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代砚台的种类和艺术特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不单是文具,更是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对象,爱砚者最爱清代砚台。
  【关键词】砚台 种类 艺术特点 鉴赏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者以为砚台最有资格端端正正地稳坐在“不朽”二字上,她的寿命与石头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逐渐超越了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清代的制砚产业更加壮大,砚材更加丰富,纹饰内容更加广泛,雕刻手法更加灵活细致,款式上继承历代优点,为爱砚者最爱。
  一、清代砚台的材质与种类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砚。史书将端砚、歙砚、洮砚称作三大名砚。中国的砚史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如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砚的取材更为丰富。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所用砚材除四大名砚石材,还出现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玻璃等名贵材质。
  1.端砚
  清代,端砚的开采量加大,并且不断有新的砚坑被发现,端砚砚坑的数量由清初的十一个增加至七十余个。清初高兆《端溪砚石考》云:“峡(羚羊峡)石矾凡十一。”到了道光年间,《宝砚堂砚辨》的作者何传瑶说:“夫端溪之老坑止一,而杂坑不下七十种,即质色甚类老坑者,亦不下十数种。”这些新发现的砚坑,包括了端石三大坑之一的麻子坑。端砚石质的主要特点是:细腻幼嫩致密、坚实,素有“发墨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之誉。其硬度为摩氏3.5,适合雕刻。
  2.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乾隆年间曾数次正式开采,其中有一次被清代著名学者歙县人程瑶田记载:乾隆丁酉(1777年)夏五月,余从京师归于歙,时方采龙尾石琢砚,以供方物之贡。其石之不中绳矩者,砚工自琢之,以售于人。由此可知歙石在此时主要为进贡的方物,亦有石质稍逊者,流入民间。
  3.洮砚
  洮石产于甘肃洮河沿岸,故名洮砚。明清以来,因开采困难,运输不便,鲜有面世。洮砚石质细密晶莹,以碧绿色为主,绿色中往往带有条条纹理。
  4.澄泥砚
  一种陶砚,是用经过仔细淘洗、过滤的细泥烧制而成的。产地为北方的绛州、泽州、相州和山东的柘沟镇等地。澄泥砚的特点:坚细耐磨,发墨而不耗墨,可塑性强;色泽多变,上佳者有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色。
  5.松花砚
  松花江流域的松花石,由于开采于清皇室的发祥地而备受推崇,在康熙年间成为御用砚,是清代新增的一种砚材。
  6.砖瓦砚
  以砖瓦为材质琢制的砖瓦砚,在金石考据学盛行的清代深受文人的青睐,其流行程度较之前代有很大的提升。
  7.漆砂砚
  清代中晚期扬州所制的漆砂砚是一种轻巧耐用的新品种,漆砂砚以木为胎,大漆中渗入砂粒髹为砚面。其胎骨轻巧,坚细耐磨。漆砂砚是中国古代制漆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砚文化与漆工艺的完美结合。漆砂砚盛行于清中期,以卢栋之作最负盛名。
  8.玉砚
  清代的玉砚由明代的端庄大方、浑厚朴实变为造型多样、精雕细琢。材质上除了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外,翡翠、水晶、玛瑙等也用来琢为砚。器形增多,但与明代相比稍薄。纹饰增加,常见有花叶纹、蝙蝠纹、云纹等。
  9.瓷砚
  清代,由于制瓷业的空前发展,带动了瓷砚生产的繁荣。除景德镇制作官窑瓷砚外,其他各地的地方窑也有瓷砚烧制。清代瓷砚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较明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造型上以圆形为主,亦见长方形。圆砚中则变化多样,有辟雍形、砚洗两用形、碟形、荷叶形等。纹饰以山水、人物、花卉、龙凤、翎毛为常见。釉彩上,以青花为主,亦有仿哥釉、仿汝釉、墨釉、天青釉等单色釉。明代的文人定烧砚在清代继续存在,定烧砚上往往有年号、干支款。图1、图2为清乾隆景德镇窑天蓝釉砚。
  10.著录砚
