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龙山县惹巴拉土家传统村落景观更新改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湘西土家族聚居地是国内土家村落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其民风民俗、建筑格局是当地土家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需要发展和保留下来的。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集土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土家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本文以龙山县惹巴拉捞车河村景观更新改造为例,对土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利用
  龙山县惹巴拉景区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北距龙山县城75公里,由捞车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村的梁家寨三个土家族村寨构成。其中捞车河村的景观最为集中,土家族占居民人数95%,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风景优美秀丽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
  1.捞车河村现状分析
  1.1优势
   捞车河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葱茏之中。村落开发程度较低,保留了大量古老建筑和人文风情,原生的自然生态与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在空间上和谐统一,原始村庄群落保留较完整。
  1.2劣势
   因目前村落开发程度较低,村里大多都是原始的道路结构状态,铺装杂乱无章缺乏地方特色和美感,联通各景观节点的交通流线不够完善,游客集散空间和公共设施匮乏。村落中各户庭院空间杂乱,农业观光景观无序。土家色特建筑有些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有些修复的建筑被大量现代材料入侵显得极不和谐。
  2.捞车河村景观更新改造原则
  2.1因地制宜,保护自然环境
   捞车河村依山旁水,要从整体上保护村落的自然山水格局,保护沿河和山体植被,保护村内的古树名木。严禁占用田地进行房屋建设,重新利用闲置农田,恢复农业生态景观。
  2.2尊重传统,保护土家文化
   捞车河村里保存着许多木质吊脚楼,这些古朴厚重的土家族原文化元素以及峻美的山水形成一个活态的土家建筑标本,被古建筑专家、考古学者以及文物工作者誉称为“土家原生态建筑博物馆”。改造时要对村内留存的老宅进行修葺保护,让原住民以原有的方式在村落里继续生产生活,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保护。
  2.3改善公共空间,促进传统习俗的延续   
   摆手堂、风雨桥、林下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捞车河村村民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主要场所。改善公共空间环境,避免因公共空间的消极影响而导致传统生活习俗延续被日渐隔断。让村民更好的进行传统生活习俗的交流,让游客在这里能听到善良淳朴的土家人唱起的迎客山歌,能看到榨油坊里抡起的撞锤;一曲咚咚喹把大家从都市的喧嚣带进这古朴纯净的时空;一场气势磅礴的“摆手舞”吸引客人随之翩翩起舞……
  3.捞车河村景观更新改造措施
  3.1调整村落景观空间布局
   改造以保护村内自然及人文景观为核心,形成“两点、两线、多节点”景观空间布局。两点:一是风雨桥头入口,这里的广场和桥下空间是居民和游客集散的主要空间;二是指捞车河村的摆手堂,这里是村民举行传统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两线:一是从入口桥头沿山脚到摆手堂,主要体现街巷和农田景观;二是从入口桥头沿河到摆手堂,主要体现沿河亲水景观。多节点:对两线上多个庭院进行改造,融合了河流、水车、小广场、田园形成多层次有序空间组合,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样的节点景观空间。
  3.2重塑街巷景观空间形态
   村落街道将村内各个院落有机结合,主要功能是解决村内交通问题。街道、建筑和农田景观“无意识”的自由组合,形成随机的街巷空间景观。要因地制宜的重塑街巷景观空间,恢复乡土地域风貌。
   (1) 清理街巷中废弃建筑、杂物废料,如乱搭的棚子、破败的猪圈等。拆除或者清理出来的空间,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形成新的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舒适的休闲交流场所;
   (2) 重整道路旁边荒废的农田和水塘,种植当地有观赏价值的作物,因地制宜的恢复农田景观;
   (3) 对村落的硬质地面进行改造,对行车道路保持大部分水泥路面,局部进行石板铺设,对不行车的道进行新改造,选择乡土材料用传统方式进行铺设。
  3.3恢复建筑景观传统特色
   捞车河村建筑类型主要有两类:吊脚楼和木瓦屋。土家族劳动人民长期依山而居,为顺应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吊脚楼。村内建筑多以当地木材和泥质小青瓦为材料而建造,因取材本土而十分广泛,又因匠心独具更凸显地方特色。但由于城市文化入侵,大量运用现代材料和建筑手法,破坏了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
   (1)遵循可识别性和风貌协调性原则,对年久失修的建筑、破败杂乱的构筑物进行清理和改建。通过恢复村中古河道,复原榨油坊、碾坊等土家族最具文化氛围的场所,将破败甚至即将面临消亡的土家历史环境元素进行及时的保护修缮,使其焕发出原汁原味的古韵。
   (2)对被现代材料和建筑手法入侵的建筑,通过改变建筑立面材质、更改屋顶形式、恢复传统建构方式和建筑结构等手段进行重点改造,力求体现建筑的地方特色。
   (3)对装饰过的民居,风貌较好的,只作微处理,对风貌较差的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就地取材将表面化没有内涵的装饰和构筑物进行重新组合,恢复地域风貌。
  3.4利用乡土材料修复景观
   整个村落周围丛林密布,丰厚的森林资源为土家族人的建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改造时可以就地取用乡土材料,呈现古朴的乡土景观风貌。
   (1)对村落民居改造,改造材料选用当地小青瓦和乡土木材——杉木、枞木、椿木、楠木。
   (2)村落内道路崎岖,地势高差较大,原来的游路、台階、栏杆部分已有损坏,有些重修部分与景区自然景观有所违背,从而导致景区人工化痕迹凸显。改造应着重考虑地方风格,选用当地鹅卵石、青石,采取碎拼、凿毛、凿条、拼花等形式进行铺装。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不是单纯被动的对抗岁月的侵蚀,更需要对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有着其独特的基因,对其景观更新改造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让村落传统风貌和文化得到恰当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金霞.湘西永顺山区土家族村落乡土景观的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吴迪,刘卫国. 基于民族地域特色的张家界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研究[J].城市住宅2016-11(1-96).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旅游发展背景下龙山县惹巴拉土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利用初探 ——以捞车河村提质改造为例”(编号:17QNZ01)。
  (作者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6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