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张掖大佛寺西游记壁画赏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张掖大佛寺是一座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其集各种文化于一身,包括塑像、彩绘、书法、佛经以及砖雕等。《西游记》故事壁画是张掖大佛寺的镇寺之宝之一,绘于大佛殿内大佛身后墙壁上,壁画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
  关键词:张掖大佛寺;西游记;壁画
  张掖大佛寺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中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城区中心。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在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西夏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有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佛像的愿望。当时,嵬咩国师一方面在张掖本地募集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西夏朝廷的支持。公元1103年,西夏崇宗李乾顺颁旨建设卧佛寺,并赐额“卧佛”。初建的卧佛寺,雄伟壮观,由此奠定了皇家寺院的基础。此后,该寺就成了西夏至元代诸朝的皇家寺院。
  张掖大佛寺大佛(图1)身长34.5米,是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是一座集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著名佛教艺术博物馆,其建筑布局严谨且浑厚庄严。张掖大佛寺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是我国古代西夏王国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其中有全国仅有的西夏党项民族所建设的佛教建筑,也有着全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并且内部还有世间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以及大量的精品文物和馆藏。
  西游记故事壁画是张掖大佛寺的镇寺之宝之一,绘于大佛殿内大佛身后墙壁上。这幅壁画色彩斑駁,绘于明末清初,是大佛殿内时代较早、艺术价值较高的壁画,距地面高1.55米,上下两端用墨线勾出边栏,边栏内绘缠枝牡丹。西游记故事壁画居于正中,残长约4.4米,残高约2.9米,面积约12.7平方米。壁画前今塑地藏王菩萨像一尊。
  壁画(图2、图3)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画面上有险山怪石、参天古木、奔流溪水、云雾缠绕、高山火海,绘有“取水子母河”“大圣拜观音”“活人人参果”“大战红孩儿”等故事情节。其中的各种人物刻画得神灵活现,且线条细致有神,如孙悟空、猪悟能、沙僧以及观音菩萨等。另外在壁画的刻画中,各种神、魔、树等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致,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隐有现,色彩线条十分传神。在后人的研究中认为,该壁画所刻画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内容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猪悟能的形象刻画。小说中猪悟能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形象,经常使人又气愤又好笑,但是在壁画的内容中猪悟能却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可爱角色,在艰苦的取经路上,沉甸甸的行李担子挑在他的肩上,在深涧取水,与妖魔奋战都是他。
  经过仔细研究,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10个插图有许多相似之处。明代刊本袁幔亭序《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在我国失传已有很久时间,只是我国一些学者和作家在日本早些年间见到过此书。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藏书单位先后从民间购得两部,此版本底本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全书总共为120回,在书卷首页有幔亭过客的题词,在书中每卷有一定的点评,在每一回的后面有总的评价,并且每一回的文章前面都插有两幅图,为徽派著名刻工刘君裕、郭卓然所雕刻。现参考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2年3月9日出版的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影印本插图与西夏国寺大佛殿西游记故事壁画的10个场景作均有相近之处。
  由于张掖大佛寺西夏至清代多次维修,对于西游记故事壁画形成时间,国内一些专家进行过多次的研究和讨论,但是都没有取得一定的共识,目前一共存在三种意见:
  一是元末明初说。很多专家结合张掖大佛寺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取经壁画的残缺程度和风格特点,推测该壁画的完成年代在元末明初。而壁画中西游记故事要早于小说200多年,这也说明了西游的故事在民间早已广为流传。
  二是明末清初说。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10个插图构图多有相似,固成画时间应该为明末清初。笔者通过研究比较倾向这个论断。
  三是清代说。很多专家根据寺内的卧佛体态和佛坛屏壁质地以及大殿中墙壁质地的细微差异,认为其是在清代制作,理应是小说《西游记》的衍生物。
  参考文献
  [1]唐国增.图说西游记与张掖[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9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