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6-2014年松江区户籍居民非致死性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丽妹 蔡晋川 翟晓婷 马慧芬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医院伤害监测系统中伤害病例,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男女伤害发生比例在历年中均大于1;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比例逐年增加;伤害发生原因最多的为跌倒/坠落伤,其次为钝器伤及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街道/公路、公共居住场所;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大多为休闲活动或驾乘交通工具;受伤部位主要为中上肢、下肢。结论:老年人及中年人的伤害干预可以是下一步工作重点,需要控制的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伤。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8-0053-04
  Analysis of non fatal injury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ts of Songjiang District from 2006 to 2014
  HUANG Limei, CAI Jinchuan, ZHAI Xiaoting, MA Huif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injury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The injury cas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hospit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of Songjiang District from 2006 and 2014 and descrip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injuries was greater than 1:1 over the years. Most of the causes of injuries were falling injury, followed by blunt injury and road traffic injury. The places were mainly at the home, in the street / road and public place of residence. The most of the activities were leisure activities or driving vehicles when the injuries occurred. The injured parts were mainly middle of the upper limb and lower limb. Conclusion: The injury intervention of the elderly and middle-aged people can be the focus of the next step, and the main cause that needs to be controlled is fall.
  KEY WORDS injury; surveillance; analysis
  伤害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因为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它不仅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同时也会削弱国民生产力[1-2]。然而,经过实践验证伤害的发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低的。在制定预防和控制伤害发生的积极措施前,需要了解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本研究收集了上海市松江区2006-2014年户籍居民非致死性伤害的相关数据,来描述该地区伤害发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数据来源于上海市伤害监测系统中医院伤害监测系统松江区2006-2014年间门(急)诊监测到的所有伤害病例。监测哨点包括松江区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中心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包括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全部病例,因同一次伤害复诊的病例除外。
  1.2 方法
  监测内容:监测哨点单位统一采用的是上海市疾控中心统一制定和发放的“上海市伤害报告卡”,收集内容包括伤害患者的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填报人信息。
  监测方法:由各监测哨点单位医生或护士填报,由医务科(或由医院指定其他部门)负责收集、审核并录入和上报。
  1.3 统计方法
  各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伤害监测卡片并完成数据录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6-2014年,共报告上海市松江区户籍人口伤害发生例数为213 760例,2006年伤害报告例数最少,之后不断增加并趋于稳定。男女性别比例从2006的1.5:1逐渐缩小并稳定在1.2:1,可见男性伤害的发生率仍旧高于女性。   2.2 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构成
  由表1可见,45~60岁中年伤害发生的构成比处于各年龄段之首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比例。60岁以上老年人口伤害发生比例在不断增加,其中高龄老人的伤害发生情况也逐渐增多。15~45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与0~15岁儿童伤害发生的构成比在逐渐下降。
  2.3 不同年份伤害原因构成比
  按照2006-2014年间各种伤害原因合计数,可以发现历年中均是跌倒/坠落伤害的构成比最高,几乎占据伤害发生一半。而道路交通伤在2006和2007年的伤害原因构成排第三,此后几年钝器伤取代交通道路伤排名第二位的伤害原因,到2014年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构成比再次略高于钝器伤。此外排名第四位的刀/锐器伤在2011年构成比有一个较大的增加并在此后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构成比。烧烫伤的发生率基本维持在2%。其他及不清楚的比例在前几年较大此后逐渐减少。而其原因如火器伤、窒息/悬吊、溺水、中毒、动物伤等导致的伤害所占的比例很小。
  2.4 伤害发生地点