  所谓的著录砚是指在砚图类书籍中出现过的砚。这种砚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籍中留下了拓图或绘图,以砚与古籍中的砚图相比,如果是同一方(即所谓在谱),那么此砚就是著录砚。由于著录砚身世明晰、流传有序、真假易辨,又有名人的题铭,故成为集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的名砚。
  二、清代砚台制式及时代特征
  一般来说,明清以前的砚着重实用,较少在砚上题诗作铭。清朝则流行在砚台、砚匣上作铭题诗、摹古画图、记事叙怀、祷祝吉祥等。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实用文具,而是成为极富审美意味的艺术品。砚台的制式及时代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清早期砚(康熙)
  砚形简朴大气,雕工凝重洗练,更多地继承了明砚的艺术风格,大都重材质,整体素雅,以本色见长。其形制一般不大,砚体单薄,但落落大方,颇有儒雅之风。图3为清康熙时期顾二娘制凤纹端砚,其所制砚圆活而肥润、古稚而华美。
  2.清中期砚(乾隆嘉庆)
  此时期砚的开始重装饰,砚式无定型。以较为上等的砚材,琢制出有古意或师法物象或简洁平整的砚。雕工或精准传神,或因材施艺,体现了清砚的风格。
  3.清晚期砚(道光光绪)
  清晚期仿古砚盛行。文人砚进入了一个更具个性的时代,文人的个性表现在砚的制作、使用、铭记和收藏诸方面。砚雕技艺中熟练掌握了面与线、动与静的关系,使得要表现的主题纹样更加鲜明。文人自用砚和文人小像砚有较多出现。
  三、清代砚台的雕刻与纹饰
  清代,由于社会盛行鉴赏与收藏砚台之风,同时砚石经过多年开采已日渐缺乏,于是在设计、形制、雕刻工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雕刻工艺的蓬勃发展。清砚雕刻的主要目的是将砚石中瑕疵变为无瑕,因石构图,因才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天然石皮、石色、石品和外形进行构思设计。砚石是天然形成物,在雕刻中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瑕疵和纹理,常常会根据设计构图需要而作出必要的改变。当碰到石质不是太好的砚石更应该善于因材施艺,用恰当的题材和精美的雕刻来取胜。如利用破的原始色泽来表现山石和树干,用鱼脑冻来表现洁白的云霞和白浪,用虫蛀作岩洞,用石眼来表现“珠”“星星”“月亮”“动物的眼”,从而达到天然去雕饰、化腐朽为神奇、变瑕疵为珍品的目的。   清砚的雕琢技法有深雕、浅浮雕、细刻、线刻、通雕等技法。不同的题材用不同的刀法来表现:表现刚健豪放的多用深雕,适当穿插浅雕和细刻;表现精致、古朴、细腻的则以浅雕、细刻、线刻为主,细刻要求精细、准确、生动,线刻要求细腻婉转、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雕琢风格。
  清砚雕琢的表现形式有动静结合和线面结合两种形式,目的是增强活力与生气,使砚台的石质与艺术加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清砚的纹饰内容更加广博,龙凤祥瑞、花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典故山水、名家书法、印章铭刻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和仿古纹饰等皆雕琢于砚上。
  在砚的造型上,已经完全突破箕形、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的藩篱,各种仿生物、仿植物、仿古、几何形以及按照原石样式琢制的随形等造型,在清砚中各占一席。
  总之,清砚是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砚等诸方面都超越了前代,达到了新的高峰。砚的功能在于研磨,砚面通常要保留砚堂与墨池,留作纹饰的地方并不多,所以砚上一般不作复杂的构图,大多是特写的画面与带状的纹样。与清代工艺美术中的繁复、纤细、华丽、精细、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相比,清砚表现出独有的艺术作风。是所谓因石施艺、随形饰纹、显瑜隐瑕,清砚的艺术成就也是在这一创作特点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图4~图6为清末制砚名家陈端友制笋形端砚,其制砚以摹刻自然物体为主,所制砚精妙绝伦。
  四、清代砚台的铭文
  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包括砚的来源、砚的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以及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诸方面。题铭的书体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五、清代砚台的鉴定与收藏
