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务的要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情境角度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主要包括基于具体语境,基于社会生活情境,融合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的试题。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将呈现出现实性、应用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情境 任务 高考 语言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课标上述命题建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
  本文以2019年全国7套高考语文试卷作为样本
  卷(上海卷处于保密期无法研究),以独立设置语言运用试题的6套试卷(共15道语言运用试题)作为研究样本。15道试题的测试内容集中在扩展压缩、表达连贯、图文转换三个方面,“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重点关注知识见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笔者依据课标命题建议,对15道语言运用试题进行分类评析发现,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试题在“三类情境设置”上各有侧重,落实“典型任务”的程度各有不同,据此或可对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一、基于具体语境,考查学生特定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1道语言运用试题均依托具体语段,考查压缩语段、表达连贯等考试大纲规定的测试内容,在情境设置与测试能力指向上表现出一致的风格。
  压缩语段指根据要求对相关语言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考查学生准确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019年全国三套新课标试卷各有1道试题对此进行了考查。考查学生表达连贯能力的试题要求根据语境为语句排序,或补写相关词句,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2019年全国新课标3套试卷各设2题,江苏卷、浙江卷各设1题。这些试题虽没有刻意追求课标提出的“三类情境”,但均以特定文本材料作为试题的“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加工信息、简明连贯表达等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信息超载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处境,快速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社会需求实际上成为这类试题的隐性“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试题情境也在这种意义上成为可能。如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1题。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此题要求考生提炼出一则真实新闻的关键信息,并简洁流畅地加以表达。新闻报道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现实色彩,提炼新闻核心信息并简要转述内容,则是处于信息洪流中的现代人每天都要完成的真实语文实践活动。这类试题传递出清晰的导向:语文教师应重视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典型任务”,课标指出要“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思考这类试题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江苏卷第2题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
  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梳理逻辑关系的能力,富有诗意的说明性材料又隐含着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与单纯的说明性材料相比,此题追求的是更为综合的试题情境。但根据语境为语句排序这样的学习任务并非真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且答案指向单一,学生可以通过训练掌握排序技巧,也可以通过选项对比进行猜答,这样的答题活动很难说是“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基于鲜活社会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多种关键能力
  课标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说明为,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这一表述可以从三个维度阐释:学习活动背景是“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学习活动类型是“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活动特点是强调语言交际功能。语言运用试题的“运用”属性决定了它与社会生活情境的天然联系。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3套试卷的語言运用试题设置了这类情境,最典型的是天津卷第21题和浙江卷第6题。   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4分)
  【答案】
  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
  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
  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
  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天津卷,第21题)
  【示例1】
  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4分)
  【答案】
  (1)(2分)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2)(4分)示例:
  “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①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②协调相关部门、人员解决难事,很切实;③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回访,能落实。
  (浙江卷,第6题)
  这两道题均表现出鲜明的课标命题理念:设置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提出指向问题解决的语文实践活动任务。天津卷第21题给出校园调查的统计结果图,要求根据统计结果就“榜样教育”向学校提出建议。浙江卷第6题提供了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要求据此概括其工作职能,进而评价其工作机制。两道题均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前者呈现的是校园生活中可能真实发生的情况,不少学校已越来越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治理,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后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区的治理方式变革,在亲友遇到问题时向他们介绍并评价社区工作机制、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天津卷第21题明确提示了“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江苏卷第6题的活动任务本身也隐含着交际功能。两道题提出的学习任务均涉及图表阐释,在移動互联网普及、跨媒介阅读和图像化阅读成为人们阅读常态的背景下,准确简明地读图、释图、评图,自如地处理、加工多种类型的实用性媒介信息,正是当下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融合三类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语文学科认知能力。2019年,天津卷第20题融合了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表现出对学生语文素养考查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6分)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案】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获某杂志主办征文大赛一等奖”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典型任务:品读诗作,说明该诗获奖理由。这一活动任务是学生在现实或未来生活中可能会真实面对的,学生可能会就一些广为流传的诗作与同学、师长交流感受。与此同时,试题选取的材料是一首文学性极强的诗作,学生要准确品读诗作,就需要综合调动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个人成长中的生命体验、敏锐的语言与审美素养等,他们的人文情怀、语文综合素养会得到综合且深入的考查。学生答题的过程既是在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情感的过程,也是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问题的过程。
  四、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命制的趋势展望
  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影响下,未来全国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测试材料的现实性、测试内容的应用性将不断增强,以进一步落实高考语文内容改革及课标等文件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应努力设置“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增强综合性、开放性,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测试材料的现实性含义有二。一是指材料内容的现实性,即聚焦社会生活与时代热点,引导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关注社会与国家发展;二是指材料类型的实用性,新闻、启事、调查报告、统计图表等不同类型的实用性阅读材料将更多地进入语言运用试题。这些内容贴近现实、形式倾向实用的测试材料,才能设置出蕴含真实问题需求的复杂社会生活情境,为指向关键能力考查的试题要求奠定基础。
  与测试材料的真实性相对应,测试内容的应用性将不断增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将更多地立足于现实化的社会生活情境,聚焦情境中的现实问题,设置指向问题解决的测试任务,如图文转换、推断评论等。未来,全国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将更多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处理、逻辑推理、梳理探究等关键能力,开展阐释、建议、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有创意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测试材料和测试内容的调整,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综合运用语文素养解决相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1.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47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