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的宣传教育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博物馆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博物馆要重视儿童受众,依据儿童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将其教育意义不断放大、加深,让儿童受众真正从内心感受到来自博物馆的爱与重视。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绘本;教育活动;创新
  近年来,国内各个博物馆开始重视并大力发挥教育职能,为不同年龄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一些博物馆还创新教育形式和宣传模式,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针对儿童进行推广和宣传。只有吸引这批受众走进博物馆,让他们学习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博物馆才真正做到了把教育职能发挥到极致。
  1 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
  现如今,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的公众教育职能已经越来越受到博物馆学术界以及各个博物馆的重视。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博物馆充当的文化力量与标杆作用也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博物馆教育对象面向全社会,也就是全体公众;博物馆教育具有自发性、自觉性,没有强制作用;博物馆教育有直接性,用一个非常直观的展览来展示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像学校那样全是来自课本。因此,对全体公众来说博物馆的教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于儿童受众,博物馆更应该将博物馆区别于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出来。
  2 儿童作为博物馆受众之一应与成人一道成为观众的主力军
  纵观如今的博物馆受众研究,受众群体有儿童、青年人、老年人三个大类。在2019年的一份《观众分析: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数据,在调研的2525份有效样本中,主要参观人群的年龄为18~40岁,接近九成的比例,以学生和职场人士为主,而儿童受众仅占总量的5%不到,由此可见相对于成人受众,博物馆的儿童受众是少之又少的。博物馆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身体发展需求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博物馆人深思的。
  目前社会普遍公认的儿童年龄段是指3~12岁的孩子,正处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需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学习驱动力的,而博物馆是目前来说对这个群体最有帮助的校外指导,它充当着拓宽视野、课外教育、解答疑惑、增长见识的重要角色。
  3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
  在欧美博物馆中,儿童、家庭成员、社区民众三者被认为是博物馆重要的服务对象,并且对儿童受众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像美国最大的史密森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因为对儿童观众的重视,旗下创立了史密森早教中心,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儿童观众策划和设计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活动。但在中国,儿童受众常常遭到博物馆的忽视,展览内容、展示手段、导览说明、教育活动都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等同于无视儿童观众的存在,更谈不上对儿童自身的教育功能的实现。近年来,有一些博物馆尤其是自然类、科技类博物馆积极改变自身的方式方法,开展和研发体验式、互动式儿童教育。但是总体上还未改变展览、讲解代替教育的现象。
  4 如何吸引更多儿童走进博物馆
  4.1 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其宣传模式的创新
  现如今大部分博物馆的宣传内容没有受众区分,虽然博物馆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壮年,但是儿童自身的诉求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儿童自己发自内心地向老师或者父母提出要去博物馆学习和钻研知识,比父母和老师强制性地带去博物馆效果会更好。一個主动要去,一个被动喊去,其学习的驱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对博物馆的宣传进行进一步分众和创新,给儿童受众更多主动接触与认知的机会,让其主动提出“我要去、我想去博物馆学知识”。儿童与成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儿童有天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正是儿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最好的驱动力。博物馆应该好好利用儿童的这两个天性,创新适合儿童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不分受众统一规划。
  4.1.1 融入儿童绘本,增强儿童兴趣
  近年来国内绘本市场越来越好,除了各大出版社引进国外优秀绘本以外,中国本土绘本市场也是愈发兴旺。博物馆可以借助绘本市场对儿童观众进行宣传。笔者发现国内幼儿杂志《东方娃娃》的每一期都刊登了国内的某一个博物馆,里面详细介绍了该博物馆中的各种文物和该博物馆的主题和建筑,这些介绍成功地引起了笔者孩子的兴趣,说以后要去实地看看。这就是博物馆融入绘本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推广,成功地引起了儿童自身的兴趣。还有一些博物馆积极参与绘本编写与设计,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故宫里的大怪兽》以及最近新出的《故宫宫喵家族》绘本,都是非常优秀的绘本,在给故宫进行宣传的同时,也给阅读此书的小朋友增长了知识。
  4.1.2 融入动画情节,增强儿童兴趣
  动画是每一代儿童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博物馆的文物设计为短动画,或者编辑为纪录片,这样势必能够吸引儿童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其次是在某些动画片中进行少量的博物馆“植入”,让儿童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和了解该博物馆,引起儿童受众的兴趣,让其主动对父母说“带我去博物馆看一看”。
  4.1.3 融入玩具市场,增强儿童兴趣
  玩具市场的融入,一方面是在玩具包装上进行博物馆广告的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是将博物馆的某些文物设计成玩具作为博物馆文创产品推出。玩具是每一个儿童的心爱之物,在成功打开儿童心扉的同时,也成功引起了儿童对该博物馆的好奇心。
  4.1.4 玩转新媒体力量,增强儿童兴趣
  针对儿童受众还可以加强新媒体的运用,在博物馆微信公号中设计适合儿童的小游戏,加深儿童受众对该博物馆的印象。策划更多的适合儿童兴趣与心理需求的小型比赛,运用新媒体造势,吸引儿童受众参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增强儿童观众对该博物馆的兴趣。
  4.2 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自身发展模式的改善   根据目前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暂时可分为四个大方向进行改善:一是创办专门针对儿童受众的博物馆,这样的专业性的儿童博物馆在中国屈指可数。二是在博物馆内设计专门的儿童空间,像河北省博物馆的“儿童艺术天地”、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儿童探知馆”等这样的儿童空间,虽然只有大型博物馆或综合性博物馆才有条件实现,但是如果中国每一个大型博物馆都有一个儿童空间,其数量和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为进一步实现博物馆儿童教育职能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三是博物馆内开设专门的儿童教育活动项目,这也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最重要的也是最缺乏的一点。我国目前有很多博物馆为儿童受众专门量身定做了一些教育活动,强化了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功能。但是纵观各个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活动,基本上大同小异,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完善。虽然已经有了儿童教育的初步成效,但是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应充分体现出来。四是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活动并没有与儿童的课本知识进行有力的联系与衔接。美国很多博物馆都有针对老师和学生的课件包、作业包,课堂内的知识与博物馆内部的相关文物紧密联系,让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4.3 博物馆针对儿童受众参观路线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参观路线,针对儿童设计最具特色以及贴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参观途径是首先要解决的。很多儿童观众来到博物馆以后都是按照成人路线一路参观到底,实际上有没有这个必要呢?有的大型博物馆展线很长、展品很多、展厅很大,儿童的专注力是达不到成人的专注时间的。如果不进行贴合儿童的参观路线设计与指引,儿童对博物馆的参观只会虎头蛇尾地结束,一方面达不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打扰其他人的参观。博物馆可针对儿童特别设计符合他们的参观的路线,标记好路线,或者有专门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引导。照片和文物也可以标记好重点,或者标记好與他们课堂知识联系紧密的照片和文物,这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进行摸索与探讨的。
  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会是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点,儿童时期对于博物馆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自己以及后代对于博物馆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博物馆也是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的最好的受教育场所,博物馆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起这个责任,让祖国的花朵得到进一步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浸润,让博物馆成为他们长长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闫宏斌,杨丹丹.博物馆与儿童教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9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