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穆泰墓出土彩绘骆驼俑赏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贺亚莉

  摘 要:骆驼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工具,它以超乎寻常的生物特性受到古今人们的喜爱。文章以唐开元十八年穆泰将军墓随葬的骆驼俑为对象,通过探讨骆驼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来进一步欣赏彩绘骆驼俑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唐;穆泰;骆驼俑
  2001年4月23日,庆城县城北赵子沟开发区在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通过释读墓志,该墓为唐游击将军上柱国穆泰之墓。墓室早年被水浸,积有少量淤土,曾两次被盗(唐代和清理前)。墓中出土各类文物92件,其中3件彩绘骆驼俑造型细腻,形象栩栩如生。本文将对这批骆驼俑进行梳理,在分析骆驼生物特性的同时,对唐朝骆驼的来源进行简要探讨,进一步欣赏驼俑之美。
  1 彩绘骆驼俑基本情况
  唐开元十八年彩绘骆驼俑,通高77厘米,重18136克(图1)。
  唐开元十八年彩绘骆驼俑,国家二级珍贵文物,通高58厘米,重7700克。骆驼屈颈仰首作嘶鸣状,圆目竖耳,方口鼓鼻,胸丰腹圆,驼峰左右倾斜,驼尾平扁上翘,与上仰之首呈呼应状,四腿自然站立,后腿微弓,前腿直立,极富力感(图2)。
  唐开元十八年彩绘灰陶骆驼,通高75厘米,重18750克(图3)。
  2 骆驼的生物特性与丝绸之路
  骆驼对于丝绸之路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之后,由一定数量的骆驼组成的驼队则成为人们来往西域进行商业性和军事性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据《世界哺乳动物百科全书》载,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哺乳动物,根据驼峰的数量,可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两种。单峰骆驼主要分布于北非、西亚、南亚等地区,毛短但不耐寒。双峰骆驼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沙漠地区,如中国西北、蒙古、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绒毛较长,耐寒,春季脱毛。从唐穆泰将军墓出土的骆驼俑来判断,这些骆驼都属于双峰驼,而双峰驼又称“大夏驼”。
  匈奴人是最早使用骆驼的民族之一,《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駃騠、騊駼、騨騱。”其中“橐駞”同“橐驼”,即骆驼。匈奴人主要居住在蒙古高原,时常在沙漠和草原地带逐水草而居。骆驼掌下生有胼胝状的肉垫,行走时脚趾在前方叉开。在软绵绵的沙地上行走,人脚很容易陷下去,而骆驼宽大的脚掌则非常适合在沙地上行走。骆驼的眼睛和耳朵上都长有厚厚的绒毛,沙漠地区气候多变,时长会发生热风和沙尘暴等极端天气,这些绒毛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双峰驼的皮毛厚实,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内陆沙漠地区,对保持自身及骑乘人员的体温有很好的作用。骆驼耐渴,在没有水的条件下能生存3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生存4周,且对水质要求较低,能饮盐碱水。骆驼的驼峰储存有大量的脂肪,在无水无草的情况下,这些脂肪可以转化为水和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另外骆驼有一定的灵性,能预警热风和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魏书·列传·卷九十》記载:“且末国,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氈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骆驼除了能预警天气以外,还有远距离寻找水源的能力。《博物志》卷八记载:“齐桓公出,因与管仲故道,自炖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沃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于其蹋处掘之,辄得水。”而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骆驼正是因其独特的生物属性,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来往商旅、使团等除了马以外的最好交通运输工具,因此骆驼也被称为“沙漠之舟”。
  3 唐朝骆驼的主要来源
  到了唐代,我国古人使用大夏驼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大夏驼用途广泛,除驮运货物、骑行之外,还可以拉车、犁地、食用等。在北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错的地区,大夏驼更是广泛被使用。据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记载,唐代的骆驼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边境贸易,唐朝通过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贸易,从而获得大量骆驼。二是进贡,骆驼作为献给皇帝的礼物,进入唐朝。回鹘和吐蕃都曾向唐朝贡献过骆驼,于阗还向唐朝贡献过一头“凤脚野驼”。《册府元龟·卷九七一》载:“六月突骑施遣使献橐□及马降书谓曰:卿远贡忠信诣献□马朕玄默为神澹泊为德税彼部落则有劳费已敕所司不令取受深领厚意宜体至怀是月习阿薛般国王安杀遣使朝贡于阗国遣使献打球马两匹风脚野□一头。”三是战利品,唐朝政府在同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作战的过程中,骆驼作为战利品,大量进入唐朝。《册府元龟·卷九八七》记载:“唐肃宗上元元年六月桂州经略使奏破管内西原蛮贼二十万众斩获大贼帅黄乾曜等九人。是月凤翔节度崔光远奏破泾州陇州等界羌浑党项等十余万众。又于普润县界破党项四千余众斩二千级生擒一百余人收获驼马牛羊器械等不可胜数。”四是为加强骆驼的储备,唐朝政府还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饲养骆驼。《唐六典·卷十七》记载:“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凡马五千匹为上监,三千匹已上为中监,已下为下监。凡马、牛之群以百二十,驼、骡、驴之群以七十,羊之群以六百二十,群有牧长、牧尉。(补长,以六品已下子、白丁、杂色人等为之;补尉,以散官八品已下子为之。品子八考,白丁十考,随文、武简试舆资也。)”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唐设置了专门的牧监来管理骆驼,一个驼群由七十头骆驼组成,而马群、牛群由120头组成。每群有牧长、牧尉来管理。同时规定哪些人可以任牧长、牧尉。如牧长就可以由杂色人为之,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穆泰墓出土的牵驼俑中出现了黑人的形象(图4)。
  参考文献
  [1]王春.甘肃庆城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J].文物,2008(3).
  [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唐)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吴玉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西晋)张华.博物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6](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7](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五代)刘询.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