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研究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主要包括形式设计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文章主要以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和文化符号的形式美规律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表现为例进行分析,系统介绍了博物馆陈列空间的设计。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不能只考虑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还应考虑多媒体、风格设计和空间设计等方面。
  具体而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不仅要从物质层面进行分析,而且要从观念层面进行有效、合理结合。物质层面包含我们所熟知的陈列柜、文物、陈列室建筑以及陈列布景等要素。而观念层面主要包括陈列设计师的整体规划、制作水准以及材料的工艺选择等方面。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所面向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进行陈列设计时,要考虑普通群众的参观方式、心理需求等方面,与本地的风土人情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对博物馆进行利用。
  1 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
  作为整个展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空间的形式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因此设计人员需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段和特定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展览空间。展览空间的设计需要实现几个重要的环节,即风格定位、空间规划及技术手段等。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解读展览的内容,理清历史脉络,了解展览内涵,进一步确定展览空间的基调。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质感和技术手段,将展览大纲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形式设计语言,并且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如纹样装饰、色彩基调、材料选择等,最终将展览空间的主题性和艺术性进行呈现,避免出现千篇一律、庸俗化的展览环境。
  2 博物馆展陈内容与新媒体设计
  2.1 博物馆展陈核心内容与设计
  博物馆的展陈是一项综合性的展示,其展览内容要经过专家筛选,进行合理设计,展馆设计是展陈设计和制作的核心环节。
  众所周知的北京皇城艺术馆,根据其主体设计,将其定位为北京皇城建设历史复原的一个影像展示场所。其主要通过展示北京皇城的展品和历史来展示现代皇城的发展历程,展示的信息种类繁杂,信息内容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主题设计得合理是近代博物馆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博物馆展览的需要,博物馆在设计时可采用相对综合的设计理念,通过三维动态影像,并与影像、声音、文字等搭配,与展览主题相配合,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不断优化展陈目标。
  2.2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需要和产品的展示信息进行匹配、整合。展品的信息整合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法国。此后,博物馆越来越关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如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博物馆,在进行馆藏设计时,都将馆藏藏品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合理结合。通过这种结合,使博物馆可以为大众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此外,自1995年卢浮宫在全球范圍内向公众开放网络服务以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开始使用网络服务,从而掀起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浪潮。
  3 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博物馆互动设计的运用
  3.1 静态媒体展示的互动设计运用
  3.1.1 场景复原
  博物馆进行展厅展览时,可以大量地运用场景复原法,运用现有的技术对历史场景进行还原和呈现,帮助参观者对原汁原味的文化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博物馆通过这种方法,不断强化展览的感染力,我们以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图1)为例,可以看到场景复原中静态媒体展示的魅力。从这一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是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作为背景,主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北京的代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来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并且巧妙地运用戏剧化的场景,将北京胡同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以最直观的形式进入到历史场景中。通过这样的场景复原,缩短了历史和时空的距离,不断地还原历史文化和人物事件。
  3.1.2 “幻影成像技术”
  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过程中,“幻影成像技术”在不断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幻影成像技术”是一种科学技术,它利用光学技术和玻璃的投射、反射等原理,在展厅内营造出一种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的展示气氛,使实物与现实产生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揭示实物发展的现象和规律,展示相关的历史场景。
  “幻影成像技术”发展较早,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中。虽然我国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始运用“幻影成像技术”,但是相对而言,发展时间较晚,取得的成果也有待提升。不过从其具体的时间运用中,可以看到“幻影成像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
  3.2 模拟媒体展示的互动设计运用
  3.2.1 虚拟现实技术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为空间展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使观众产生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多感官空间的交互。此外,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者和艺术家们也不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特点,实现博物馆展览所特有的交互展示方式,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参观者可以利用特定的计算机设备实现交互,如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以及数据服装等,获得真实的感官体验。
  3.2.2 人工生物技术应用
  人工生物技术的作用在艺术展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在进行自然界生物现象展览的时候,可以利用人工生物技术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模拟,使观众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生物迁移、繁殖和进化的过程。应用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人们利用计算机相应的计算方式,获得生物现象的结果和规律,并用计算机显示和模拟生物现象。显而易见,计算机的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直观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观众如置其中,身心都可以得到释放,感受展览物品的魅力。   4 文化符号的形式美规律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表现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文化符号的形式美规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自然中,由于线、色、形等各种因素的多样组合,使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形式美感。自然中线条、颜色、造型等的不同组合,使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形式美感。形式美感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如比例尺度、对比融合、对齐对称以及节奏韵律等。这些因素都是文化符号的形式美规律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形式美充分展现在展示空间中,可体现博物馆陈列的艺术美和艺术感染力。
  空间展览的设计,特别是进行无关空间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如何进行形式美设计进行着重思考,不论是细节亦或者是整体,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通过多种维度综合体现展览空间中的美感,运用立体的表达符号,综合考虑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从而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美感体验。
  4.1 均齐美、平衡美
  均齐美、平衡美是空间展览设计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均齐美呈现的是同形同量的形式,平衡重心,与之相对,不一定同行同量的形式则称作平衡。均齐美和平衡美带给人们强烈的审美体验,如青铜器上的造型和装饰,以及建筑结构形式的平衡感。
  4.2 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的运用在空间设计与平面设计中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比和调和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展览空间更具有动态性,空间也更富有变化感,不论是形状、材质的对比,还是颜色的对比等,都可以使展览空间更有丰富性。对比与调和的运用,在陈列的手法中有较为细致的表现,如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联合举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览中(图2),将景德镇出土的瓷器与故宫收藏的瓷器分别对比展示,第一列为景德镇出土文物,第二列为故宫出土文物,不同主题的陈列采用不同的颜色,体现出对比的展示形式。
  4.3 比例与权衡
  “适当就是美”,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的话。比例与权衡的运用,就是适当美最为直观的体现。我们所熟知的典型案例就是故宫之美,故宫的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视觉体验上,都有较为完美的呈现。无论石鼓宫的屋顶、月台、门窗,亦或是故宫的规格尺度,都较为符合人因工程学的比例。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时,也需要关注比例和尺度给观众带来的愉悦感受。同样,比例与权衡也在博物馆的陈列空间中得到了体现,给参观者带来的感受和美感较为深刻,如设计者在进行博物馆展厅空间的设计、展厅通道尺度的测量时,都会遵循心理与生理因素的双重体验,尽可能地为观众创造舒适的观展感受。
  不同主题的展示空间有着不同的目标人群,其尺度标准也不同,数据显示出展厅层高在3.5米以上即可达到人们的最佳视野范围(图3)。
  5 结论
  新媒体在展览空间中的运用实际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种方式吸引观众,并且形成和观众的多维互动。而这种交互的方式不是单一的,一方面它可全方位调动观众的多感官,达到输出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正确、有价值的知识观念的输出,避免信息接收的单一性,实现博物馆陈列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谢杰华.博物馆展品陈列展览方式的改进探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148-150.
  [2]盛瑨.博物馆展示陳列中的数字艺术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3]李敏.浅议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工作思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116-117.
  [4]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Jerome Bruner.On Knowing.Cambridge[M].Cambridge:1979.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15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