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不同的高校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与影响结果是不同的。以部分高校创业政策和大学生创客为研究对象,以双因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访谈与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激励型创业政策对创业初期影响较大;保健型创业政策对创业成长期影响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高校创业政策;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 引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解决就业问题、倡导创业活动,高校出台各种政策,大力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竞赛及相关创业活动,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层出不穷。高校政策催生下,也确实筛选出大量了优秀项目,但却少有追踪调查项目的落地实施。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原因是希望创业团队参赛获得荣誉为校争光;学生参赛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争取名次,从而在评选评优中获得优势。由于竞赛在学校专业与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不少高校更重视比赛获奖的名次,而对项目后期运营管理与企业成长并不是十分关心。大赛之后的兴奋并不能维持太久,大学生创业者的“纸上谈兵”也并不能保证创业成功。高校的创业政策,尤其是真正激发大学生内在创业激情的政策组合非常稀缺。大学生创业需要激情奋进的良好氛围,更需要支持政策助其开花结果。衡量高校大学生创业成果的重要标准不应是获得多少创业赛事荣誉,而应是孵化落地了多少优质项目,培养了多少优秀大学生创客。高校创业政策急需做出调整和改进。
  《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家精神指数并不高,在全球处于落后位置,而这与创业环境直接相关,我国的创业环境得分并不高,在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六。总体而言,我国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出现减退趋势,创业热情减弱,高学历创业者相对较少,科技型创业比例偏低。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尤其当下经济发展遇到各种困难与瓶颈的阶段,高校如何合理优化出台针对性、高效型政策,真正促进大学生乐于创业,特别是机会型创业,是个值得认真重视的现实问题。
  2 理论基础
  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作为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常常被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双因素理论认为人之决策与行为受两类因素影响,即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与满意有关,保健因素与不满意有关。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1950年代末,对近200名白领,包括工程师和会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了调查。调查了解人们期望从工作中感受到什么的问题,赫茨伯格发现,当试验者事后叙述何以导致他们愉快工作时,大多数人提及的是与工作内容与任务相关的因素,如有挑战性有刺激性,以及工作的未来情境令人神往。激励因素令人满意,主要有成就、工作本身、责任感、成长等。赫茨伯格将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成为“激励因素”。而当研究对象被要求描述在工作中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时,被试他们常常会提及那些与自己本职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有联系的事情,只有从事工作本身的内在价值才有助于激励行为主体努力工作。激励因素内容有表彰奖励、赋予更多责任、承担更大风险任务。激励因素可概念化为“实现型影响”。对于高校政策而言其保健因素有场地、资金、创业教育,激励因素有奖励表彰、参加大赛等。
  然而,当这些被试叙述自己的低落情绪时,他们则常常会提及工作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与因素与工作关联不大,大多数是无法控制的制度与环境。保健因素主要有企业政策、监督、工作制度、工作条件、待遇、安全等与工作本身无关的所谓的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为维持组织运营的条件或辅助保障措施件。
  3 高校激励型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按照双因素理论,高校创业政策效果并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少、力度的大小,而主要取決于高校创业政策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好激励效果的创业政策至少在出台时要考虑对其性质与类型。依据双因素理论,高校创业政策中的激励型政策主要与创业活动本身有关,具体内容主要有: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重塑大学生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保持好奇心与成就欲望、给予优秀大学生创客及指导老师奖励、为创业人士提供职务、职上升通道、培育优秀创业大学生参与重大创业赛事活动等。
  创业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与课时多少无关,而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关,创业是复杂的高风险活动,创业会给创业者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滋生更多压力,这些创业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慎重决策,反思、重塑价值观。鼓励教师教学提高创业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引导大学生科学决策,则会真正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而不会仅仅为了比赛而创业,为了创业而创业。体现创业活动特点的创业的高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要求大学生不能头脑发热,但是又不能犹豫不决,需要一定的创业激情。如果在大学层面学校领导师生认可并推崇在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想创业的良好氛围,这样会鼓励更多的同学尝试创业,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从而保证了创客有生力量的充足。对于吃苦耐劳肯于上进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大学生创客在全校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优秀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予以嘉奖通报。这样一方面可以鼓舞正在创业的同学使其加倍努力再创辉煌,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其次,表彰指导老师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其他老师发掘优秀创业项目创业人才,鼓励指导老师尽心尽责,更好推动创业活动发展。对于尽职尽责表现优异从事学生创业工作的相关老师予以晋升表彰,一方面可以树立典范引导更多的老师尽心尽责支持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工作质量,更好的推动创业工作进展。在参与创业的学生中,选拔优质创客优质项目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创业活动竞赛。首先可以满足在校大学生创客的成就感进取心,其次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比赛中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最后通过比赛可以打磨创业项目弥补短板,更好的促进创业活动运营开展。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普遍重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地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将知名校友请进课堂请进大讲堂,这些知名高校的创业成果引人注目。