  1.砚台的断代
  砚台的断代可以综合砚形、纹饰、质地和砚铭诸方面,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
  从砚形看,明以前的砚以实用为主,故大多是素砚,断代可依从造型的演变。明清时期,由于砚的艺术化趋势,断代需综合考察。总的来说,明砚大多端庄厚重、大方雄浑,清砚则变化多样、取巧精致。
  从质地看,由于不同的时期对砚材的开采时间有先后,这就确定了某些砚材只能出现在某个阶段。如端砚中著名的麻子坑,清乾隆年间开坑采石,那么一方麻子坑的端砚,不会早于乾隆。又如松花石砚,始于清乾隆年间,明代就不会有松花石砚。
  从纹饰看,明以前的砚,纹饰不多,明以后逐渐增加。一种纹饰在某一时期出现,或者一种纹饰的演变规律都是有据可查的。如传世的一批兰亭砚、蓬莱砚,正背面和四侧都浮雕山水人物,有学者认为是宋代的。其实,这种通景式浮雕、透雕兰亭修禊图、蓬莱仙岛等景物在明或者以后十分盛行,如在犀角、竹木雕刻品多有表现。在瓷器的笔筒上也多有描绘。所以,这批砚不可能是宋代的作品。
  从铭文看,砚铭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因为一篇铭文往往包含了砚的制作者、使用者、鉴赏者的姓名和年款以及各种信息,可据此断代。但砚铭往往是持续性的,一方砚会有明代的铭文,也有清人的题记,需要我们仔细甄别。砚铭是有时代特色的,唐、宋、辽、金砚铭大多简单,常常铭刻使用者的姓名、字号。制作者的铭刻往往带有广告性质,故在铭文上要复杂些,大多会交代制作者的地点、姓名(或者是店号),并对砚作简单的美化描述。明清的砚铭则多见对砚的开采、材质、石品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
  2.清代砚台的鉴定
  砚台的鉴定,就要善于识别假砚,了解砚台的造假手法,可以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砚台造假手法有下面几点。
  (1)仿制古砚
  造假者往往寻找清晰的图录,仿制古砚或者在仿制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2)似有古意的假砚
  以古代其他器物上的造型和纹饰为造假的素材,臆造一种古砚,以其稀奇古怪诱惑市场人士。
  (3)与史实不符的题铭砚
  造假者史学功底有限,为了谋利,在假砚上铭刻名人的砚铭。分析砚铭的内容,判断是否有悖于史实。
  (4)与题铭砚规律不符的砚铭
  文人在砚上题铭是对某一方砚的砚质或砚形或纹饰的赞赏或感悟,每一篇题铭应该是独立的、唯一的。故一篇砚铭一般不会出现在第二方砚上。
  (5)盗用的砚铭
  砚铭做假中常用的方法。造假者能找到刀法上乘者刻假铭,但刻什么内容是令造假者为难的事。因为旧砚上的砚铭言简意赅,是一篇篇隽永的创作,显示题铭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造假者无此本领,故往往刻录前人的砚铭诗文或者随意编造。仔细研读砚铭,查阅相关古籍是鉴定题铭砚的要点。
  (6)从造型或砚质与砚铭关联鉴定真伪
  砚的造型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形状的砚。虽然早期的砚可以出现后人的题铭,但晚期的砚不能铭刻前贤的文字。砚形或砚质与砚铭应该互有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3.清代砚台的收藏与投资
  砚台的收藏投资,懂行是非常重要的,眼光独到往往会带来意外的回报。收藏时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看,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
  二摸,用手抚摸砚台,感觉是否滑润细腻。滑润者,石质好;粗糙者,石质就差。
  三敲,用手指托住砚台,手指轻击之,侧耳听其声音。如果是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如果是歙砚,以声音清脆为好。
  四洗,把砚台上的墨迹洗掉,还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是否有损伤或修理过的痕迹。注意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有很大的差别。
  五掂,掂一下砚台的分量。同样大小的歙砚,重者好,轻者次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827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