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是怎样编配《康定情歌》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编者按
  由江定仙先生编配的民歌《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优美动听、富有特点的四川康定地区的民歌。最近江先生的家属在故纸堆中找到他于上世纪80年代写就的一篇小文,文中记述了编配此曲的过程,在编配中对音乐处理上的思考和安排,并谈了一些他对民歌的认识,肯定了编配民歌是学习、研究音乐的基本功之一。这些都值得我们音乐工作者认真学习和研究。
  《康定情歌》大约是在1946年写的。原曲调不是我自己收集的,是青木关音樂院一位学声乐的福建同学(说明:此处所提的同学经王震亚等几位老师回忆应为1943年在青木关时期入学的吴文季)通过男高音歌唱家伍正谦转交给我的。伍准备举行独唱音乐会,希望我将它编成用钢琴伴奏形式,可作为音乐会演唱节目之一的乐曲。我答应了他,并在伍的音乐会上由我自己弹琴。第一次在南京公开演出,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出我意料之外。
  为什么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从会上的效果来看,第一,它曲调优美,有新鲜感;第二,中国歌,词义明白,听众可以琢磨它的意味。从歌唱家来说,它音域适度,音区能发挥人声特点,曲调反复多次,每次钢琴上的音乐都有新意,便于“雅俗共赏”。
  我写时首先抓住中国人民质朴、含蓄的感情特点,它虽然不像一首地道的山歌(我觉得它类似城市平民歌曲),但总是一首质朴的民间歌曲,编配时切忌在钢琴上花俏太多,否则反觉庸俗。在手法上要精炼、得体。所谓“精炼”,就是每一个音符都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堆砌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多数作曲家的优秀作品都具有这个特点,都经历过“由少到多,由多到精”这样一个过程。所谓“得体”,就是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写,都要在内容、风俗、题材、音调等方面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不论乐曲的大小和难易。《康定情歌》的每段音乐,在钢琴上都做了不同的处理法,它是一首抒情短歌,它们的对比性并不那么强烈。它是根据变奏的原则来处理的。
  在青木关音乐院教学时,看到我们的同学组织“山歌社”,大唱山歌并用其所学加以改编,增加新因素,这对我编这首民歌有很大的鼓舞。我在此应感谢他们!
  音乐本来自人民,应该将它提高后再还给人民。许多大作曲家在他的交响大曲中不也有采用民间音调进行艺术加工的吗?编配民歌是学习、研究音乐的基本功之一。
  江定仙
  一九八七年六月于北京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优美、富有特点的民歌。民歌的曲调只有十四小节,配以四段不同的词反复四遍。为了供音乐会演唱用,我用钢琴伴奏,并做了四种不同方式的处理,然后加上引子、过门和尾声,使全曲贯穿一气,成为一首完整的传唱曲。它有这些特点:
  1.歌声进入之前加了四小节的引子,隐隐约约地将民歌的曲调提示出来,也为独唱者进入做好精神准备。
  2.5—8小节突出曲调,和声的动作比较平静。和弦上主要在主一下属上面反复进行。
  3.第8小节歌调的节奏是变强弱的,因此在钢琴左手上做了节奏的补充,它的和弦进行是Ⅰ—Ⅱ—Ⅲ—Ⅳ,第1 2小节第二拍左手上的小连接句,在全曲经过多次应用,作用很大。
  4.13小节处请注意它的音型变化和和弦进行(平行五度进行)。
  5.19小节起,进入第二段,注意钢琴演奏法上改为琶音式进行为主,音域相对提高,和弦进行改为d小调的属一主(自然小音阶),给我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6.第33小节处是一个过门变换了新的伴奏音型,为第三段做准备。注意第44小节处用的是和声小音阶。第45小节重拍上用了两个有趣的和声外音。
  7.第49、50、51三小节,为了让独唱可以发挥,没有用伴奏。
  8.第55小节起为第四段,开始八小节用对位手法(自由模仿)加强词义,一唱一和,同时力度加强,为全曲高点,然后逐渐减弱,直到委婉的尾声结束全曲。
  要注意词曲的情调、风格与钢琴伴奏音乐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江定仙 (1912—2000)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任作曲系系主任、副院长
  (责任编辑 张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54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