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主旋律电视剧的“破围”与“立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主旋律题材电视剧记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展现了一代中国人的奋斗史,其中情怀与趣味、思想与艺术的紧密互联,更代表着中国电视剧积极、持续发展的健康趋势。与此同时,当下主旋律剧在内容创作、剧集宣传、受众定位等方面尚存缺失,加之其题材本身较强的历史性和政治性,难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曲高和寡的困境。文章从人物塑造、叙事手段、宣发途径三大方面探析主旋律剧的转型突围之策,提出其发展的新趋势、新思路。
  关键词:主旋律电视剧  现实题材  电视剧叙事  艺术传播
  主旋律电视剧是以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类型,立足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以重大历史节点、时代事件和主旋律话题为内容,通过电视剧的影像叙事弘扬主流文化、主流思想,进而推动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塑造,启发家国情怀、人生价值和社会伦理等的思考。①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量以纪念历史和献礼新中国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涌现荧屏,国家广电总局更是于8月底推出了“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在展播遴选的86部剧目中,有9成以上的电视剧以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演绎作为主题,呈现出了鲜明的主旋律特征。
  “曲高和寡”——主旋律剧发展之“困”
  电视剧作为一种诞生于传媒艺术时代的现代化艺术样式,其本身就兼具文化身份和娱乐身份的双重属性。主旋律电视剧是电视艺术寓教于乐的突出代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一是政治性,主旋律电视剧往往某种程度上带有政治教化性的内容,能起到宣传国家措施、普及政策知识、引领集体价值观的作用;二是现实性,主旋律剧植根现实题材,以真实历史和现实生活为背景和主题,富有年代质感和真实的感染力;三是艺术性,主旋律剧通过镜头处理、场景布局、角色设置、服化道设计等方式,对现实事件进行艺术化处理,让剧情故事的呈现更具审美性,也给黑白单调的历史添上了斑斓的光影色彩。但与此同时,主旋律剧因其严肃的叙事基调和引导教育的重任,往往曲高和寡,虽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信息庞大,却与受众需求相距较远,难以在受众圈形成现象级影响力,不免遭受市场“冷遇”,越发面临发展困局,亟待反思和调整。
  首先,趣味性不足。对于主旋律电视剧来说,题材往往取自真实、重大的历史事件、涉及建党建国的伟业征程,由于历史的不可篡改性和严肃性,主旋律电视剧常带有突出的知识性和宣教性特征,显得趣味性不足,难免给观众带来教育纪录片式的枯燥观看体验。观众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之余往往不愿再进入“电视课堂”继续学习,而转向对其他电视艺术类型的关注,从而引发主旋律剧的收视瓶颈。
  其次,共鸣感不强。主旋律剧的年代背景大多为近代或当代,以抗日解放战争、建国建党大业、改革开放进程、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者居多,富于年代感。这种强历史性的书写弱化了其对当下的关照和与现实的共鸣。绝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于剧中的历史背景往往并无体验或因年岁尚小全无记忆,以致产生完全的陌生感,这使得其在观剧过程中难以被真正代入,无法产生沉浸和共鸣体验。
  第三,新意化不够。固定的历史、重复的事件、脸谱化的人物、传奇化的英雄,主旋律题材剧常因创新匮乏而面临题材大量单一、同质、类型化的创作困境,剧情故事偏重于高歌猛进式的宏大叙事,角色形象局限于刻板程式化的伟人塑造,这使得电视剧的叙事丧失“温感”,主体缺乏“人味”,消解了观众的追剧热情,甚至产生“可看可不看”“有就看没有也无妨”的心理,阻碍主旋律电视剧的可持续传播发展。
  最后,宣传度不深。随着融媒时代媒介渠道的变革以及传播途径的拓宽,主旋律电视剧的宣发迎面更多挑战。当下主旋律电视剧大多是通过电视台购剧后进行首轮、二轮等播放,与网络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合作并不紧密,存在宣传力度较弱、宣发模式不完善、宣发平台少、目标受众局限且定位不清晰、忽略网台互动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破立并行”——主旋律剧的突围之道
  主旋律电视剧若要走出困境,突围于中国电视剧市场,就要实现多样化发展,打好“差异战”,进行题材、内涵、类型大拓展,开发除军旅类、战争类等年代和革命题材之外,更凸显青春气息的职场类、创业类题材电视剧。②同时在叙事、摄制、传播等方面大胆突破和创新,使其发展不仅倚靠国家层面“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政策的帮扶,更依托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主动拉动,进而走出一条接地气的、反映民众心声和时代召唤的、承载民众记忆的中国特色类型电视剧的发展之路。③
