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识剑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最美莫过于最初的相见,初识剑川我便倾倒在那里的古典雅韵和清秀景致里。
  沙溪印象
  沙溪位于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乘车刚进入剑川坝子,第一次来,定不能错过这个令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路两边一排白桦树绿意相送,让人颇感清爽。西行20余公里即可看到明显的路标指示,一条通往沙溪,一条去向石宝山。正值金秋时节,绿荫环抱中是金黄的稻田,空气里溢着浓郁的稻香。
  到了沙溪,走过几条静幽的巷子,寺登街便缓缓现于眼前,潺潺溪水声映入耳际,红沙石、麻石板铺成的街道,独具特色。走入寺登街,便见雪白的水花,在溪中欢腾跳跃,一溪碧水便是沙溪的灵魂,把古镇滋养得灵动秀雅。随溪水的流向,漫步古镇,一路读景,读它的古典风韵,白族文化、剑川木雕艺术、茶马古道文化,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千年历史沉淀的美,不能单用眼睛看,要细细读、慢慢品,方能读懂、读透。“溪声近作马蹄少,镇史远翻故事多。”漫游其间细细翻阅,会为它的丰富、美丽、动听而着迷倾心。
  蕴涵了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确实有着能为其跋山涉水的魅力,迎来中外游客的倾慕。我不时遇上两三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深厚底蕴沉积蕴藏于寺登街的一砖一瓦一墙上、一花一草一木里,更在那条千年流淌的清澈溪水中。一溪千古流淌的清泉,能净化一路的风尘,也能净化心灵的尘埃。溪水导引,静品沙溪,古集市的繁荣今犹见,现在商铺林立,风味土特产、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剑川木雕工艺品,大型如浮雕,小型玲珑可爱的挂件,我徜徉在其中,沉浸在其工艺的精妙之中。休闲茶吧门口窗边花藤缠绕,摆放着古朴的木椅和奇花异草,让一切洋溢自然随和的气息,身在古街,却形如自然,怡然自得,畅游古镇真正达到了休闲放松的目的。
  阡陌纵横的小巷里,处处皆风景,不同颜色的木牌有序无序排列在一面侧墙,上面写着古雅的客栈名称及电话号码,既是广告又是导航,同时形成一道别样风景,溪水吟唱着悦耳的旋律,在安静又喧闹的小镇里悠然慢行。古戏台今犹在,兴教寺香烟缭绕,寺前一棵不知名古树,也应是百年以上树龄了,枝繁叶茂,绿荫洒落,清凉自生,这里便是寺登街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为白族语地方,用汉语翻译便是位于兴教寺旁边的四方街子。于戏台下瞻仰,“眼界此间宽堪领略唐宋文化,风光随处美最难忘石宝奇观”。凝神,仿佛瞬间时空穿越,远古寺登街里的繁华喧嚣飘来耳边……
  前方传来悠扬的吉他声,略带沧桑,循声而去,一道木框圆拱门如一个画框映出门外的风景,穿门而出,暂时离开古镇风情,弹吉他的男生正坐在土墙边的石阶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熙来攘往的游人打扰,吉他、歌声给清新典雅的古镇增添了一份浪漫情调。一墙之隔是古镇外缘,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贯通全坝,江水静流,垂柳依依,柔情满满,流去的黑潓江,一如时光一去不复返,江岸边国庆花,野菊花正灿烂,秋风轻抚,清香悠悠。稍稍停留,又返回到让时光停留的清宁古镇。
  茶马驿栈格子门里,亮着昏黄的灯光,仿佛又把我带入了另一时空的联想,格子门,昏黄的灯光锁住了时间。街巷四通八达,纵横连通,如果喜欢安静,避开主街的热闹,走入深巷可以触摸历史的遗迹,感受最原始的风情。一方莲池,有睡莲半开,明黄、艳粉,惊艳目光。我走到一家客栈前,一池静水似乎也留住了过往时光,池中卵石上沉了尘埃,木纹水墙覆了青苔,一支纤细的兰草挂石壁上,池上面栽了一排宽叶兰花,优雅之气丛生。穿巷过桥,流水依依,有一点江南水乡的感觉。在蜿蜒曲折的古镇里漫游品赏,从自然古朴的店铺,随意生长的花草中,寻些许遗落的故事脚本,任思绪飘飞,任今日的时光熏染,我已融入此情此景,初遇沙溪,却似早已相识,疑惑在似曾相识的风景里,也许这就是所谓前世今生缘定的情结。
