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鱼·爱情·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丙芬

  摘要:在当下电影中金鱼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象征符号非常典型地隐喻了爱情、性和女主人公的命运。鱼符号背后的文化基因为我们理解金鱼符号提供了知识上的背景,与之相关的各种延伸符号又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契机与可行性。对女性审美认知的共同标准,视觉表达的审美需求,以及消费文化下的创作需要,是当下影视金鱼符号隐喻表达爱情、女性的共同原因。
  关键词:金鱼;隐喻;符号;女性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143-04
  在《一声叹息》《今年夏天》《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搜索》《黄金时代》等众多电影中,金鱼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象征符号非常典型地隐喻了爱情、性和女主人公的命运。金鱼与爱情、女性,是通过怎样的编码实现了意义的等同,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文化理念,这些问题应该值得关注。
  一、当下电影金鱼符号运用分析
  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解码》中指出,电视符号是图像符号,也被称为视觉符号,视觉符号是一种内涵式符号,符号的内涵、语境参照,在意义不同联想域中的位置,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维度。
  (一)我国当下电影金鱼符号运用分析
  上述的电影中,《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和《一声叹息》对金鱼符号的运用最为集中。
  在《泡芙小姐的金鱼缸》中,金鱼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着泡芙的情绪。在泡芙眼里,金鱼就是爱情。两者的关系通过不断强化的台词和金鱼嬉戏的画面集中展现。电影里面不仅有写实的金鱼,还有香烟幻化的金鱼图像、鱼型项链等。性爱过程因为金鱼而唯美,与轻缓音乐配合带来了很强的视听体验。甚至出现了泡芙嘴里吐出金鱼这样不合乎常理的画面,富有创造性地表达了性爱过程。
  在《一声叹息中》,金鱼的隐喻则更隐晦。金鱼虽然是配角,但它对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在情感的展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影片里,金鱼随着场地、剧情、人物关系的变化多次出现。金鱼第一次出现在第三者李小丹的单位暂住地,那是她和男主角梁亚洲关系突破的地方;第二次出现在梁李联系中断时,金鱼在鱼缸里奄奄一息,“小丹,你好吗?”梁亚洲的电话问候和换过水游动的金鱼画面同时出现,语言符号和画面符号的组合,使金鱼成为李小丹重新活过来的爱情象征。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后来为什么李小丹到哪都随身携带着金鱼。梁亚洲的女儿发现了金鱼,从而促使梁妻发现了他们的婚外情。金鱼所处地方的光的强与弱暗示了他们婚外情的隐藏与公开。在整个影片中,金鱼缸的造型变化暗示了他们情感的变化。
  在《搜索》《黄金时代》等影片里,金鱼虽然出现的次数少、时间短,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被人围观非议的叶蓝秋,还是被洪水围困的萧红,金鱼出现的时机、展现的视角都隐含着对应女主人公陷入困境的命运。
  (二)国外影视电影金鱼符号运用分析
  中国是金鱼原产地。随着国家的交往,金鱼也随之流传到了国外。“日本最早有中国传入金鱼的记录时间大约是在1502年,17世纪末传入英国,18世纪中叶金鱼就已经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18世纪后期金鱼又传入美洲”[1],金鱼融入他们的生活,也成为艺术表达的对象。
  英美合拍的《一条名叫旺达的鱼》、韩国的《雏妓》、法国的《天使爱美丽》、爱尔兰的《爱像一条鱼》中都有金鱼。《一条名叫旺达的鱼》中深受主角喜爱的小鱼和女盗贼都叫旺达,旺达既是鱼也是人,所以符号化的片名是导演精心的设置。《天使爱美丽》中金鱼是Amelie不幸童年的唯一朋友,母亲焦躁、父亲冷漠, Amelie认为朋友金鱼与自己一样感同身受, 家的氛围让金鱼神经衰弱,并且有了自杀倾向。
  在中外电影里,作为视觉符号的金鱼,与金鱼缸、水一起或隐晦、或明显地承载着女性对爱情的期待、情感的变化;或与情节结合,成为女性被围困、围观的象征,甚至成为女性生存境遇的象征。
  二、金鱼符号运用的文化基因
  国家不同,却近似地把金鱼与爱情、女性联系起来,形成了有趣味的金鱼隐喻,其背后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一)我国金鱼符号运用的文化基因
  在中国的民俗与文化中,鱼因腹中多子而成为生殖崇拜物。古人多如鱼水之欢、鱼戏莲等隐晦的表达情欲。闻一多在《说鱼》里说鱼有“匹偶”“情侣”的象征意义。甲骨文“交”字即作两鱼相交之形,在《诗经》等诗歌里,鱼并非仅仅代指女性,有时也代指男性。
  因為生殖崇拜,鱼也成为婚礼习俗中常用的物件。金鱼由野生鲫鱼培育成功后很快成为婚俗的吉祥物。金鱼古称“金则”,谐音为“金玉”或“金余”,因吉祥性和可观性被视为和平、幸福、富丽、快乐、名贵的象征。
  男方下定后女方需回礼,被称为“回鱼箸”的回礼是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宋代开始金鱼取代了“回鱼箸”中其他鱼类。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叙宋代汴梁中记载:“擘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这里的活鱼指的就是金鱼。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记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婚礼风俗时也指出富家的鱼箸,多用金银打造,打造鱼、筋、葱,悬挂在瓶外。清代山东、河南订婚时尚有类似的礼俗[2]。女方父母的“回鱼箸”中金鱼取其谐音“金余”,祝愿一对新人钱多多;水则是俗语常说的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定亲后,姑娘们准备嫁衣和饰物并绣上喜庆的图案,其中金鱼就是一个广受喜爱的图案。《江南婚嫁女红艺术研究 ——以浙东十里红妆婚俗为例》和《探究我国汉族女性婚礼服的演变和创新》两篇学位论文里附录了大量的金鱼服饰图片。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金鱼更是最常见的题材。这些文化现象都说明了金鱼与女性婚姻之间的关联。
