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民义务教育阶段公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教育为探讨范围,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义务阶段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 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226-01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由于义务教育的这些特点,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其公平性更为公民重视。当前,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存在于学校之间和地区之间,其原因和表现形式有以下方面。
  一、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一)农村教育资源分散
  当前,农村适龄学生数量较以前有明显减少。自计划生育实行以来,我国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但是不同于城市,农村人口较为分散,原来的村小本来规模就小,伴随近年来适龄儿童的减少,很多农村小学被撤并,虽然生源得到一定程度集中,但目前来看,还存在很多村小的学生数量偏低,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有些村小只有数名学生,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老师数量和教师数量,加上冬天的采暖费用,给本来就面临师资和硬件窘境的农村教育带来更大压力。
  (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
  办学条件的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和财政的分配不平衡。比如城区小学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和音乐教室,还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和宽敞的操场、塑胶跑道。而农村小学则落后很多。我们去农村时就会发现,很多村小大部分是老旧的砖瓦房,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音乐室配置较弱,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园文体设施也很简陋,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师资力量的不均衡
  乡镇学校教师与城区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教师本来素质较城市就差,由于更新缓慢,导致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农村教师学历较城镇也普遍偏低。相比于市区小学,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教师学历很多都是硕士、博士。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农村学校环境艰苦,授课工作更重,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加上交通不便,农村小学往往吸引不了优秀老师,导致农村优秀教师资源流失非常严重。当然,这种现象在城区学校中也会存在,及学校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好的资源倾向于集中。
  (四)学校生源的不均衡
  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学校生源的不均衡。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这种不均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的学校在生源方面存在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关系会产生学校间的“马太效应”,有条件的家长努力把学生送至“优秀”学校,“优秀”学校得以面向全市选拔优秀生源,扩大办学规模,并进一步提升办学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资源。容易造成教师的分化和学生的分化,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二、政府如何推动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义务教育是作为政府所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的特征,其公平性关系社会稳定。在推动其公平发展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合理布局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底子差,社会环境与市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弥补农村小学与市区小学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随着各地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对一些农村小学会产生重大影响。要把农村学校的发展纳入到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学校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因素,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既要达到节约教育资源的浪费、改善教学质量,从而改变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局面。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偏远地区学龄儿童上学的实际困难和群众的意愿,尽可能方便他们就近入学,不能违背当地群众的意愿强制调整。应抓紧制定农村小学未来发展规划,按照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入学半径、资源利用率、区域生源数及未来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各地农村小学未来发展规划。
  (二)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小学老、破、旧问题,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校舍的安全、保暖和功能室建设,包括配备就餐设施,学校扩容等;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包括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校区周边环境及道路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应分清轻重缓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探索“大学区”内教育发展责任制。在“大学区”内实现校际间设施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共享。探索学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和校长交流制度,推行校长聘期制,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统一考核学区内教育发展情况。应给予农村学校政策倾斜。一方面,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从经济上对在艰苦地区教学的教师予以经济补偿;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农村教师,提高农村中、高级教师比例。
  (四)促进生源均衡
  坚持按学区就近入学原则,健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招生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按划分的学区就近招收学生,有利于降低不同学校生源上的差异,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重点校”现象,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要充分关注目前由于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出现的部分学校生源不足或多余的现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校之间生源的调节。应弱化“重点校”光环,原则上禁止跨学区就学,疏导家长盲目的择校心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577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