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窦彩彩

  摘 要: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于考古的兴趣持续高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开始得到文物管理机构的密切关注。文章在阐明考古发掘中易造成文物损坏的因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妥善策略。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因素;重要性;策略
  被埋藏于地下千百年的文物,虽然说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由于所处环境已然形成某类动态平衡,文物得以维持原本的状态。可文物一旦发掘出来,由于周边大气环境和温度、湿度等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原有的平衡瞬间被打破,当这类变化超出文物本身的承受力后,就会引发文物不同程度的损坏,不利于保存、观赏和研究分析。因此,加大对考古发掘现场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显得至关重要。
  1 考古发掘现场造成文物损坏的有关因素
  人类长时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许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截至目前,我们都未曾停止对各类文物的挖掘和研究,考古发掘便是文物研究和保护道路上必要的工序流程。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这些损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光线
  光是影响出土文物的客观因素,尤其是紫外线,容易引发多种光化学反应,会进一步对文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1.2 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等也会对出土器物的完好性造成深刻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一旦温度和湿度发生剧烈变化,器物结构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收缩或扩张现象,特别是一些漆器文物,会因此出现裂纹甚至直接被破坏。
  1.3 微生物
  器物表层因为微生物、霉菌等分布蔓延,会出现表面色泽的变化迹象,特别是一些木制文物,木制部分很容易和表层的微生物分泌物产生反应,进一步影响文物的完好状态和原本品质。
  2 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各类文物都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若暴露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就会很快出现损坏迹象,给历史研究带来不便。所以,文物发掘者需要拥有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能力,及时凭借各类高端实用的辅助技术来保证文物原本面貌不被破坏。
  2.1 文物包含较多的史料信息且不可再生
  文物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人和先辈“互动交流”的载体,是国家的无价之宝。特别是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我国来说,保护好文物有助于完善传统文化体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令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方便人民群众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面对今后复杂多变的人生。同时,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其内容包括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抢救保护,并在后续配合实验室进行修复保存。例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等都是无法再生的,一旦文物保护工作处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文物出现损伤,不利于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实。
  2.2 文物包含较强的考证校勘功用且很难复原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出土文物进行科学妥善的保护,就能够使出土文物批量化地被保存,方便日后进行专门性的修复和开展深入性的考古研究。從古代流传至今的各类文物,可以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并且能够和历史文献进行交互式校勘,考证版本,从而进一步证实古代文献的真实性。
  2.3 文物具有一定的实物价值且不能被替代
  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种种文物都具有唯一和难以替代的特征,如原始人头盖骨化石等,能够反映出几千年前原始人类的头型与骨骼特征,方便我们研究人类的演变历程,不可替代。对文物进行严密性保护,有助于日后对各类不可再生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应用。
  3 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文物保护的妥善策略
  3.1 遵循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要求
  首先,确保在维持文物原状的基础上开展考古发掘活动。这是历史文物保护和考古专业活动的基础性规范守则,具体就是要求保持发掘文物原有的形状、结构、材料、颜色等,杜绝出现任何破坏或变化迹象。如此才能够更加细致地判断和确认文物的原本形态和当时的制作工艺,并结合时代背景特征进行相关研究。
  其次,加大对文物发掘现场的保护力度。考古发掘现场不仅有文物,还有周边的一系列事物和环境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保护,这样才能够方便日后对现场进行再处理,加快对比取样进度,确保日后相关文物研究活动可以高效率开展。
  3.2 严密布置和衔接有关的工序流程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在进行文物发掘之前,务必要细致调查和勘探遗址的特征,包括区域内部和附近的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条件和空气状况,还有对应的历史人文素材等,旨在更加精准地把握文物埋藏环境的特征,合理把控考古发掘活动的时间进度。
  第二,制订切实有效的保护方案。即在调查收集好相关的资料之后,预测发掘过程中一切可能引发的问题,并及时制订可靠的预防保护方案,准备好开展发掘和保护工作的设备器材。
  第三,建设临时库房。考古发掘前期获取的价值较高的历史文物数量并不多,通常情况下会出土较多的杂物或是遗物,对于这些不必消耗过多的研究时间,而是要及时在附近建造适当规模的临时库房,给那些已经出土的文物提供一类相对易控且应急的保存空间。
  第四,历史文物的现场提取。文物的提取环节极为重要,是整个考古发掘现场管理和文物保护活动中最为复杂的工序流程。原因是文物出土过程中,现场的处理设施不够完善,会出现一系列突发性和难以控制的状况,提取过程中要面对与处理好较多的微环境因素,工序流程极为烦琐,要求也相对严格一些,诸如对文物表面予以清理和加固处理等。
  第五,科学合理地包装文物。将出土的文物进行包装,避免运输中出现任何形式的损坏,尽量维持文物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从而方便后续进行深入性分析,深层次了解有关历史背景、人文风貌、工艺状态等。因此,考古发掘中的文物包装手法要足够娴熟,要求先将出土的文物放置在比较密闭且稳定的环境当中,再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文物由临时库房运输到实验室期间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真正做到杜绝文物的侵蚀隐患。
  3.3 对发掘现场的文物进行更有力的保护
  首先,控制好湿度。在考古发掘现场,须严格把控好文物出土过程中的含水量,避免由于周边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急速变化令文物出现任何形式的损坏。现阶段我国通常会使用硅胶这类干燥剂来进行湿度条件控制。
  其次,进行密封处理。许多文物都是在地下埋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由于地下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与地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一旦文物出土后直接放置在大气环境之下,就会受到大气中的水分、湿度、阳光等因素直接侵蚀,从而出现严重的破坏状况。因此,在文物出土后,务必要及时进行妥善的密封处理,规避和大气、阳光等直接接触而出现氧化现象。
  最后,加强避光保护。可见光当中包含紫外线,对于文物本身的色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文物出土之后,应该要进行合理的遮光保护,包括使用黑色塑料袋予以包装保护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瑰宝的保存质量以及历史研究工作的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使用更加妥善的方法,力求在考古发掘现场自始至终地进行全方位保护管理,为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实物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梅.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0):107-111.
  [2]段正丽.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J].大众文艺,2016(15):74-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84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