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夺得千峰翠色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Celadon wares, originated in China and later spread to other regions in Asia, are classically produced by firing a glaze containing a little iron oxide at a high temperature. For many centuries, celadon wares were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by the Chinese Imperial court.
  “青瓷”一名最早见于南宋《百宝总珍集》,书中专有“青瓷”一项。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青瓷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清朗,中国历代官宦、文人都对其青睐有加。唐代诗人陆龟蒙更曾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佳句来赞美青瓷。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目前在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河北藁城、北京,陕西西安,山东益都,安徽屯溪,江苏南京、丹徒等地的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如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还不够稳定,故称为原始青瓷。
  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青瓷到东汉时期有了重大突破。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的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土有青瓷。仅在浙江上虞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对其中小仙坛窑址做了发掘,并对其典型瓷片做了科学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胎体呈灰白色,胎质烧结,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0.16%,烧成温度为1310℃,采用龙窑焙烧,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这些都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唐代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著称于世。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至宋代,越窑渐渐衰落。
  宋代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均属于青瓷体系。
  汝窑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汝窑瓷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据载汝窑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故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官窑一般指与民窑相对的官办瓷窑,但在宋代,官窑则专有所指,特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窑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119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