  一、人物塑造:去英雄化,走向大众。人物塑造方面,应避免标签化、脸谱化的“模板”嵌套,以平民化、下沉式的视角展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大背景下的微生活,刻画全面、立体和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不去刻意美化甚至预设英雄光环。《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驚蛰》中的陈山、《激情的岁月》中的王怀民,他们或执拗、或莽撞、或粗心,不尽完美却真实可爱,弱点的呈现显然并未影响其成功的人物设定。也正因如此,观众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才能将剧中人物自然而然地代入生活、凝视自身、关照当下,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才由此得以真正的走出历史卸下铠甲,平视观众走近大众,缩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二、叙事手段:改教条化,拥抱现实。剧情设计与叙事手段方面,应改教条化、降崇高化。要让尘封的历史文本活起来,扭转献礼剧刻板沉闷的固有印象,在叙事过程中就更应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世象、人心的刻画,更加注重反映、拥抱、关注现实,以娓娓道来、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剧情的立体化多面化呈现。《和平饭店》通过“密室逃脱”式的故事架构,以封闭的空间叙事展开复杂事件,是主旋律剧反类型化创作的典范;《外交风云》以“揭秘”的表达方式,描摹真实的外交场景,不仅带来了中国外交史的全景展示,更一改主旋律剧的政治“说教式”为故事“讲述式”,通过举重若轻的表达为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追剧体验,④也为主旋律剧的转型和突围带去了新思路。   三、宣发传播:破局限化,多媒互动。电视剧的传播方面,除电视台播映的传统方式之外,还应积极拓展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平台的剧集传播力。一方面是定制化的内容传播,依据不同收视需求的人群、不同内容定位的平台进行电视剧内容形式的细分与设计,如制作混剪、合集、花絮等不同长度和主题的音视频、图文宣传物料,并推广于各类平台,在前中后期持续对电视剧的传播力“保温”甚至“加温”;另一方面是开发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通过微博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留言、网络社群组建等方式发起观众与主创团队、剧情内容的深度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观众与电视剧的粘合度和观剧热情。
  “前景可期”——主旋律剧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
  2018年被称为现实主义回归年,这之后大批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电视剧走上荧屏,其中更不乏好剧、热剧。从主旋律剧近年来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中,不难窥见其中的转型新趋势,华策影视将之总结为:“高投入、精制作、年轻化落地”的制作思路和“国家意识、市场化播出、大众化传播”的营销方法。
  首先,演员方面,邀请年轻演员、流量明星的加入,由此扩大年轻受众圈,利用粉丝经济拉动电视剧收视;其次,叙事方面,放平视角、放低姿态,一改宏大叙事或夸夸其谈的英雄传奇式叙事,让英雄走下神坛,让历史走出教科书,让伟人逐渐有情感、有温度,角色也不再单单是为了某个重大纪念日的献礼所创作的平面政治人物,而更具艺术鲜活性;第三,剧情方面,将历史的严肃性与故事的趣味性适度调和,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演绎与夸张,由此拓宽受众群,引发观众的催更和追剧热潮;第四,传播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市场化运营的传播能量,题材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效益最大扩展,主旋律由此开始走出固定受众群体,走向大众;最后,制作方面,不断提质增优,制播水平不断提高,场景、道具高度还原拟真、特效、音画的处理更为细致精进,艺术化和技术化水平携头并进。
  与此同时,主旋律剧在寻求转型和突围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重点:其一是紧扣主题。要牢牢把握主旋律题材的主旨与基调,主题鲜明突出,切不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强加娱乐化低俗化元素,如强拉感情线、硬套其他题材电视剧剧情等,搞成“四不像”。其二是要立足真实。主旋律剧的叙事视角和立场应理性客观,应采取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式时代礼赞的方式弘扬主流价值,而不是阿谀奉承式的英雄主义吹嘘,更应避免脱离现实的“神战剧”“奇侠剧”以及鼓吹式、大跃进式的叙事。其三是要呈现现实。电视剧的艺术化处理、想象式演绎要有限度、以真为本,始终坚持有据可依、有史可鉴。
  结语
  主旋律作为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叙事基调和创作题材,其中虽确有政治性质的存在,但如今其早已不同于中国电视诞生时作为政治工具和附庸的“宣传品”定位,而更重审美性和人民性,旨在有效传播主流价值和文化。主旋律电视剧如何在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旨趣和收视需求中抢占注意力资源,在中国这一电视剧大国的类型众多的剧集作品中突围,最关键的就是不断立新与提质,书人民之意、抒人民之情、表人民之怀,创作经得起收视考驗、耐得住时间打磨的,无愧于人民与时代的,献礼伟大人民共和国的电视剧艺术作品。(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本文责编:乐 禾
  注释:①郭修远:《主旋律电视剧新媒体传播路径初探》,《中国电视》,2019(11)。
  ②王  涵:《五大卫视Q4电视剧排播前瞻:这场“主旋律之役”该怎么打?》,《电视指南》,2019(10)。
  ③汪  荣:《从〈大江大河〉看献礼剧的转型与新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4)。
  ④于  帆:《从〈外交风云〉看主旋律电视剧的市场化表达》,《中国文化报》,201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