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唐八卦朱雀纹铜镜考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铜镜背面的纹饰是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铜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纹饰的主题图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人文喜好和社会意识等一些文化层面的特点。文章通过研究驻马店市博物馆一面保存完好的唐八卦朱雀纹铜镜上的纹饰,探讨唐镜与道教的关系。
  关键词:唐代铜镜;道教;八卦朱雀纹
  1 唐八卦朱雀纹铜镜的来源及特征
  1974年10月,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常庄乡大兴村社员李满堂在村东取土时发现一座唐墓,出土了一面八卦朱雀纹铜镜(图1),还有其他的瓷碎片。同年11月20日交到遂平县文化馆收藏,1987年12月13日送河南博物院代管,2012年调拨到驻马店市博物馆,纳入基本陈列进行陈展。唐八卦朱雀纹铜镜直径21.5厘米,纽径2.2厘米,缘宽0.8厘米,厚0.6厘米,重1.324千克。圆形,半球形镜纽,无纽座,镜纽两侧各有一只朱雀,振翅翘尾,屈颈相对,羽翼刻画清晰,体态优美,形态生动逼真。铜镜上方为圆形三周凸弦纹,内有日月星辰纹和八卦纹,中间有一“镇”字。铜镜下方为一周方形的凸弦纹,四周为海水纹,正中有连山字纹以示五岳,体现出古人“天圆地方”的认知理念,内涵十分丰富。此镜与其他地方出土的唐代八卦镜多有相似之处。
  2 唐八卦朱雀纹铜镜反映了道教思想
  唐镜外观厚重,表面多为银白色。铜镜纹饰取材广泛写实,铸造风格鲜明规整,艺术形式多变生动,工艺技术精湛,在质地、纹饰、外形、内涵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晚唐铜镜的纹饰特别丰富,以八卦为主要图案的铜镜多有出现,一般道教抽象符箓多用于镜面装饰,表现极为丰富。在唐镜中反映道教思想的铜镜有6大类,即飞仙纹镜、月宫纹镜、真子飞霜镜、王子升吹笙引凤纹镜、五岳图行镜、八卦纹镜。而驻马店市博物馆馆藏的这面八卦朱雀纹铜镜,不只是社会上的一般生活用镜,而是道士们进行传教活动的工具,镜子纹饰等特征表明它是道教法事的工具,其上的“镇”字更是表明道家用此镜辟邪、降妖、伏魔,蕴含着浓厚的道教思想。除此之外,该镜还从其他几个方面反映了道家思想。
  第一,八卦纹。八卦最初是古人在计数和记录时所做的识别符号,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在《周易》中被演化为八种基本图形。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唐代铜镜蕴含易学诸多精要,易学常与祸福吉凶结合在一起,与其相关的纹饰多含有趋利避害的吉祥意蕴。从东汉至明清时期,八卦符箓蓬勃发展,八卦镜逐步成为道教的象征。唐代的八卦镜常常是以八卦纹为主题纹饰,再配以星象、干支、生肖等其他具有道教意味的纹饰。在唐代非常流行的八卦镜有八卦十二生肖镜、八卦干支镜、八卦百炼镜、八卦星象镜、八卦双鸾镜、八卦四神镜、日月星辰八卦纹镜等。虽然八卦纹不是由道教开创的,但它被道教大量使用、吸收和发挥,激发了它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八卦图纹还与不少表现古人天文、宇宙观念的图像结合出现于铜镜上,反映出人们对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一种探索与思考,也是中国文化“藏道于镜”观念的集中体现,如四山日月星辰八卦镜、八卦百炼镜、八卦干支镜等。另外,盛唐时期铜镜纹饰中的主要内容鸾鸟也与八卦结合而行,如对鸾八卦镜、八卦十二生肖镜,说明道教文化中的神仙题材进一步向世俗化方向发展。这面铜镜纹饰中的八卦是道家特征之一。
  第二,朱雀纹饰。镜纽两侧各有一只朱雀,朱雀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中国古代四方神灵的崇拜源远流长,道教创立之时自然而然将其纳为自己的护卫神。《抱朴子》对太上老君的描述中有“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这面八卦朱雀纹铜镜镜纽两侧的朱雀栩栩如生,生态逼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唐铜镜中,朱雀纹以动态王气的头部姿态、活泼的体形、美丽有力的羽尾等特征已成为经典的纹样造型,其以线性特征和大气之王的风范成为当时的主流纹饰。同时唐代铜镜中的凤鸟具有丰富的形象,与唐代女性肖像中的形象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反映当时流行的时尚。此铜镜纹饰中的朱雀是其道家特征之二。
