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特征是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进一步验证其在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实践观 基本特征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226-0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于19世纪中期,主要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思想进行深刻批判,在理论内容上进行了再次创新。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逐渐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论述,以进一步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和掌握。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如何改变世界这一问题予以了解释。这也是马克思第一次对实践理论进行论述,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类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这也证实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生产实践存在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认识什么是生产劳动而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生产劳动能够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关系是在人们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社会生产劳动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开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生产关系是维持稳定社会关系的重要保证。
  第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导生物,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独特属性。我们通过生产劳动不断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对自然界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在满足我们自身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追求全面自由的向前发展。除此之外,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也要依赖于社会实践和认识能力的提升,这些都需要得到客观世界的支持。相对于主观世界,我们更加依赖拥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发展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客观世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进而改造客观世界。在与物质世界和平相处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进而加快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以此实现人类对世界更深层次的认知,促进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达到更高层次。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通过改造自然的过程,已经得到了更加的深入认识。通过主观能动性人类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客观规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已经可以做到主客统一,从而让两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可以促进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首先,人们通过创新过程得到发展的机会。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社会实践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可以建立起更多的社会关系。最后,完全释放人类的天性,有利于人们个性化的自由发展,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都需要建立在逐步完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身心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们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与我国古代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知行合一”中的知与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的存在。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只专注于解释这个世界,更应该专注于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对知与行关系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在西方国家发展急需理论指导的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性,同时在政治立场上态度也十分鲜明,且不断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更新,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我们只有在正确的实践观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向前发展。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言是新的开创性发展。在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与我国的生产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我国的社会发展稳步前行,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的出现都是党在具体社会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蕴含着我国时代发展的智慧结晶,都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总结出来的。我们在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时不难发现,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实践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勃勃生机。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
  第三,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视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恢弘的一笔。我国在2012年正式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历史目标。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出发,是新时代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中必须考虑的内容。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和谐幸福,所以,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只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得更好,人民生活才能更幸福。
  三、结语
  在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人类全面发展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人类改变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强有利的理论依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義实践观。同时,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以此推动人们加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赋予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指导,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向前发展,这个过程也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辛雷乾,杨周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及其现实意义[J].长治学院学报,2018(3).
  [2]江涛,胡远培.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
  [3]岳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容及其当代价值[J].新西部,2015(21).
  [4]欧黎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J].社会主义论坛,2018(7).
  [5]瞿林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4).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杨亚茹,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4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