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壮族铜鼓舞的传承与编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壮族铜鼓舞流传于广西东兰、都安、马山等县,壮族铜鼓舞属于农耕文化类型,展示了壮族人民勇敢、坚毅、智慧的民族面貌。至今为止广西河池市大同乡一带仍留存丰富的仪式活动,“铜鼓舞”则是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身段、手势进行表演。本文分析壮族铜鼓舞传承途径以及舞蹈编创特色,研究广西壮族铜鼓舞传承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铜鼓舞;传承途径;编创特色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一、壮族铜鼓舞的起源
  壮族铜鼓舞是流传于广西东兰、都安、马山县等的一种民间祭祀,大都在春节和庆丰收时表演。在五十年代,东兰县代表队的《铜鼓舞》曾先后参加地区、自治区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在历年的全区群众艺术会演中,都以不同形式出现于舞坛上,在区内颇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铜鼓舞的起源及传播,民间艺人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东兰县壮族铜鼓老艺人覃永福(78岁)认为早在清代就有了, 而有的则说是随着铜鼓的出现而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首先必须弄清铜鼓的来历以及铜鼓的社会功能。
  铜鼓舞的起源,源于祭祀、娱乐、礼仪,但绝不是单一的。关于它的起源还存在疑问,从发展的动向看, 铜鼓开始是源于祭祀, 后用于娱乐和礼仪活动。
  二、壮族铜鼓舞文化的传承途径
  壮族铜鼓舞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探讨,以及其自身文学艺术现状,都与中国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密切相关。我们在调查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视角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广西壮族民间舞艺术的生存环境、传承特点、传承渠道、传承现状尝试初步的研究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农村乡镇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速,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及有效途径。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发展中,认真研究铜鼓舞是新时代传承人所肩负着的重要责任。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始终都与传承者和传播者存在着联系,研究创作者、教育工作者们应重视民族文化,从教学、活动、创作上,探索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开设相关专业教学课程。在了解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民族文化等知识的基础上,既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受到民族文化熏陶,丰富文化知识,又能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还能传授民族文化。
  2.优化专业理论课程。我们要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地区高校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一方面进行传授传统、原生态的壮族铜鼓舞,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壮族铜鼓舞动作、体态、特点、技术进行提炼和挖掘。
  3.开展民族艺术性活动。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校级活动,开展民族性较强、艺术水平较高、大众参与度较广且形式多样、活跃度高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展和艺术學术交流等平台。定期组织采风,让学生们观摩民间舞蹈并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以开展活动的传播方式,充分保护和发展壮族铜鼓舞的传承。
  4.以“三月三”“民歌节”“铜鼓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各高校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创造性,在本民族文化传承、挖掘、研究等过程中,提升民族荣誉感及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5.将壮族铜鼓舞文化课程融入幕课(mooc)。幕课(mooc)技术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通过幕课(mooc)的技术手段,能够较好地传播民族文化知识,展现民族文化艺术,宣传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学校可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系列活动”“非遗舞蹈文化论坛”等活动,让非遗传承人真正走进课堂,让传承人带领学生们走进另一个民族民间舞的世界,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壮族铜鼓舞进而传承。
  7.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各市各县的中小学校开展“广西民族民间舞韵律操进校园”活动,传播人们广为熟知的“民族民间舞韵律操”。民族民间舞韵律操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起到传播的目的。
  三、壮族铜鼓舞的编创特色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将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下去单单靠传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创作的角度进行思考。作为一个舞蹈编导,要扎根民族,要根据时代发展编创出有特色的舞蹈作品。
  我们要树立多元文化观,对壮族铜鼓舞的动作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创造,以完整舞蹈作品的形式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关实践活动。并通过纸质文本将其保留下来。向民间艺人学习,继续挖掘和采集民间舞蹈中有价值的素材,结合时代的发展,推动舞蹈创作和理论研究。
  将发展理念与当下时代相结合,将现代舞审美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创新以及融合可以增加时代感,也使得民族民间舞更加有特色。在民族民间舞发展过程中,既要保留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又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要求。
  我们还可以将韵律操(体育)与传统民族民间舞相结合。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彰显了民族特色,更能充分展现同学们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把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民间舞融合。在选择音乐的时候,对音乐的把控度、理解度应极其敏锐,并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进行编创的过程中,音乐与动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单个动作多、瞬间造型多、动作节奏变化多,这不仅仅使成套动作节奏丰富而多变,而且还使动作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使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 语
  研究者们自身所处不同的时代环境,对壮族铜鼓舞文化艺术了解并不全面,必然会众说纷纭,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壮族铜鼓舞不断研究,逐步推动该研究由浅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使壮族铜鼓舞“活着”,还在于保护和延续壮族铜鼓舞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万千. 论壮族铜鼓舞的文化蕴涵与传承路径[J]. 科教文汇, 2015(27).
  [2]李坤荣. 壮族铜鼓舞起源[J]. 民族艺术, 1988(1).
  [3]田玲. 关于现代舞融入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 25(2).
  [4]崔景秋.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系[J]. 电影评介, 2010(2).
  项目名称:广西壮族“铜鼓舞”传承以及编创研究,项目编号: 201910607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76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