  如果说婚礼习俗说明金鱼可以指向女性婚姻的话,在明清的一些小说戏曲中则把金鱼直接指向了女性。如明代文言小说《燕居笔记》中的《五金鱼传》,直接以五金鱼为题描写了五位美女与男主的离合悲欢。她们的故事始于身上所配金鱼,也终于金鱼佩饰。《燕居笔记》图文并茂,在当时市民阶层流传很广,甚至流到东京、巴黎等外国,具有可读性、趣味性、通俗性[3]。   在婚礼仪式、绣品和文学作品的传承中,金鱼与女人有了密切的关系,而鱼离不开水,鱼与猫是天敌,与之相关的“女人如水”“鱼水交欢”“没有不偷腥的猫”等词语也包含了一定的性内容。甚至在古代的解梦学中,鱼就代表着女性。
  这些都构成了我国影视中金鱼符号隐喻爱情、性爱、女性的文化基因。
  (二)国外金鱼符号运用的文化基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卡纳在《性崇拜》中指出鱼含有很强的性暗示。“据因曼說:‘鱼类象征在活泼状态的男性生殖原理’。因为鱼的形状似扁桃,其唇吻的翕张,亦甚饶暗示的意味。按希伯来语,鱼字可作‘繁殖’解,亦可作‘萌芽、增殖’解。古人常把鱼刻在碑铭之上,以象征某种含义,这和希腊司性爱之神阿富罗提(一名维纳斯)的崇祀很有联系的。罗马天主教会在礼拜五集会,不食肉而食鱼,礼拜五(Friday)之名,原为维纳斯之日(DiesVeneris)” [4]。
  外国虽然不是金鱼的原生态国家,但关于鱼的文化却大体相似,尤其是美人鱼文化。美人鱼的传说是最早、最古老的传说之一。人们对美人鱼的情感是复杂的,有人认为她们是美的化身,能拯救落海之人的生命,有人则认为她们是邪恶的化身,利用自身的魅力引诱人们。但不论怎样,美人鱼多数都是以女性形象出现,而关于美人鱼的故事多少都关涉着爱情的主题。
  随着金鱼融入生活,金鱼在鱼的文化分支里有了新的进展和呈现。如果说美人鱼是无法证明的形象,金鱼般的女人却随处可见。美国小说家戴维.米斯恩2004年出版的短片小说《秘密金鱼》、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2000年出版的《金鱼》等都以金鱼为题,不约而同写女性的故事。《秘密金鱼》再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工作、婚姻与生活,金鱼象征了放弃工作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昏暗的鱼缸就是现实压抑的婚姻生活,沉闷的金鱼成为坚强母亲的象征,而喂养金鱼的小男孩则演绎了男性的爱情天性。而《金鱼》讲述了非洲少女莱拉的故事,莱拉因种族、肤色而遭受着成年男人甚至体面的法国同性女人的种种骚扰。她就像一条可爱的小金鱼,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却处处挣扎着寻找着身份的认同。
  从鱼的生殖崇拜到美人鱼的经典形象,鱼符号背后的文化基因为我们理解金鱼符号提供了知识上的背景,与之相关的各种延伸符号又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契机与可行性。
  三、不同文化共同选择的原因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在不同影视作品中将金鱼与爱情、女性联系起来,这一秩序化的内涵符号显然被相当程度的结构化了。用影视语言创造性地运用金鱼这一符号隐喻爱情与女性,不同文化共同选择的原因值得分析。
  (一)女性审美认知的共同标准
  古今中外,对女性形象美的认知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共识。外在容貌几乎成为所有社会评判女性美的主要条件,身材曲线、生殖繁衍等是评判的重要标杆。金鱼和女性的外在美与生殖特性是二者联系的两个基本点。
  霍尔指出视觉符号与文字符号不同,视觉符号在能指形式上复制了某些所知的元素。金鱼小巧玲珑的嘴巴、圆溜溜的眼睛、大大的肚子、摇曳的尾巴、鲜艳的颜色等外在元素与女性的樱桃小口、大大的眼睛、妖娆的曲线、丰腴的腹部、风摆杨柳的走姿、多彩别致的服饰等外在元素有很大的重合性。女性的这些外在元素就是外在仪容、仪表、仪态美的具体体现。
  为了更好的资本运作,影视制作者在迎合受众市场的喜好外,还隐藏着自己的女性审美标准。布尔迪厄在《文化生产的场域》中指出,文本的生产需要借助“惯习”(Habitus),惯习指的是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吸收社会背景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态度或“性情的综合”,显然电影文本的生产也需要借助“惯习”的观念。这些性情通常会不自觉地被吸收或扩散,个体并没有刻意遵循有意识的、习得的各种“规则”[5]。作为影视文本生产者们大多数是男性,如果说他们对女性美的判断标准是非刻意的遵守了社会文化基因中对女性审美认知的惯习,那么对于一些女性生产者来说,她们同样的选择则更多的来自于文化压力与资本压力。
  (二)视觉表达的审美需求
  随着拍摄技术与特效技术的发展,电影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美的享受是必须的选择。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指出影像是一种具有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是一种具有感染价值的美学现实,是一种具有涵义的感知现实[6]。
  所以进入电影中的物象都是经过导演精心选择的,甚至赋予了特定功能的,尤其是主要物象。
  在电影中,金鱼除了具有真实可感的形象价值,更具有高层次的美学意义。