福州大学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教育和支持,这方面的政策最多,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客实践等多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意识引导与精神激励。地方型高校阴工学院2016年出台创业教育政策,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比赛与创业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 高校保健型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对于几乎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期望的高校创业政策中的保健因素至少要报考:扶持资金、创业场地等。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对资金问题非常敏感,尽管资金并不是影响创业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没有信用资源,创业资金来源常常困扰大学生。高校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对大学生的资金扶持往往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使用。要不断在专项资金投入、专项奖励资金和多渠道整合社会资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高校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体验基地、培训基地和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在创新创业场所和空间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短板就是缺少创业资金,高校通过设置助创基金或创业奖金,一方面可以帮助创业团队快速成长成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观望不自信的创客参与创业活动。对于成长型成熟型的创业项目可以提供贷款支持,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成熟落地。
  创业场地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必备条件,大学生本身资金不足资源短缺。如果学校提供优质的办公场所和经营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节省创业成本,分担创业压力,从而促使学生全心创业。各学校的创业园区、创客空间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创业场地问题。
  5 案例分析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了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成立了众创空间,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财会服务、提供场地支持。2017年经过学院鼓励有51位同学在帮助下注册成立公司并入驻众创空间,学校根据各个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发挥校企合作资源,为公司牵线搭桥介绍业务。在公司运营的第一个月有3-5个公司取得了订单并开展部分业务。大部分众创空间开展半年后51家公司仅剩3家在正常运营,一年以后仅剩2家公司正常开展业务,剩余四十多家公司申请注销公司并退出众创空间。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场地财会的支持,并且为创业项目引入相关资源。可是仅仅一年之后五十多家入驻企业仅剩2家,背后原因令人唏嘘。究其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基本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基本流程内容有了解,并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有初步认识了解,筛选出适合创业的同学。第二,创业活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过程中有些赶鸭子上架过于仓促。第三,创业初期学生不仅仅需要场地资源的支持更需要启动资金的助力,学校虽然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远远不够支持项目的运营开展。在除了学校层面给予创业大学生一定场地、资金、资源扶持将项目扶上马,更要在项目初期系统指导送一程。高校应该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和负责老师全程跟进学生创业进度了解创业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更多高校在面对这些创业项目时初期热情中期冷漠后期不管不问,更多在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免遇到挑战困难,心理承受压力较小需要老师及时鼓励关怀,不然极易退缩放弃。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一种促创助创的氛围。当前的高校创业政策缺乏系统客观的考核机制,上级单位和社会的评优标准,多是学校创业团队参加创业比赛活动的获奖情况和创业基地规模大小。根据双因素理论,高校学生创业项目获奖情况俨然成为高校创业政策的“激励因素”,常规的大学生创业制度成为一种“保健因素”。此外,由于大学生创业的特性使然,创业成功率较低创业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实现成果转化,高校和创业项目指导老师无法从创业项目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难以保持较高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比赛内容、职称晋升、社会效益是核心“激励因素”,高校创业基地、上级拨付资金为“保健因素”。综合而言,大多高校创业政策蜻蜓点水,缺乏系统的创业培训方案、资金扶持方案、创业导师指导方案、培训融投方案、落地跟踪方案。
  6 总结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精力旺盛而又充满激情,这是从事创业活动的有利条件。但是却缺少社会阅历、资金、办公场所和启动资金。大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创业人才的孵化器。高校的创业政策对于大学创客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学校能为初入商海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部分支持资金,长期跟踪指导,了解学生及其项目的所需所求给予一定的支持。大学生参与创业比赛是不断提升修正完善的重要途径,但不是目的也不是高校争取荣誉的工具。前的高校创业政策宏观上已经较为全面但是诸多细节有待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高校创业政策应该系统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以创业理论教育为主,让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创业知识,做好创业能力自评,筛选出适合创业的生力军并鼓励创业。政策中期筛选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一定场地资金资源的支持,培育优质创业项目在创业比赛中不断打磨提升推动项目落地。政策后期,根据项目运营情况争取让项目随着学生毕业成熟落地实施或继续交由团队深耕打磨,不能出现人走项目凉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叶佩.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胡贝贝,王胜光,任静静.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的新特点——基于创客创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8):27-32.
  [3]韦译婷,闵晓阳.大学生创业政策相关研究综述——基于创业研究的梳理[J].教育现代化,2019,6(37):24-27.
  [4]韩栎颖.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1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创业者决策心理标准与运行机理研究”(19GLB016);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创新创业研究中心” (2018ZDJD-B013)。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