  第三,五岳纹饰。铜镜下方为一周方形的凸弦纹,四周为海水纹,正中有连山字以示五岳,乃五岳图形镜。五岳是指我国五座名山,纹饰中以中间的山字纹和四方的四座山峰来表示的,五岳一般是指山西的北岳恒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山东的东岳泰山和湖南的南岳衡山。由于五行观念的流行,为了与五行相对应,这五座山镇又分别被尊为五岳或五镇。五岳、五镇均为封建帝王的祭祀之地,于是就有了“五岳灵”之说,这也是铜镜上用这种图形进行装饰的原因。道士用此镜来作法,也反映古人对山川河流的崇拜,图文使该镜增加了灵性神权,因此对法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佩带此图纹饰的道士遵守法戒,不得破戒妄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道徒的日常行规。此铜镜纹饰上的五岳是其道家特征之三。
  第四,日月星辰纹饰。顾名思义,日为太阳,月为月亮,星为星星,辰为水星,一般用来泛指天上的天体,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辰是日、月、星的总称(人类对宇宙行星的统称)。日月星辰的由来最早见于《山海经》。古时候一些人希望用巫术控制天体、预测天象,继而影响俗世生活。天象有原始的科学和一些实际的意义,日月星辰这些神话体现了古代人对天体的简单理解。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对日月星辰的重视,体现在形形色色的道法、仪式之中,其中以存思术、斋醮仪式对日月星辰的运用为普遍。道教通过将星辰的天文本意与教理教义相融通,进而把星辰转换成为其信仰实践的重要支撑。
  3 道教与铜镜之间的关系
  道教是从先秦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宗教。祈求长生不老,继而羽化成仙、超脱轮回是人类最早、最突出、最永久和最普遍的愿望,它起源于人类社会初期,在道家诞生前夕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风气。道家吸收了这种社会上的普遍思想,希望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努力来实现无限自由,不畏生死。虽然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梦想,但它反映出道教努力探索生命奥秘,体现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由于它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铜镜作为一种流行的日用品,自然而然地对道家学说做出了反应,道教对镜子文化的最大影响是神仙思想渗透到镜子的纹饰中。
  道教本身在许多方面都要用镜,若未提出特别要求,用一般铜镜也可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特殊要求的。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登涉》中所说的道士入山必备之镜就要求用明镜径九寸以上,由于对所用之镜有复杂的要求,一般的工匠造镜难达此要求,故而道士们往往自铸明镜。我国古代许多有关冶炼铸造的高超技术掌握在道教徒手中,在丹药的炼制过程中,其冶炼铸造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因此铜镜的铸造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道教徒们可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制造出各种形制的道教用镜。唐代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就是一位铸镜高手,据文献记载,唐日月星辰八卦镜(铭曰:“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和“龟自卜”八卦镜(有龟纹,铭曰:“龟自卜,镜自照,吉可募,光不耀”)即出自司马承祯之手。由于道教大量用镜,镜中也有了对道士修炼生活的反映,于是镜又与道教修行活动相结合了。
  通过对八卦朱雀纹铜镜与道教思想内容相关铜镜的大致分析,可看出在道教发展的悠久历史中,人们对神仙的向往与追求从未被消除,寻求不朽的信念从未被打断,因此铜镜纹饰中反映的神仙思想具有完整的发展顺序。从这个意义上讲,铜镜纹饰也是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最直接的材料。当然这篇文章只是八卦朱雀纹铜镜和道教文化的一个片段,今后我们可以对铜镜与道教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刘文明.熔铸的盛唐文化—驻马店市博物馆藏唐代铜镜撷英[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8):32-35.
  [2]王燕.试谈唐镜与唐代道教[J].华夏文化,2000(2):53-55.
  [3]骆晓凡,邓潇迪,公坤,等.唐代铜镜与易学文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9):74-76.
  [4]孙伟杰.道法、仪式中的日月星辰及其天学意义初探[J].宗教學研究,2017(4):7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9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