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新媒体舆论大事件公关过程与存在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使用几近100%,他们情感丰富,表达意愿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他们普遍情绪非常容易波动,自我控制的发展也非常不均衡。这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使得高校成为舆论危机的多发地带。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几年的新媒体舆论大事件,对目前高校新媒体舆论事件的公关过程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公关;舆情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与侧重于单向宣传的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参与性、互动性、自主性和多元性更加明显,给人们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提供了一些非常活跃和自由的平台。多项研究资料显示,网络媒体已成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汇集与产生的核心来源。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新媒体公关平台,各省教育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进一步加强微信微博宣传工作的通知,尽管如此,近几年各大高校还是发生了一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引发的舆论危机事件。比如药家鑫杀人案、萨德爱国事件、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李心草溺亡案、浙江大学食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上海财经大学钱姓教授骚扰女生案等。高校在这些突发性的舆论危机事件发生时,普遍存在应对不得当、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一下目前高校新媒体舆论事件的公关过程与存在问题。
  这些舆论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一般都是从微博、微信爆料开始,迅速引起各大媒体、网络围观,舆论迅速发酵升级,最后引发主管部门关注问责。根据宋海龙等学者对网络舆论发展演变阶段的研究来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初生期、高涨期与平息期三个时期。细观这些公共舆论事件都有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就是主生事件,主生事件发生后,开始逐渐唤醒网民的情绪,接着各种旁生事件开始推波助澜,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进而引发群体性“围观”,加之各大媒体网络炒作跟进,事件会非常迅速地发酵到高潮。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不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合理的干预,主生事件会被不断地放大甚至失真,甚至会酿成舆论危机。
  近几年我国高校的舆论大事件的性质虽各个不同,但发展过程却大同小异。比如浙江大学疑似食物中毒案的主生事件是2019年10月23日有同学在浙江大学CC98论坛发帖,称很多同学在玉泉校区食堂就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浙江大学校医院于10月24日先后发布了两则“关于我院收治呕吐腹泻病人的情况说明”,但是该通报发出后,网民的负面情绪不降反增。很快越来越多的爆料浙大食堂乱象的文章开始出现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各种指向浙大食堂秩序混乱和学校通报与事实不符的次生事件层出不穷。25日13时许,该事件舆论争议发酵至顶峰,才短短三天的时间,该事件就迅速演变成了一场高校管理舆情危机。最后,浙大发布了关于改善食堂拥挤情况和加强食堂卫生管理的通知并同时将舆论导向科普预防诺如病毒的相关知识,安抚了网民的情绪,转移了网民的注意力,事件才得以平息下来。
  浙大食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本質上是网民宣泄不满情绪导致事件不断扩大的,昆明理工大学李心草案是其母为追查女儿死亡真相不得已而为之的,上海财经大学钱教授骚扰女生案则是受害女生为维护自身权益而引发的,这些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虽然不同,却无一例外的先从新媒体领域开始掀起了惊涛骇浪,并都暴露了高校在新媒体宣传与公关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的舆情应对观念落后于时代。有些高校受维稳思想的影响,总是试图堵住媒体的嘴巴,有的甚至利用先进的技术删帖、封堵IP地址,但是新媒体自由的嘴巴是很难堵住的,封堵的办法反而容易引起公众对高校公信力的质疑,引起公愤,造成更恶劣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试图“捂盖子”无异于掩耳盗铃,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深入的了解事件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把事件的真相告诉公众,增加与公众的互动,给公众提供有效的提出意见的窗口和情绪宣泄的出口,疏通和平息公众的负面情绪,采取切实的措施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重塑高校的良好形象。
  其次,部分高校的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网络监管过程中,在硬件上的投入都很大,但是在舆情监管的渠道和模式等软件建设上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信息收集的渠道很零散、信息传递的过程很低效。事件发生后,请示汇报、开会讨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新媒体留给高校研判处理的时间非常短,稍有迟缓,小事就演变成了大事,大事就演变成了危机。甚至有部分高校根本不重视舆情监管,没有专门从事舆论危机监管的人员和部门,这些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研判和有效处理极为不利。
  最后,高校需要提高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主导舆论方向。高校需要建立并完善网络舆情监管平台,对信息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时刻主导网络舆论方向。对校内突发的公共事件,充分利用学校掌握的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及时、客观、真实的资料和信息,准确分析研判互联网中传播的内容,预测事件的走向和影响,并谨慎地处理后续的线下效应。
  通过研究分析近几年高校新媒体舆论大事件公关过程与存在问题发现,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公关与宣传工作的新阵地、新挑战,各高校必须更新观念、健全机制、加强监管,避免恶性舆论事件的发生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多传播有高度、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林爱清.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
  [2]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0-34,71.
  [3]梁晓琳.新媒体时代党报改革的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1):120,122.
  作者简介:
  曹艳峰,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秘书实务、公共关系。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名称:高校新媒体公共关系工作发展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JSK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2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