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的教育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旨在引起大众对教师期望效应教育价值的重视和思考。从教师视角来看,教师期望效应对教师成长、缓解职业倦怠意义重大;从学生视角来看,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业成就、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影响深远;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期望效应在践行教育公平,促进有效教学方面贡献非凡。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教育价值;教师;学生
  教师期望效应自古以来就渗透于教师日常教学,而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教育实验使得这条教学规律得以从繁杂的教育现象中析出,进而掀起了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对教师期望效应教育价值的探析,使得教师期望高效运行成为可能。
  一、教师期望效应对教师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好教师与差教师的品质”量表指出,“高期望”是好教师的衡量指标之一,好教师需保持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这是教师道德情感发展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期望效应作为情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教师期望的正向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教育效能感高的教师重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2],往往对学生投入较多的情感,在形成和传递期望时会更为慎重,于无形之中施展了情感教育和对教学的高标准要求,提高了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第二,教育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有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更为宽容且更有信心,易形成积极期望和教师期望正效应[3]。因而,教师对教学的信心和热情不断得到正强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第三,控制点在内部的教师更具责任感,倾向于将学生对教师期望的反馈归于内部因素。
  [2]因此,教师在应对学生反馈的过程中能及时调整期望,易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在不断修正中提升教学技能,获得专业成长。
  (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过多地承受来自社会、家长和学校管理层的期望是教师生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究其根本,期望的重复、无效、无理传达和反馈的延迟、误传等造成了冲突,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又挫伤教师积极性。因此,对众多期望进行有效管理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良策。
  首先,要简化期望。学生信息,社会、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化为形成教师期望的养料,在教师期望形成过程中筛去共同期望;其次,要同化期望。面对与教师期望相悖的期望,在教师期望效应运行机制过程中,通过区别对待下学生的不同表现筛选出相似情境下最优教师期望,用实例来说服外界不同的声音;其三,教师期望正效应的稳定发生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教师正期望效应下,教师期望与社会主流期望方向一致,学生按教师期望发展的方向与社会需求相符,這就避免了各执己见;最后,鼓励学生对教师期望给予及时反映。新手教师能从中获取信心,专家教师则从中激发研究灵感,创造新教学方式,沉浸于教学的教师自是不会产生倦怠。
  二、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一)影响学生学业成就
  教师期望效应自诞生之始就聚焦其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教师主要通过影响学业成就动机间接影响学业成就[4]。
  按奥苏贝尔的分类,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这正是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本质所在;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无意识地将学生分组,无形之中会造成班级内学生地位的高低不等,好学生更易得到老师的偏爱、同学的崇拜和家长的期许。意识到这点的学生为获得或保持这种优越的地位和自尊,会主动遵循老师的期望发展,这个过程既是教师期望效应的运行过程,也是自我提高内驱力被激发的过程;而在教师的区别对待机制下,学生可能会产生好奇[3]。比如好奇自己能否发展为教师期望的人 ,好奇为什么给予自己这样的期望而给其他同学不同的期望等等。作为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认知内驱力无形中也得到了激发。
  (二)影响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不总是正面的,与教师期望相悖的学生往往受到负面影响,这点严重体现在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
  首先是社会性发展。学生会在学校教育期间遭遇埃里克森所说的“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教师的期望如果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儿童将从教师期望效应机制下获得成功,产生勤奋感。反之,儿童在失败中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和自卑感。教师期望蕴含了对学生社会角色的引导,好教师会利用期望效应回答学生“我是谁”的问题[5],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角色构建。反之,学生自我认知与教师期望产生剧烈冲突将使学生陷入角色混乱的发展困境。
  其次是个性发展。学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开始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形成自我评价,而教师期望效应下的区别对待机制会使学生对自身的价值产生高低判断,这点有违“每个人具有平等价值”的社会基本原则,并且通过比较所得的信息来评价自我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业自尊发展变化一致[5]。所以,如果教师期望是刻板地基于能力分组,将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一味倾向于能力发展,将导致儿童丧失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整体上表现为发展趋同。
  三、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践意义
  教师期望效应对师生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上。换句话说,教师期望效应引导下的教学即其理论的实践意义所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传递教育公平理念[3]。教师期望的形成本就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反映于教学则是情感教育的融入;教师不同期望的传递和区别对待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性的内在要求,折射至教学,则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在完善过程中逐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构建平等师生观。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的期望实质上是给予学生同等的关心和探索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路径,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发展正是教育公平理念的体现。
  其二,构建友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有效教学。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力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6]。因而教师期望效应作用机制下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亲切的、放松的,在最大限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业焦虑。此外,教师高期望会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定势,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教学[5]。
  总之,虽然教师期望会产生正效应或负效应,但其实质是对所有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3]。好老师能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完成教师“主宰”到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差老师只会滥用期望效应让教学充斥着不公平。
  [参考文献]
  [1] 李安琪. 教师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丁蕙.教师期望效应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社会科学论坛,2014(06):237-242.
  [4] 陈彦垒,郭少阳.初中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2):332-337.
  [5] 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 焦爱民.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52-5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4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