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廿二史策案》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在对《廿二史策案》的整体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研读与对比分析,揭示《廿二史策案》的体例、内容等方面的特色所在,挖掘其价值,推介其功用,以期对相关理论研究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廿二史策案》;古籍;历史;探析
  历代诸史之文浩如烟海,能一一精熟史料且贯通全史者历来少之又少。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盛行,出现了影响较为深远的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分别是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此三部书对相关史料进行概括与总结,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据史料,通过勘校注释、辨伪辑佚等方式揭示史實真相,帮助读者理清史实的发展脉络,对史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笔者在整理、研究古籍时发现《廿二史策案》这部著作,该书与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在内容上有着极大的相似,虽不及史学名著叙述得细腻、透彻,却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功用。笔者在知网数据库平台中对该古籍内容进行搜索,并未查到相关论文,可见对该书的整理与研究未曾展开。基于此,笔者开展了对此书的研究与探析,使其展现于大众面前,发挥应有的文献价值。
  1 《廿二史策案》概述
  我馆所藏的《廿二史策案》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绿荫山房刻本,经笔者调研,《廿二史策案》目前只发现这一种版本,这和该书产生的时间及影响力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知道该书的人甚少,但它确实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研习策问之书。道光十一年(1831)赵逵仪在序中言:“(《廿二史策案》)元元本本,殚见洽闻,诚史策之津筏也。昔朱子尝议分年试士,《左传》《国语》《史记》《两汉》为一科,《三国》《晋书》《南·北史》为一科,《新·旧唐书》《五代史》为一科,时务、律历、地理为一科……”此外,作者王鋈在序中对此书编撰目的也有一定的自述:“‘策案者,策学之类书也。自汉廷策论天人,后世因之取士,其来尚矣……廿二史汗牛充栋,购置者尝苦无力,即家有藏书,昔人云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而于史学一道搜罗颇富,兼以类相从,提高挈领,翻阅甚易,或亦堪为射策者之一助耳。”
  1.1 《廿二史策案》产生背景
  《廿二史策案·序》记载:“今功令取士三场以策,首经学,次史学,次时事。盖欲士人敦崇实学,使毋以空疏无本之论滥厕其间,甚盛典也。然典籍之繁,士人弱冠攻书白首,不能尽其阃奥,则何以兼综条贯,使对扬名问不失厥旨也哉?时务、经济、实学随时变通,非藉陈言可以袭取。而经学有金溪王仁圃《十三经策案》一书,荟萃甚富,初学颇资津梁;惟史策未有专家,散见诸书,搜罗匪易。”上文是进士出身文林郎知泾县事阳湖赵仁基所撰,明晰交代了《廿二史策案》产生的背景和目的。策问在为朝廷选取实学人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序中所说,策问分为经学、史学和时事三个方面,其中时事是随着时务、经济、实学的发展不断变化,并没有固定的书籍提供;经学方面有王仁圃的《十三经策案》,叙述颇为翔实;只有史学方面没有针对策问辑录的书籍,相关的内容都需要从不同的史书中汇集,可见《廿二史策案》对考生来讲是一本意义非凡的史学参考书。
  1.2 《廿二史策案》作者探析
  《廿二史策案》的作者为清代的王鋈,在《中国人物大辞典》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均没有查到此人。作者相关信息较少,仅从慕堂宗弟思孝的题词中可瞥见一二,“耕三(王鋈)英年功汲古,著作墙壁满庭户。平生精力在史书,独辑史策作策谱”。王鋈在同治十三年(1874)辑了《宛志摘题试贴》一书,从其题目便可知该书内容也与科举考试相关。可见,王鋈在科举考试的研习上还是下过功夫的,并有一定建树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廿二史策案》是有针对性的策问用书。
  2 《廿二史策案》内容体例探析
  2.1 整体体例
