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媒时代机器人写作对传媒发展的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智媒体语境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写作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新华社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为例,分析机器人写作的双面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机器人写作对媒体发展的重构。
  【关键字】机器人写作;重构;快笔小新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步发展壮大,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传播的各个领域,媒体的发展也进入了智媒体的时代。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机器人写作应运而生。
  2011年,美国Narrative Science公司推出的机器新闻写作工具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美联社、路透社、《华盛顿邮报》、Facebook以及中国的新华社、腾讯网、今日头条等也加入了机器人写作的探索中。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推出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它结合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在短时间内生成类似于记者创造的稿件。“快笔小新”的写稿可以分为“采集清洗”“计算分析”和“模板匹配”三个流程。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再根据业务需求定制相应的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最后,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选取合适的模板生成CNML 中文新闻置标语言标准的稿件,自动进入到待编稿库,供编辑审核后签发。
  一、机器人写作的双面性
  媒介环境学派第三代代表学者保罗·莱文森说 :“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人类渴望突破自身交流困境的努力,而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使用和普及都在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交流构型。”机器人写作的诞生突破生物体自身的局限,推动人和机器在人机对话中功能的互补与价值的认同。然而每一个新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一)自动化生成:提高采写效率,但写作模式单调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冗杂繁复的信息特点以及高速海量的流动特征,使得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冗杂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成为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得用户关注的关键要素,而这正是机器人写作的一大优势。“快笔小新”依托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自动生成文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新闻采写的效率。例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快笔小新”全程跟踪赛程中的所有比赛,在赛事结束的第一时间迅速生成新闻稿件,实时跟踪报道了所有比赛,共有500篇稿件被正式签发。机器人写作大大突破了传统记者的工作极限,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数据、信息的采集,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稿件。
  然而当今机器人写作还面临着写作模式单调的问题。一方面,现在机器人写作基本是一种“人工模版”+“自动化数据填充”的模式,从“快笔小新”的新闻实践中可以看出:由于完全依靠人工录入的知识库和模板,机器人所写的稿件也会出现模式单调、内容乏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人依靠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抓取分析后自动生成新闻稿件,它所具有的情感只包括褒义、中性、贬义这三种,因此有关微妙感情的表达较为缺失,这也造成了新闻报道不够立体、缺乏温度、内容单调乏味。例如在一场足球竞赛后,“快笔小新”只会对胜利的队伍进行喝彩,对失败的队伍表示惋惜,但很难对输方表达虽败犹荣的情感。
  (二)程序化设定:增强新闻真实性,但报道范围狭窄
  真实客观一直以来都是新聞采写最基本的要求,在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中,由于编辑记者自身的能力,新闻报道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尤其是与数据、指标、计算有关的财经类报道。而机器人写作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一方面克服了人体机能和个人能力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准确的数据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客观。“快笔小新”严格遵守程序设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规则,准确编写新闻稿件,例如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开放收盘情况、财经领域的股市行情情况、财报的实时分析等。这便使出错概率降至极低,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然而目前很多机器人写作的范围领域有一定的局限。由于依托程序化设定的功能,“快笔小新”在体育、财经等方面报道较为突出,但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新闻报道,尤其是与情感相关的社会新闻报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目前机器人在写作领域的应用范围狭窄,但这也点明未来机器人写作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因此扩展信息来源、丰富数据库的资源成为未来机器人写作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
  (三)大数据技术:简化生产流程,但带来媒介伦理失范
  机器人写作将传统媒体的“采、写、编、排”等环节整合成为“信息采集”和“自动生成”两个环节,大大简化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解放了新闻从业者的劳动力。“快笔小新”只需3—5秒就能完成普通记者编辑十几分钟的工作,这便让记者和编辑从动态新闻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去采写深度新闻。
  大数据技术简化新闻生产流程的同时,也带来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对于机器人新闻写作来说,由于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当机器人所写的稿件出现问题时,很难对责任进行追究。此外,机器人写作的程序可能会受到黑客的攻击,黑客任意改写程序、发布内容,容易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同时用户的隐私权和被遗忘权也会遭到侵犯。
  二、机器人写作对传媒发展的重构
  尼葛洛庞帝曾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活。”机器人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孕育而生,它的诞生不仅对人类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还对今后传媒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
  (一)传媒人才结构的重组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写作应运而生,“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传统记者”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事实上,机器智能至少在现在或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超过人的智能,关键问题是人类和机器如何在人机对话中实现互补功能。机器人写作的特长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够显出极高的效率和精准度。然而,在价值法则和微妙情感的判断与处理方面,人的智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面对机器人写作的发展,传统媒体人才结构的重组迫在眉睫。   传统媒体人已不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处理动态的新闻报道,他们的工作重心将集中在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批判性思考上,并针对机器人记者的稿件生产更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新闻作品。同时,机器人写作又需要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这也推动了传媒人才结构的重组。
  机器人写作的出现无疑分担了传统记者许多繁杂的基础性采集工作,使记者从枯燥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调查性报道和连接用户上。它不仅是传统记者的补充,也是新闻写作方式创新的尝试。传统记者与机器人记者的重组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新闻报道从“海量”到“高质量”的转变。
  (二)平台型媒体的构建
  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简言之,这种平台性的媒介不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内容和传播,而是创建一个具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力量的良性平台,并且对所有的内容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开放的,无论是大型组织还是个人,他们的独特价值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以“机器人写作”为标志的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对媒介形式的基本改变。
  平台型媒体吸引和掌握着海量的流量,运用大数据技术减除用户接触信息的成本,不管是个人、组织,还是专业媒体,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节点。互联网技术的發展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这也促使个人和组织的高度节点化,传统媒体的角色从传播领域的生产者和控制者转变为传播生态系统的共建者。总的来说,平台型媒体的构建已经成为未来新闻机构的主流形式。
  不管媒体环境如何变幻莫测,高质量的内容始终是赢得用户关注的法宝。因此在平台型媒体的建设中,媒体还应以高质量的内容为主,形态为辅,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三、总结
  在智能化媒体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产品带来了巨大的丰富性。一方面,它满足了用户的多层次和多样性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过度的信息不断挑战着人脑的处理极限。在追求信息需求和供应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突破有机体本身局限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写作的出现便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典型代表。
  机器人写作的出现对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提高了新闻采写的效率,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简化了新闻生产的流程。但是机器人写作还面临着写作模式单一、情感表达缺失、报道范围狭窄以及媒体伦理失范等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智媒体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机器人写作也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媒体的重组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钟盈炯,张寒.“快笔小新”: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J].新闻战线,2018(17):69-71.
  [2]杨陶玉.媒介进化论——从保罗·莱文森说起[J].东南传播,2009(03):28-29.
  [3]钟盈炯,张寒.“快笔小新”: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J].新闻战线,2018(17):69-71.
  [4]王悦,支庭荣.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J].新闻与写作,2016(02):12-14.
  [5]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时代传媒发展的新变局[J].中国报业,2015(23):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34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