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合作学习方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照顾差异,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因为合作学习能做到即时互动、人人参与、互助学习、拉近起点,促进每个学生达成比个体学习更高效能的学习。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合作学习方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差异教学;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同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体间的学习竞争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将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一、科学分组
  1.组建小组。我们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组员相对固定,以“T”形方式就座,按位置编号。分组原则为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内成员异质,同旁(位)之间异质,1号位同学任组长。
  2.认识小组。认识小组:首先告诉每一组的学生自己属第几小组,并在黑板画图帮助学生认识。每个小组的同学商讨后为自己小组起个组名,便于记认。
  认识同桌:在合作学习中,很多情况需要同桌合作,同桌学习人人有事做,面对面即时互动互助,参与面最大,因此认识同桌非常重要。按座位划分,同桌分别是:1―2,3―4,共2对同桌。组织同桌的同学通过简单的组内交往活动来相互认识。如,同桌两个同学手牵手,明确同桌是谁;配合课堂组织的口令玩游戏――“同桌学习,面对面”,同桌身体相互对着,强化同桌的概念。
  3.小组分工。小组内,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任务,为小组的学习生活贡献自己,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而共同奋斗。给每个人角色定位,定在位置上,主要位置是发言者角色。
  为调动小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保证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因此小组成员每天以轮盘转形式轮换一次位置,同时同桌位置也相应得到轮换,实现不固定的两两搭配,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因为跟不同的人搭配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技能。
  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合作学习组织形式
  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既有同伴互助学习,又有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后,首先是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接着同桌讨论或者四人小组讨论,简单的同桌讨论,复杂的四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单号位先说,四人小组讨论由组长组织组员按2、3、4、1号位轮流发言。最后是交流环节,如果是同桌讨论,由单号位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果在讨论时单号位答对了,则双号位代表发言。如果是四人小组讨论,则由1号位代表在全班发言,又或者向其他组的组员发言,2、3、4号位流动去其他小组聆听发言,听完后回到原组轮流汇报自己组没有想到的结果,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得到汇报。如解决问题中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思路或一些容易出错、混淆的问题等就可同桌讨论。如一些系统性、逻辑性较强或一些需要总结的内容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可以给出讨论题或提纲,让学生沿着讨论题或提纲的思路先思考,再进行讨论,寻求规律,最后交流。
  2.分内容阅读或操作――交流。组内每个成员阅读或操作不同的内容,接着轮流发言交流,然后把所有的内容或操作发现归纳总结,最后是全班交流、总结。如教材中内容比较多而时间有限或有些实践操作由于受所需学具的限制,不可能将每次的结果全部保留,如果利用分不同内容进行小组操作,不同小组学生有多种操作结果,然后全部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交流,则既节省时间,又达到效果。
  3.实验――交流。教师提出实验或操作要求后,小组成员独立或合作实验,然后组长组织组员轮流发言,其他聆听,最后是全班交流、总结。这种合作方式常用在如一些几何形体面积、表面积或体积计算公式的实验推导过程等。
  4.合作辩论。小组内分成正反两组,针对教师提供的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组的观点,力争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论。可适当进行自由辩论,也可随时改变立场。如对数学上一些比较模糊的题目采用这种合作方式能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其更清晰地理解知识。
  5.练习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作业布置分基础题、变式题、检测题。基础题设计1、2两组题,单号位做1组题,双号位做2组题,批改时,同桌交换批改,特别像每天的口算练习最容易按此方法批改。变式题设计四组题,批改时轮盘转,1号位给2号位批改,2号位给3号位批改,如此类推,直到每人都批改一遍其他三位组员的题目,保证每人都相当于做了一次四组题。检测题设计一组题,小组之间对应位置组员交换批改。
  三、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为此,我们建立的评价机制如下:
  1.小组评分――每个人分数相同。小组评分应用的范围和内容:小组纪律、秩序和合作技能;有基本学习标准并要求人人都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短时的课堂合作学习任务;项目研究任务。
  在课堂中,可以在黑板的左侧或者右侧,设计一个小组评分评价表,专门用于小组的课堂短时学习和课堂纪律秩序方面的评分。这个评分是需要累加的。在班级的环境设计中,可以以评分树或表格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来管理。
  2.个人评分――每个人分数不同。个人评分的应用范围和内容:测验或考试;鼓励创意和个性的学习任务。
  3.混合评分――小组评分与个人评分相结合。混合评分的应用范围和内容:对于很多形成性测验,都可以采用联合评分的方式。其中个人成绩占60%,小组平均分占40%。这种评分方式是建立在既重视小组价值,同时又承认小组成员和努力的基础上的。
  4.进步奖励评分――鼓励后进。进步奖励评分的应用范围和内容:当小组内一个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获得一个超过预设的进步,全组学生也可以获得加分。进步奖励评分能使小组之间成员的能力差异的矛盾减少。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不能滥用,要合理选择值得合作而且能够合作的内容。 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实践操作内容 ;解决问题的关键处等。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产生效力,真正实现学习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交往与沟通,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667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