全部好转。颅内动脉瘤腔达100%、95%、90%分别有48例、13例、7例。在1年随访过程中,未有严重并发症或者再出血现象,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整个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89-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疾病之一,若患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一旦动脉瘤出现破裂出血,那么可能会造成患者直接死亡,所以,在发病后应该及早到医院诊治。为了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进行详细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12――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X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确定为网膜下腔出血,且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下,可以判断所有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根本病因为颅内存在动脉瘤。动脉瘤的最小直径为3mm,最大直径为22mm,其中直径在3mm-5mm之间17例,直径在6mm-10mm之间38,直径在11mm-22mm之间15例。使用Hunt和Hess分级法对动脉瘤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结果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16例、32例、17例、5例。
  1.2治疗方法首先,给予全身麻醉后性脑血管造影。在麻醉起效后开始进行脑血管造影,通过影响准确观察患者全脑血管的走向和循环情况,以及动脉瘤所在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情况等。其次,置入导引导管和微导管。导引导管是作为微导管植入的一个引路导管,所有在置入导引导管过程中必须要一次性就能够知道动脉瘤腔内,如此能够方便微导管顺利进入动脉瘤腔[1]。第三,使用弹簧圈并将动脉瘤取出。选择一个直径大小等于或者大于动脉瘤直径大小的专用弹簧圈,使用弹簧圈具有的闭塞血液作用将动脉瘤与承载动脉瘤组织的血循环隔断,防止动脉瘤扩大破裂。在血循环被隔断且导管造影已开始显示弹簧圈已经将整个动脉瘤填满后,将整条微导管快速取出。给予相应的术后伤口消毒处理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休养。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非常高,很多患者在未开始手术或者手术后都有可能出现出血死亡,所有很多患者一般在确诊后均会表现出紧张、绝望、恐惧等不良心理,而这种消极的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在确诊后,护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安抚患者情绪,耐心且详细的给患者讲解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优势和治疗的意义,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医生手术[2]。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手术前2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血压变化情况,意识变化情况、瞳孔变化情况以及呼吸状态变化情况等,确保患者在准确手术这段时间内,身体各种功能都处在正常或者最佳状态。③药敏检查和抗感染治疗。在手术2h内对患者身体各种指标进行检查,如常见的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检查,比如尽享碘过敏试验检查。同时,为了防止手术感染引发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适当的抗感染治疗。且若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过度紧张血压升高或者身体严重抽搐等问题时,护理人员应该尽快帮助患者调整,完成各项基础治疗和护理工作。
  1.3.2术中护理①给予常规心电监护、麻醉和无菌护理。首先,要求患者取仰卧位,身体自然放松,头慢慢枕到托内。然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全身皮肤进行详细检查,查看是否有存在过敏或者抽搐现象并及时解决。其次,给予患者常规的心电监护,建立一个专用的静脉通道,同时给予患者麻醉和吸氧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无菌操作,所有手术物品均要做好消毒并放在专用的无菌台上。②按照医生嘱咐正确的注射肝素和鱼精蛋白。完成微导管穿刺后,护理人员在医生要求下给予患者注射相应的肝素,肝素注射量按照1kg=1mg来确定。整个手术过程需要不断的追加肝素注射,一般是以每小时10mg的量追加。在拔出微导管后还需要同时注射一次肝素和鱼精蛋白后才能够进行伤口包扎。③手术前必须要了解电解器的正确使用方式,确保手术过程中熟练的使用电解器,更好的协助医生完成电解弹簧圈的工作。④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包扎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呼吸变化情况、肢体温度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待患者意识开始复苏且脉搏、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后,帮助患者掖好被角并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1.3.3术后护理①常规护理。术后将患者安全运送回病房,继续给予患者心电图监视和吸氧治疗。在手术接触6h内必须要求患者进食,且手术结束24h内应该尽可能不要随意乱动,安静卧床休养。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瞳孔变大或者肢体有抽搐现象等,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发症,如血栓,从而及时呼叫医生抢救。若病情比较紧急,那么必要时还可以立即使用阿司匹林等能够抑制血小板形成的药物进行急救治疗。另外,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情况,若发现有红肿或者渗血情况,那么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及时诊治。由于在手术结束麻醉药开始消散后,穿刺部位一般均会有刺痛感,所以这时护理人员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②体征观察护理。术后的密切观察护理对于促进疾病的快速治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术接触48h内需要护理人员24h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主要是为了预防患者在术后仍有严重出血导致死亡现象出现。另外,在体征观察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该嘱咐患者食用流质食物,尽量在手术1d后就能恢复正常排便[3]。③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微弹簧圈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动脉瘤破裂、血栓栓塞和动脉痉挛。这三种并发症中,动脉破裂是最危险的一种并发症,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抢救无效死亡。而目前,临床上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血压有升高迹象,那么必须立即进行血压调控;血栓栓塞是三种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形成血栓栓塞的原因比较多,如血液高凝固或者脑血管痉挛等。目前,预防和控制血栓栓塞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以及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瞳孔放大或者意识障碍现象,那么必须要快速进行CT检查确诊血栓栓塞然后给予相应控制措施。2结果
  70例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68例患者病情全部好转。颅内动脉瘤腔达100%、95%、90%分别有48例、13例、7例。在1年随访过程中,未有严重并发症或者再出血现象,患者满意度较高。3体会
  微弹簧圈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理是通过将微导管将微弹簧圈运送至动脉瘤腔内,隔断动脉瘤与承载动脉瘤组织,并使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防止其继续扩大或破裂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相对传统的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而言,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控制性强的特点,能够较好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从以上研究可知,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精心且默契的配合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参考文献
  [1]裴秀艳,赵惠敏,冷秋.微弹簧圈栓塞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35):114-115.
  [2]辅小芹,丁蓉,汤琪春,何月红,陈茂刚,李君.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41(21):748-749.
  [3]辅小芹,丁蓉,汤琪春,何月红,陈茂刚,李君.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30(21):185-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450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