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二胡音乐审美的变迁机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二胡音乐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艺术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迈向国际舞台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二胡音乐体系之上,对二胡乐器的价值演变进行分析,阐述二胡音乐在当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解析、表演、美学三个层面,对二胡音乐审美的变迁机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胡;音乐审美;变迁机理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的一种,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宋的胡琴时期,“马尾胡琴随汉车”则是最早的文字记录。二胡音乐演奏形式多样,其并不局限于单一化表演体系中,还可与其他乐器相融合,展现出不同类别的音乐情景。二胡乐器由琴筒、琴膜、琴柱、琴轸、弓子、弦子、千金、琴底、琴马几部分组成,但音乐产生条件则是由表演者通过弦子之间的配合,令乐器呈现出不同的音色、音调等。正如民间所传的“一年琴、三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也凸显出二胡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
  一、二胡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体现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各阶层关系、文化价值等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从长远角度来看,如何稳定社会良态化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胡音乐体系的建设与弘扬,不仅在社会调节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可在情感交流、文化融合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首先,二胡音乐所创作出的意境,可将作品中的情景完整表现出来。如《江河水》在音色旋律与时代背景的映衬下,表达出基层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缅怀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深度激发出人们内心的正义理念。以音乐为载体,可将社会体系中展现的事物同源化,为人们建立出宏观导向,逐步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之中,以对人们形成正确引导。
  其次,二胡在演奏过程中,音色、旋律具有优雅、穿透的特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更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当前多文化共生的时代下,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已经形成一种领域,基于人们对新鲜事物本身的探索感,在主观意识上是更乐于倾听民族音乐,这就为二胡音乐艺术的拓展提供载体。以经典作品《二泉映月》为例,音乐讲述的是民间艺人在战乱时期基层社会中挣扎生存的故事,其不是代表着一个个体,而是以个体为切入点,展现出当时的某一个社会阶层。此类曲目具备历史感、民族感、自强感,代表著基层群众在社会中求生存的一种意志,其有效将民族精神进行整合,为和谐、繁荣大环境的建设提供精神载体。此外,这首曲目传播了民族文化,令人们的审美意境逐渐发生转变,在音乐意境的宏观调控下,人们内心将进行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令社会主体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再则,二胡音乐在长期的演变下,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种代表,例如在奥运会上表演的曲目《茉莉花》,在二胡乐器的演奏下,令世界各地的人民对二胡音乐进行认知,尤其是在场景的衬托下,为中国传统音乐添加了国际元素、时尚元素等,令中国元素与外国元素进行深度融合,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
  二、二胡音乐审美的变迁机理
  1.审美层面
  二胡音乐表演过程中,如单纯考虑音准、音色等问题,则无法呈现出音乐作品的本质效果,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也仅仅停留在音乐表层上,为此,应对二胡艺术进行深层次剖析,解读音乐作品及二次创作所用到的本质内容,并将音乐搭载平台及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以保证在一定框架下最大限度提升二胡音乐艺术价值。从音乐审美角度来看,如二胡音乐过于框架化,所有的演奏形式倾向于某一音调层面中,无法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性。二胡乐器的演奏意境在不断挖掘过程中,将逐渐形成一种体系,尽管其具备一些框架束缚,但仍是成熟—业余—专业转变的一个过程,当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以后,演奏形式可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以后,依托于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向业余作曲家所转变,最后站在客观角度上看待音乐,将音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完全脱离演奏范畴,形成基于审美式的作曲者。