  《廿二史策案》共十二卷,一到三卷为史总类,四到七卷为正史类,八卷为通鉴纲目类,九到十一卷为史杂类,十二卷为史余类。每卷以类相从,卷中每个主题的展开都是以小标题、引用文献内容、按语的形式展开的,如通鉴纲目类下的《稽古录》展开的具体内容为:“《简明目录》曰:《稽古录》二十卷,司马光撰,是编于《通鉴》之外,自为一书……按《稽古录》始则刻于越,其后刻于谭,越本历年图谱论,聚见第十六卷,谭本诸论,各繁于国亡之时,故第十六卷,唯存总论。”“小标题—引文内容—按语”这种主题展开体例是很多史学名著都采用的,可以明晰、简洁地交代所述内容,符合史学书籍的叙述特点。《廿二史策案》并不是每个标题下都有按语内容,大多数标题下没有按语。这与书籍的目的和用途有关。清代乾嘉学派研究史学,多以考据的方法为主,对同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不同书籍中抵牾记载的地方,以排比、分析和考证辨伪,最后得出事实真相,阐述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会多有按语存在。《廿二史策案》在产生之初便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即用于科举考试研习。该书只需将相关史料交代清楚,供考生学习即可,并不需要深入对比和研究史学内容。
  2.2 小标题解析
  史书中的小标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简单明晰地揭示要陈述的内容,具有摘要的作用。一般史书标题的设定都以精简直白为主,也不乏新颖之处。如《廿二史札记》编目按二十四史的先后分卷,每卷以类相从,并各立标题,共为609题,题目大多标新立异,一针见血。《廿二史策案》小标题虽不及《廿二史札记》精辟,却有自身特色,概括性极强,如“新唐书尚新奇”“养儿不当别目”“荀悦汉纪”等。
  2.3 记录书籍范畴解析
  本书除了对正史进行校勘、分析外,还在后四卷对相关杂史等进行分类并给予简要介绍,从其后四卷目录可看出《廿二史策案》涉及的书籍很多,涉列的内容很广,这也符合科举参考用书的特点。由于篇幅关系,笔者仅列举卷九的目录内容,从记录的书籍可窥全貌。
  卷九史杂类
  编年总说: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习凿齿《汉晋春秋》、干宝《晋纪》、孙盛《晋阳秋》、杜延业《晋春秋略》、王通《元经》、柳芳《唐历》、范质《五代通录》、尹洙《五代春秋》、熊克《中兴小纪》、吕祖谦《大事记》、李心传《建炎要录》、陈均《九朝编年备要》、王益之《西汉年纪》、《靖康要录》、《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王袆《大事记续编》、胡粹中《元史续编》。
  纪事本末总说: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郭允蹈《蜀鉴》、田汝成《炎徼纪闻》、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高士厅《左传纪事本末》。
  起居注总说:《汉禁中起居注》《大唐创业起居注》。
  实录总说:《唐实录》《开元录》《五代实录》《宋实录》《明实录》。
  2.4 按语内容
  《廿二史策案》主要以归类、摘录史书经典句子为主,按语的内容很少,但按语是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是作者观点的间接表达,对研究书籍的主旨及作者思想有重要的作用,是意义非凡的一部分。本书中按语内容较少,笔者将全部按语内容辑出后,一一进行探析、研究,概括并归纳出《廿二史策案》按语内容的主要特点,将引用书籍的经典按语部分一并转录过来,并没有作者直接观点的表达,如以下书籍摘录段落:
  蒙古
  《陔余丛考》曰:孟珙蒙达备录,谓先有蒙古斯国,雄于北边,后绝衰灭,成吉思起事,慕蒙为雄国,乃改称大蒙古国,此可见元建国号之由,而本纪不载,亦属疏漏。按《辽史》有磨古斯国,盖即珙所称蒙古斯,磨蒙声相近也,又《辽史·挞不也传》,阻卜酋长磨古斯来侵,则磨古斯,乃阻卜酋长之名。
  此处按语为《陔余丛考》中的按语内容,作者直接将其引用过来,揭示蒙古的来历。
  3 结语
  《廿二史策案》是笔者在古籍工作中发现的一部书籍,它虽不具有善本的历史文献价值,也不及史学名著内容细腻、透彻,却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功用。笔者对《廿二史策案》的探析意在揭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使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智慧为今天所用,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单磊.《陔余丛考》史考部分与《廿二史札记》之关系例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1):88-99.
  [2]刘玲.《廿二史考异》之“考异”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09-113.
  [3]刘玲.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历史考证特点[J].史学史研究,2017(2):1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8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