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亚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目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减少,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开始出现富余;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已经由单一的“体育师资”向健身娱乐指导、体育经营、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和非专业领域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部门就业比重仍排首位,在机关、事业和企业就业的非专业岗位人数较少,但错位就业已经成为现实.为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体现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本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改革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瓶颈
  (一)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高校大幅度扩招最直接的动因是为了给予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带动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当前我国高校的承受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体育专业,事实上,很多高校面临着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下降,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
  (二)课程改革践行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体,很少涉及到民间体育活动和新兴运动项目的内容。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改革,提倡宽口径、厚基础,开设了系列选修课程,但仍局限于体育类专业领域课程,很少拓展到其他领域,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脱节,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往往处于被动的位子,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就业性指导欠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急剧增加,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发挥基础调节作用,高等院校的发展要与人才市场的运行相一致。此外,体育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就业的难度。专家调查显示,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情况是,城市中小学校以及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近饱和,城镇中学的需求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中学尚处于“空缺”或“待补”状态。不难看出,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相当的乐观。然而,不少体育毕业生的择业观不切实际,就业渠道集中、单一,以及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造成人才资源饱和的假象,进而影响到体育专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创新
  (一)夯实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各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机会,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丰富自身素质。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同样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学生和教师互相配合,体育教学才能事半功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小学输送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集各种知识能力于一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彼此融合,协调发展的。因此,高校体育应牢牢把握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寻求学生个性新的发展,提高学生文化层次。
  (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新课程方案的必修课中主干课程按领域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突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增强新课程方案的适应性,有利于各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选修课程按模块形式设置,突出课程设置的小型化。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例如,像北方的高校可以适当的加大冰上项目的课时,南方可以适度开展水上项目,少数民族高校可以发挥地方民族特色办学,适当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另一方面,开设社会需求的专业,正如健康、运动和娱乐业的发展带动了身体疗法、运动科学、运动新闻报道等体育专业的发展。例如,美国针对体育教师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英国大学体育系的课程设置有一个明显倾向,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给予以一定的地位。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可取之处,为我所用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三)多维度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择业技巧,将运动场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运用在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准备上,将训练中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到挑战未来职业上,增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公力救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其次,对国家或相关部门来说,可以从立法上予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设就业的岗位,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对高校来说,加强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培养就业的综合素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实现工作适应期的角色转变,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因此,将国家的他助与学生的自救行为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琳.阳光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思路探讨[J].亚太教育.2015(30).
  [2] 王卫,程剑侠.高校体育改革与终身体育问题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236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