  曾经饲养金鱼是有闲阶级的业余爱好,如今也被视为有情调的、有品质的生活体现。不论什么年代,饲养金鱼主要是满足人们欣赏美的精神需求。同样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衍生的电影,反映美的事物是一个最低需求。从外在表现看,金鱼形态优美,是人类自然的美化的最显著的事例。“自然的美化,乃是物种本身的尺度和人类在认识其客观规律基础上力图使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内在的尺度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7]。金鱼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很强观赏性的生物,就是合观赏目的性与合生长规律性相统一的“内在的尺度”的结果。
  对观影者来说,金鱼也是美的存在。
  金鱼还能从某一角度反映出电影中主人的生活、情趣、性格甚至心理波动。“千姿百态添情趣,一缸金鱼满堂春”,这是影视中金鱼更高层次的审美意义。例如,绝大部分影视作品中的金鱼是最常见的红鲤鱼,红色是女性服饰颜色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而且红鲤鱼通常都不太大,符合女性体型小、服饰亮的特点,通常与影视剧中青春、阳光、爱美的女主人相映衬,具有衬托人物的生活、性格,甚至心理变化等功能。
  (三)消费文化下的创作需要
  消费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由符号编织起来的充满“意义”的社会,消费中含有意义,意义寄身于消费,在消费中交流、创造意义。因此人们消费商品,并不仅关注其功能,更关注其包含的意义。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消费各种符号获得意义,获得自身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只不过在目前的历史阶段中,消费文化给符号所注入的“意义”,并不是那种具有超越意味的社会历史意义、哲理意义,而是一种充满享乐主义意味的世俗化欲望” [8]。消费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唯美主义与消费主义是平行的关系。越是美的,越是曾经的禁忌,越容易被消费,越容易引起愉悦的身体与精神享受。消费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所以女性消费和消费女性以及美好的视觉消费成为导演们创作的需求及巨大动力,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身体消费。
  由于伦理制度、法规政策的限制,消费身体的最佳策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半掩,既能满足受众需要的世俗化欲望需求,又不碰触法律伦理的底线,以多符号影像通过蒙太奇方式给身体禁忌行为注入一种新的意义与表达方式。《易》中有“贯鱼”一词,即一男子统御众多女性,后来成为皇帝和后妃性爱的专用术语[9]。这是原来特权阶层的欲望身体行为表达,“有时一两个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静寂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有时一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光尾极长,放射着星花;红,渐黄;在最后的挺进,忽然狂悦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条,好象刺开万重的黑暗,透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10]。这是文化精英们的别样的表达方式。而消费文化下的身体欲望表达则是借助金鱼、火车等特殊意象唯美而另类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消费文化下的商品符号的意义是通过区分,尤其是与特权阶层和精英阶层的表达方式来实现的。
  金鱼符号的运用,追求美、追求另类的表达、追求视觉体验应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喜好,这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可观赏性、私藏性成为影视受众的看点,隐藏着创作者对女性的审美价值观。
  对女性审美认知的共同标准,视觉表达的审美需求,以及消费文化下的创作需要,是当下影视作品金鱼符号隐喻表达爱情、女性的共同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术,刘伯臣主编.宠物学概论[M].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120.
  [2]陈晓娇.《燕居笔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叶大兵,乌丙安.中国风俗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6.
  [4](英)卡纳·哈里著.范志弘译.性崇拜[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9:44.
  [5](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5.
  [6]韩丛耀,赵迎新主编.郑丽君编著.中国影像史(第三卷 1900-1911)[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214.
  [7]荣丹.美学漫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5.
  [8]杨斌主编.消费文化与艺术创新[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3.
  [9]沈泓.莲年有魚 民间美术中的隐秘欲念[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38.
  [10]老舍原著.黎静萍主编.骆驼祥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8.
  [责任编辑:杨楚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6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