但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们应深度挖掘音乐蕴含的本质,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才可有效形成具有宏观调控思想的音乐意境,令观众的审美形成深层次转变,通过此种主观意识到无意识的等位迁移,极大调动观众内心的共鸣感,进而展现出二胡音乐的艺术价值。究其根本所在,要想将音乐艺术本身进行发扬与拓展,音乐作者应站在客观层面上,对音乐进行民族特色、文化理念、曲目意境上的解读,以令音乐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多元时代发展潮流中起到导向作用。
  2.表演层面
  表演与审美属于一种互动关系,二胡音乐只有通过演奏才可建构一种氛围,令观众通过听觉感官了解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基于二胡音乐艺术所展现出的功能,如情感交流、文化融合功能等,其也就延伸出审美的需求。
  从“情”的意境方面来看,二胡音乐应精准地拿捏好每一个音调,确保整首乐曲既有一定分寸感,又要将声情并茂的感觉自然而然表露出来。例如在《江河水》表演中,观众在表演者的引领下,将整首音乐看成是一个故事,通过情感方面的共鸣,将音乐本身进行故事化,从而对每一个音乐细节进行充分联想。在音乐的宏观调控下,演奏者将自身对音乐的感悟添加到意境下,为整个演奏注入灵魂,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深不自满、情浓不自溢”效果,增强二胡音乐的艺术感与美学感。
  从“气”的意境方面来看,二胡音乐曲目追求的是一个整体,要求各个音乐环节的处理趋于一个稳定状态,且应具备穿透力与感染力,在当前音乐大环境中树立崭新的音乐形象。在当代音乐多元化发展体系下,二胡音乐具有中国传统民乐的特色,提升其在音乐平台中的地位,但也间接提高了音乐演奏的难度。“气”的演奏意境则为审美带来一定的引导,在“气”的融合下,为音乐提供生命力,但演奏者的气质与音乐大环境融合时,可精准展现出传神意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气韵通达,令整体演达到史诗级的演奏境界。在《长城随想》演奏曲目中,其描述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通过情景、抑扬顿挫的演奏形式,很容易令观众产生一种共鸣,当演奏者以自身为载体,对整个曲目融合气质,可增强作品的民族情怀,同时也令观众的审美迈入一个新的境界,促进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
  从“格”的意境层面来看,二胡音乐艺术的格局与人格、性格等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只不过其作用的载体为乐器,但经过演奏者与乐器长时间的融合,已经形成一种行为意识上的整体,大师级别的演奏者甚至可达到心随意动的演奏境界,表演过程无须经由过多的背景渲染,便可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当然,乐器相对于演奏者而言,属于一个被动体,要想充分展现出音乐艺术中的格局,还需要演奏者具备相应的品行,只有当角色与作品进行融合以后,才可精准表现出二胡音乐艺术最真实的艺术价值。例如《第一二胡狂想曲》,通过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国外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冲脱出既定的音乐范畴,成功地将传统二胡音乐推向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令充满民族感的二胡音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认可,提升音乐审美的品质。
  3.变迁层面
  二胡音乐艺术的美学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意境,其不局限于音乐本身的范畴,更是将音乐艺术与人们的思想认知体系进行融合,通过文化、意境、旋律等,充分展现出音乐所带来的魅力。第一,欢乐美。欢乐展现出的是乐观精神,代表着人们在取得某一项成果后所呈现出的喜悦之情,在音乐审美体系中,人们内心深处的欢乐意识是与音乐旋律形成互动,即“乐者乐也”。例如,在《赛马》曲目中,主旋律欢脱、愉悦的意境,充分展现出人们的欢愉之情,对于听众来讲,在背景的渲染与衬托下,人们将建立主观意识下的音乐认知体系,充分融合到音乐意境中,以对音乐进行本质上的赏析。第二,崇高美。崇高作为音乐艺术上升的客观思想,其具备的感召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长城随想》曲目中,音乐艺术所展现出的宏观、壮丽的美学价值,从多角度诠释着中华民族应有的美德与品质,此类曲目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演奏境界,对听众进行着宏观引导,听众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身的审美价值也随之提升。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赵文.以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为例论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J].乐器,2019(10).
  [2]邓超伦.乡音未改 切切盼归——二胡作品《怀乡曲》的音乐语言探究及演奏心得[J].乐器,2019(09)2.
  [3]赵泽佳.浅析关铭秦派二胡作品的风格特点——以《西口情韵》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75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