  初识的美好,让我喜欢上了沙溪古镇。临别再回首的模样,青山环抱,金黄镶嵌,碧水缠绕,清秀灵透。若还有缘分,我想会再次相遇,愿初识惊艳,再见依然。
  访石钟山石窟
  石宝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体为丹霞地貌,是球状风化石形成的奇峰异石,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石宝之名缘于山上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当地人称之为石头开花。石宝山有石钟山石窟,金庸题词赞誉它是“南天瑰宝”。石宝山密植松林,植被丰富,苍松覆盖了山坡,满目的翠绿中忽隐忽现龟背状岩石群,令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去捕捉那些生动的名字里的形象联系。
  车行至石宝山山门,雄伟壮观的山门留下历史久远的痕迹。乘坐旅游观光车,去往心里一直向往的石钟山石窟群,去揭开神秘的面纱。我们由通往石钟寺的第一道山门开始步行游览,山路潮湿,地上多生苔藓和地衣类植物,湿润的空气,感觉不到秋天的干燥,沿着石阶路往山箐里走,路边有石钟形状的石头,上面都已长满苔藓,走近看是垃圾箱,极具特色。时而下坡又上坡,山崖奇特的风化石,已被苔藓铺盖,被稱为护山虎的巨型石,在时光岁月中再度风化,改变着模样,只能靠文字介绍和想象来还原,俯仰石崖上的刻字已无法辨认,许多真实成了秘密又被隐藏,我的好奇心更加浓厚起来。曲径通幽处,见到了石钟寺山门,飞檐斗阁,层叠的雕花,褐红格子门窗,显示着剑川木雕的特色。石窟群就锁在这道门里,石窟艺术的精妙,生动形象即将在我眼前展开。走进石钟寺,可以俯瞰绵延群山中的龟壳状岩石群。
  石钟山石窟雕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是研究南诏历史不可多得的珍稀实物资料。石窟分三区17窟,共200多尊造像,是古代南诏大理“妙香佛国”的朝圣之地。沿着狭窄的石梯向上攀爬,去感受雕刻艺术的精湛,内容丰富独特,从中可以解读大理国民族、宗教、艺术、社会历史文化信息。
  造型生动逼真的石窟艺术逐一展现在眼前,一号石窟雕刻有帝王将相造像,记录了南诏宫廷政治生活的若干细节,王者、官员、侍从的衣冠相貌,用物器具,以及风俗一一描绘。四号《华严三圣》石窟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狮奴一象奴,造型优美的菩萨,健美的身躯,柔薄的衣裙,飘垂的饰带,精美的璎珞,给人秀雅的感觉。普贤坐下的大象炯炯有神,而显得温顺,气质粗狂的象奴,使佛和菩萨的理想性格更为突出,人物造型源于现实生活,赋予人间生活气息,使今天的人们能够在佛和菩萨身上看到当时的生活和人物面貌。六号《明王堂》石窟借助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以慈悲为怀的佛祖身边出现了浓眉倒竖、青面獠牙、头发如火焰成怒吼之状的三头六臂的八大明王,巧妙地把佛教扬善与惩恶的双重功能有机结合,把佛教的感化力和威慑力集中于一身加以体现。八号石窟以母性崇拜为主造像,其余更多的是佛、菩萨、天王为主的造像。
  在坚硬的石头上,表现出如此惟妙惟肖的雕刻,可见匠师们的技巧之纯熟,工艺之精湛,石窟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时间有限,终将只能细看一二,别的只能走马观花游览。窄窄的石梯,只容单行,没有再次折回详细了解被疏忽的部分,借着手机拍下的点点文字,来解读石窟的丰富内涵,石窟外墙那幅龙飞凤舞的雕刻,更是石窟艺术生动的再现。那长满青苔的石墙,触摸上去的柔软,让我感触到了坚硬里的温柔,历史的温度。想通过厚厚的苔藓来传递石钟山自然的灵性,让我和远古时空对话,知晓石窟所表达的更多精神和内涵,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对石宝山、石钟山石窟还是那样陌生,所知甚浅,所幸陡峭的红砂石路上终究留下了我探访的虔诚。浅浅的足迹,记忆里又多了一笔关于石钟山石窟的文字记录,这里的壮观和千姿百态的美妙,让我的归途回味无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6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