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全国各地高校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也成为了新形势下向科学及技能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为了扩大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应适应全国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快速寻找一条定位准确、课程内容积极向上、教学与训练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找出阻碍其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重点问题,为提高大学体育整体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234-02
  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质量问题得到了众多学者以及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整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当下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较为活跃,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高校教学培养人才的局限性,我国高校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关注不是很高,甚至有部分高校仅关注于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发与创新,忽略了对大学生身心教育及体能训练,这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整体呈现冷漠化、单一化,教学内容简单,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呈现模糊态势。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教学形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多年的以教师讲课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各高校体育课堂上,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课堂内容直截了当地灌输给学生,甚至有很多学生不清楚学习体育课程的原因,不知道课程内容对自己是否有益,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更不知道高校开展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学生们往往会将目光集中于课前考勤制度与期末考试成绩上,大多数学生将体育课视为娱乐课程,或者是简单的活动课程,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使得学生的身心受益,更不可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健康体魄、积极态度的大学生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现状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精神思考的空间,阻碍了他们积极创新的主动性,也阻碍了他们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忽视了运动精神及运动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形式上采用的是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男女生分离式上课,并且为男女生分别安排了固定体育项目的学习,每项体育项目的学习是一个学期。教学课程的内容普遍涉及到篮球、排球、太极拳、健美操等。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学习相关体育项目要领,一般采用了以教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方法,而针对每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国内外各项体育项目的相关信息并没有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不知道学习每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意义,无法从中领会的运动精神的积极向上。另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的束缚下,无法实现一对一教学体验,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爱好而开设开放式课堂,为学生提供除了固定课程内容以外的体育项目教学,例如游泳、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滑冰、双节棍等另类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从中为学生提供沟通与展示的机会。
  二、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一)制定健康全面的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该是为人才培养起到准备及基础作用的关键,是否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要首先从体育教学中抓起,制定健康全面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首先,严格制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考核制度,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情况、教学形式多元化情况、教学效果反馈情况进行定期抽查,针对教师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开展的计划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学课程给予推荐及奖励。其次,向全校学生宣传并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高校应支持学生多种爱好的培养,扩大学生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体育项目竞赛的机会,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共同协作的意识、坚持不懈的意志,对于可以进行编排及创新的体育项目,例如健美操、啦啦操、滑冰、花样篮球等的训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展现的机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自信心的树立。总之,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关键是从教学目标得以明确,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让学生获得主导课堂、关注未来、了解世界的能力。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而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学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青少年对于全球各项体育项目的关注,它是体现国民素质及国民体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紧紧跟随全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与高校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一并走向摆脱传统教学,开展多元化技能教学培养的课堂。首先,我们要提高对于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体育项目运动场地,并为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主宰,更是业余时间学生开展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带头人。其次,高校中可以建立各项体育运动协会,将有共同运动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定期开展运动项目竞赛,在兴趣中获得学习的最好效果。最后,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应安排国内外各项体育运动竞赛实况转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为充实体育运动知识提供强大的信息平台。
  (三)完善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期末评分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之所以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甚至不愿意主动学习是因为他们已经了解了每堂课程的期末评分标准,可以巧妙地偷懒而获得满意的学分,这种教学评分模式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依靠。因此,完善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期末评分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最终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从中获得公平的分数,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真对待团队的态度,在竞赛中取长补短,力求达到教学模式整体改革的目的。
  (四)依据教学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因此,采用何种的方式的教学模式,应依据实际情况以及要达到的实际教学目标来进行制定,要充分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进行展开,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依据学生的性别、接受能力、体育基础情况等,采取分组、分层等相应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将此考虑到其中,以此来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三、小结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定,作为一线体育工作者应学会变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最佳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辨识素质教育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致力点[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01).
  [2]张洪潭.重建运动训练理论初探[J].体育与科学(南京),1999(01).
  [3]张洪潭.试论社区体育的特点与功能[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577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