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文化休克” 现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倩倩

  摘要:“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文化失落与心理失衡现象,会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适。藏族大学生来到区外求学,都会不同程度遇到“文化休克”问题。本文以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藏族大学生 “文化休克”现象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受到的影响,并对藏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减少“文化休克”提出科学对策。
  关键词:文化休克;藏族大学生;跨文化传播;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074-02
  一、“文化休克”的源起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文化休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于1960 年提出, 奥博格将其定义为:“文化休克是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 [1]。
  美国的两位学者拉莱文和马拉·阿德尔曼把文化适应过程描述为蜜月阶段、文化休克阶段、初步适应阶段、孤独阶段、融合阶段。 而从“蜜月阶段”到“文化休克阶段”则成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率最高,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问题[2]。本次调研中发现,有超过一半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现象。
  (二)藏族大学生存在的“文化休克”现象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在陕西咸阳设立的一所高校,是为西藏自治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本次调研以西藏民族大学全校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校园内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220位大学生,样本回收率达95%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有92.72%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初来区外大学感受到文化差异;有57.73%的藏族大学生表示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焦虑、害怕、孤独等问题。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区外求学期间产生的“文化休克”现象是比较明显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藏族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产生“文化休克”的表现
  (一)藏族大学生在生活上难以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方面,相对而言较弱。对样本总量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因为生活环境差异而产生不适应的藏族大学生占63.18%。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有着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显著特点。陕西关中地区则是年温差大,日温差小。藏族学生初来陕西咸阳,首先感受到的差异就是环境气候的差异。
  此外,在交往过程中藏族大学生产生最明显的“文化休克”现象就是“抱团”和“扎堆”交往。研究样本数据发现,藏族同学和汉族老师及汉族同学交往而产生问题等相关选项所占比例高达到20.46%。
  (二)藏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
  藏族学生从小接受汉语教学,但是大学期间的课程和学习模式与中小学时期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如大量的课余时间留给自己支配,且课下的作业大都是实践操作性的。对样本总量分类研究发现,在问及产生不适应的压力来源时, 51.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来源是课业及学业压力。
  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进度、不敢跟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课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无法独立完成。
  (三)藏族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
  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产生距离感,新环境的一切都与他们从前的生活习惯大为不同。从心理上来说,确实比较容易产生恐惧感,具体症状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自信、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
  其次,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较强的的认同感,不愿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主动交往,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业的压力、生活不适,民俗不解等带来的冲击令他们心力交瘁。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他们或努力适应,或退避三舍,或一意孤行将自己包裹起来,逐渐孤立,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者甚至会退学等[3]。
  三、藏族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来自于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藏族大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俗习惯等都会引起不适应。
  (一)与区内生活差异较大所引起的不适应
  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轻易改变的。藏族大学生初来咸阳,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新奇而感到兴奋,但是时间一长,兴奋期一过,他们就会开始觉得各方面的不习惯与难以适应。
  (二)与此前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
  藏族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藏汉双语教学且学习模式单一。到了大学期间,不再有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而是以老师引导启发为主,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学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这一巨大改变对藏族学生来说难以适应。这些学生刚刚跨入大学这个特殊的求学阶段,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学业跟不上,课程压力大,也是造成产生“文化休克”的重要原因。
  大一开始时比较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到了大二、大三,经过调整,就开始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到了大四,由于就业和毕业的压力就又开始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藏族大学生们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的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结果,给这些陷入困境的大學生给予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三)藏族大学生心理上产生不良情绪
  藏族大学生从区内到区外,来到这个和自己家乡差异极大的地方时,他们会从潜意识中觉得现在的地方不如家乡,从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持续下去,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中,一旦稍有不适和不习惯,他们就会放大这种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四、减少藏族大学生区外求学中“文化休克”现象的对策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探索这一群体中产生“文化休克”现象的原因,从而对症提出解决对策,旨在能够为这些因为 “文化休克”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藏族大学生提供一点建议,从而帮助到这些藏族大学生。
  (一)学校应进行正确引导、给予支持
  学校应该进行适当地引导,本着关心多过干预的原则,引导藏汉学生交流交往,鼓励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互相进行交流沟通;针对性地开展藏汉混合课堂;鼓励藏族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给与适当的支持,开展文化展示角;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将“文化休克”产生的现象及原因等都加入课程之中;建立心理咨询室。
  (二)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加强藏汉学生交流
  藏族学生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汉族同学成立的社团文化活动;藏族学生可以主动邀请汉族同学一起跳民族舞蹈,教他们学习本民族舞蹈;主动介绍藏族餐厅的美食给汉族学生,让汉族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美食。
  (三)其他人应与之交往、共处
  我们应打破刻板印象,主动与藏族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主动向藏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积极参与藏族同学举办的社团活动、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等,真正去了解藏族民俗文化,感受藏族民风民情。
  五、小结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藏族大学生“文化休克”问题,能够提供正确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文化休克”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这对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琳琳.基于“文化休克”问题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96-98.
  [2]张毅.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心理影响与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0(2):249-250.
  [3]邓琬珂.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68-69.
  [责任编辑:张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7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