  按照历年不同伤害发生地点的总例数的构成比排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中(36.97%)、街道/公路(24.73%)、公共居住场所(14.22%),工业和建筑场所(10.33%)、学校与公共场所(6.38%),共计占总数的92.63%。数据显示只有2006与2007年两年发生在街道/公路的伤害例数构成比家中略高,其他年份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的构成比最大。
  2.5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由表2可见,历年来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构成比例最大的均为休闲活动,从2011年之后该比例约占总体的50%。
  2.6 致伤意图
  历年来致伤意图均为非故意伤害所占比例最大,且最近几年非故意伤害所占比例波动较小。在各类伤害意图中伤害原因有所不同,非故意伤害的发生原因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2014年分别为45.6%、18.9%、16.3%;故意伤害中,排在前三位的伤害原因分别为钝器伤、其他、刀/锐器伤,2014年分别为78.2%、8.1%、6.6%;而在自残/自杀伤害行为中排在前三位的伤害原因分别是中毒、刀/锐器伤、跌倒/坠落,2014年分别为29.9%、25.3%、15.3%。
  2.7 伤害性质
  历年来伤害发生的性质所占比例以挫伤/擦伤为最多,在各年份中均占总体病例的半数,排在其后的分别为扭伤/拉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表3)。
  2.8 伤害部位及严重程度
  伤害累积部位中四肢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头部。历年伤害部位的顺位变化较小。而所有伤害严重程度中以轻伤为主,占总数的87.6%,重伤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较小,仅占总数的0.3%。
  3 讨论
  本次研究依托的医院伤害监测系统有其先天的局限性[3],尽管只能用于描述来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特征,对全人群伤害发生率则无法进行估算[4],但是在伤害监测中则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描述伤害发生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有重要作用。
  对松江区2006-2014年伤害监测病例的描述性分析得出,伤害分布特征变化除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构成比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外,其他分布特征变化情况较小。
  从伤害发生总例数来看,监测系统上线初期的2006年的伤害发生例数最少,可能的原因在于伤害监测工作开展初期,基层医务人员不熟悉工作流程所导致[5],随着工作的开展,其后伤害发生例数变化波动较小。从性别来看男性发生伤害的比例高于女性,与全国数据结果一致[6],但小于全国伤害发生的性别比。所以男性仍旧为伤害干预重点人群。
  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情况变化较明显,其中中年人群伤害构成比变化较小但其构成比却一直处于首位。而60岁以上老人的伤害发生构成比在不断增加,儿童及青年人群伤害发生比在逐渐减小。儿童的伤害构成比在13-14年有所下降,与松江区最近两年在学校的伤害干预有关。说明干预措施对伤害发生的预防和控制有效果,而中年及老年人群在以后的伤害干预工作中是我们需要重点干预和控制的人群。
  伤害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其次道路交通伤害及钝器伤。这三种伤害原因在2014年占伤害的比例合计为80%,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不仅是儿童而且是老年人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得到很多研究证实[7-9],提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用更加主动积极的措施去预防跌倒/坠落伤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伤害发生最多的地点为家中,其次为街道/公路、公共居住场所,与李丹等[10]研究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工作场所、公路/街道、家中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伤害发生地点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干预的地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伤害的发生。而伤害意图仍然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受伤严重程度则以轻伤为主,伤害累积部位则在四肢、头部多发。进一步说明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李思杰, 汪媛, 邓晓, 等. 浙江省慈溪市户籍居民非致死性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 28(4): 301-305.
  [2] 殷大奎. 伤害―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0, 4(1): 1-3.
  [3] 段蕾蕾, 邓晓, 汪媛, 等.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4): 244-247.
  [4] 段蕾蕾, 邓晓, 吴春眉, 等.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钝器伤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2): 1440-1441.
  [5] 段蕾蕾, 吴凡, 杨功焕, 等.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发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4): 338-341.
  [6] 段蕾蕾, 邓晓, 汪媛, 等.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4): 244-247.
  [7] 郭欣, 王星火, 曹若湘, 等. 北京市城乡学龄儿童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8): 728-729.
  [8] 贾尚春, 谢建嵘, 谢文琴. 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8): 671-673.
  [9] 李丽萍, 黄革, 马小红, 等. 2 553名7-16岁儿童伤害的现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20(1): 27-30.
  [10] 李丹, 谢韬, 吴凡, 等. 中国7省/市21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伤害发生状况的描述性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5): 327-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593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