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本文根据创新型导师的素质要求分析了影响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 研究生导师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11-02
  【Abstract】Post-graduate tutor’s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basis for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utors, this analyses the factors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utor and furth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utor team.
  【Key words】Innovation Post-graduate tutor Quality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主渠道,是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基础。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然而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教育却不能仅仅理解为研究生本人的自主创新,他是研究生在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引下,在研究生教育宏观环境的激励下,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意识、再经过创新实践而完成的创新历程。[1]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重要的组织、帮助、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能否建设好一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高等学校把创新教育的重点放在研究生身上,忽略了对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挖掘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潜力,带动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性发展。
  一、创新型研究生导师的素质要求
  导师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体。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必须具有一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因此,研究生导师不仅自己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对研究生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进行研究方向的引导和课题研究的指导,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独立能力和坚韧的品格,塑造研究生的创新型人格。因此,创新型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首先,具有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学术品德,具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有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奉献精神,并把这种热爱精神传递给学生。
  第二,具有洞悉和把握研究方向、发展趋势的能力和学科前沿的、发展的研究优势。尽快占领学科前沿是创新的基础。[2]导师必须能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紧跟国际最新科研动向,更多地承接或参加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质量科研课题,及时调整研究重点,确保研究课题的创新潜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
  第三,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上要始终保持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决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训练与培养。
  第四,要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舞、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新型导师要有批判意识,要有乐于接受研究生挑战的勇气,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积极营造以研究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意志。
  第五,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导师在交流中点燃研究生好奇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的精神。导师具有高水平的写作能力能更好的归纳研究成果,能指导研究生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更好的展示研究项目的亮点和价值。
  二、影响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1.研究生的因素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十年在校研究生数量迅猛增长、但是导师人数并没有同比例增长,导致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较多。由于导师的课题经费有限,再加上导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使导师不能集中经费和精力对课题展开深层次的拓展,影响了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2.导师的因素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目前研究生导师大多数是在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接受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一般具有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共性制约等缺陷。虽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导师过窄的专业知识问题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文化熏陶过弱和个性发展不足等缺陷依然留着深深的烙印。这些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批判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我国各高校“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当前许多高校都热衷于把留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大部分都是一直在自己的学校学习、工作,他们从师于本校的教师然后自
  
  
  *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助项目
  
  
  己再指导本校的研究生。由于专业背景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创新潜力的发展,影响导师队伍的创新性发展。而世界许多一流的大学,其教师的学缘结构比我国要好很多,来源呈现多样化,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的教师中来源的学校数至少有30个,最多的剑桥大学竞达1000多个学校和科研单位”。[3]
  3.学校的因素
  由于研究生扩招引发导师师资短缺,一些学校急欲扩充师资,从而降低遴选标准“突击选拔”,把关不严,严重影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当前高校的导师遴选制度不够健全,如过于注重准导师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而忽略了学术论文的质量;虽然注重了准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成果,但是却忽略了对准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技巧。而研究生的培养技能和技巧却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导师的重要素质。
  三、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健全导师管理制度,挖掘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潜力。
  (1)完善导师遴选制度
  遴选制度是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只有认真执行遴选办法,做好导师遴选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导师遴选应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在遴选中,既要坚持学术标准,又要重视教书育人;既要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要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成果的评价。从思想品德、科研能力、研究成果、培养研究生的能力等素质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做到公平、公正,让真正优秀的人才发挥作用,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打破导师终身制
  导师不是教师中的一个固定层次,而是一个评聘结合的动态岗位,导师不是终身的称号,教师能否担任导师,以能否培养研究生为前提。[4]各高校已经建立了硕士、博士生导师资格遴选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导师终身制”的现象,导师队伍只进不出,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竞争机制,严重影响了导师队伍的质量。而在英美国家大学对导师队伍的管理与监督较为严格,研究生导师不存在终身制。[5]可以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导师考核评估机制,建设一支能上能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以保证导师在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增强研究生导师创新意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研究生导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

  (3)推行导师组制度
  要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一位导师的知识面、思维方式由于受到单一学科的限制,很难培养出综合、交叉学科方面的人才,不利于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而导师组的集体指导,在营造竞争学术氛围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能组织不同学科、不同科研方向的导师集体监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建立导师组集体检查、指导和把关的制度,不仅可以使导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且可以使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形成小范围的学科组群,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能够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积极的引导,有利于研究生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而创新性成果往往产生在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点上。[6]
  2.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
  (1)岗前培训
  新增导师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新增研究生导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内容以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为重点。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增导师了解国家和学校对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熟悉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重点,树立正确的教学培养观念,明确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任务,掌握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技巧,为创新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术培训
  学术培训包括学术交流、学术进修、技术培训等学习活动。加强导师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而忽视了对导师的再学习、再培养。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导师有机会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去接受培训、进修和交流,尽快改善知识结构,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带教水准。让研究生导师有条件地学习新知,使导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使其知识和能力不断得到迁移和创新。这也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
  3.加强学科建设,带动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性发展。
  (1)加强学科结构的优化
  学科是高等学校智力资源的聚集点,是知识创新的土壤,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学科结构的优化是研究生导师队伍优化的重要前提。在学科建设中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全局出发,积极拓宽学科结构和内涵,通过学科整体规划,调整学科结构和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融合相关学科优势,跨专业组建学科,提升了学科的总体水平,保持学科竞争优势。
  (2)大力引进、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学术队伍的“领头羊”,又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骨干和核心,代表着研究生导师队伍中的最高水平。在美国,各高校都下大力气网罗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7]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到学校任职,这样既可以避免“近亲繁殖”现象,又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和教学实力。虽然引进优秀人才,对于导师队伍建设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但要强调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注重中青年导师的培养,提升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造就一批过硬的学科带头人,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后备力量。
  (3)争取学科建设资金来源
  雄厚的资金虽然不是提高学科水平的充分条件,但是学科建设经费不足,则必然会导致学科水平下降。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其学科发展水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学科的高速发展能够带来高水平的导师、高起点的科研项目、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仪器,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和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先决条件,为研究生导师的创新发展打造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 卫.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1~5
  2 罗英姿、李占华.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导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92~93
  3 胡弼成、雷冬玉、康玉唐.整体素质观: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J].江苏高教,2003(1):104
  4 龙文武、陈志勇、龙元珠.加强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111~126
  5 林 杰.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制度管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74~77
  6 张海防、耿 红.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7):70~71
  7 阎 威、陈改清.谈论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67~3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