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词“呵呵”话语建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交际互动成为人们日常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新型的话语交际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拟声应答词,如“呵呵”。这一拟声词在网络交际使用过程中,其词义与用法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今天所使用的“呵呵”已经不再只作为表达心情愉悦的拟声词,它还成为一种话语标记语,具有无奈、嘲讽、敷衍等语义。这一过程的转变,既归因于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使用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词 语义变异 话语建构功能 使用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115-02
  “呵呵”作为一个网络词在以文字为媒介的现代通信对话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逐步普及到日常话语交际中。在今年7月份的外交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记者提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中方经常出尔反尔。如果要等到明年大选他连任之后才签订协议,那一定是一个更差的协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的问题,灵活地使用了“呵呵”一词,睿智而幽默地回答:“关于第三个问题,我看到了有关报道。我只想‘呵呵’两声。”“呵呵”随即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表示“霸气”“怼得好”。那么“呵呵”作为一种应答语,该如何去理解呢?
  一、“呵呵”的含义
  “呵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是一个表示笑声的拟声词,词性为中性。由于“呵呵”的句法位置灵活多变,可以独立使用,并且能够实现网友情感的表达,使它迅速进入网友的视线,成为一个网络高频热词。它就不仅仅是用来表示心情高兴时的拟声词,而是转变为具有无奈、嘲笑、敷衍等多种语义的话语标记,甚至可以作为结束本次谈话所发出的一个话语信息标志。可见,网络用语中的“呵呵”的语用功能颇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表示“轻微否定,隐含不认可对方观点,但又不打算辩驳,委婉回避”。例如:
  (1)A:现在的社会人情味儿越来越淡了。B:呵呵,还好吧!
  (2)A:如今的女的都太现实了,哪谈什么真正的感情!B:呵呵!
  否定应答本质上是不认可对方的观点,当双方观点出现分歧时,强力争辩,往往会引起对方不快的心理状态,产生矛盾。为避免以上状况的出现,营造相对和谐的对话环境,“呵呵”的使用就能避免明确否定所带来的冲突。例(1)中,B没有对A所说的内容加以肯定,通过“呵呵”来过渡此番谈话,缓和了语气,回避了过于直接强硬的否定,“呵呵”后所接的话语也能传达说话者的立场态度。例(2)中,B仅用“呵呵”作为回答,表示B接收到A的观点,不赞同但又不想与之争辩,或是听者不知如何作答,使用“呵呵”是为了遵循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也将听者无言以对的心理状态通过一种隐藏性话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表示“无奈、讽刺、鄙视等消极情感”。例如:
  (3)A:你家不是挺有钱的,怎么还能拿贫困补助金呢?
  B:我爸找关系能帮我评下来。
  A:呵呵!
  (4)每天上班高峰期总是让人想要“呵呵”一声。
  随着话轮的转变,“呵呵”一词逐渐产生了一定的贬义色彩,当人们要隐晦表达无奈、讽刺、鄙视等消极情感时也会使用“呵呵”一词。例(3)中A对B最后使用“呵呵”结束此次话轮,不仅表达出了A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改变的无奈,同时也体现出了A讽刺和鄙视B这种“托关系、走后门”的不正当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呵呵”的这层含义不只出现在会话中,也常用于单个句子。例(4)是单个句子中使用“呵呵”,表达了说话人对上班高峰期人流量大的无奈与嘲讽,隐晦而充满趣味性。
  三是表示“敷衍对方或想要结束聊天意愿的话语标志”。例如:
  (5)A:他不是说要开始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了吗?
  A:昨天晚上又在熬夜打游戲!
  A:他真的是“没救”了!
  B:呵呵!
  (6)A:最近城北那片区域要拆迁了,凑巧,我家也在拆迁范围内。
  A:你说这巧不巧!
  A:这不是硬让我成为“拆二代”嘛!
  A:也真是风水轮流转,终于转到我家了!
  B:呵呵!
  理想的交际是说话者A与听者B有来有往地交换信息,两人话轮结构是A—B—A—B—A—B。但在实际交际中,有时会出现其中一方占交际主动,形成A—A—A—B的话轮模式。这种不对称的话轮模式的出现是由于听者对所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无话可说时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例(5)的对话就是打破了常规的话轮转换结构,交际主动方A不断向受话方B发出信息,B以“呵呵”一词对A所给的信息做出回应,明显表明B对A的话题无感,或是不知如何做出答复,想结束这个话题的讨论。例(6)中A连续占据了四次话轮转换,最后B以“呵呵”一词作为对以上A所有信息的回复,这只是遵循合作和礼貌原则所给的敷衍回复,暗含了一时语塞的意味,传达了敷衍和想要结束当前话题的意愿。因此“呵呵”在这段对话中成为一种结束会话的标记语。
  在会话中,“呵呵”主要用来表达负面情绪、消极回应,它经常被独立使用。在单个句子中出现时,“呵呵”获得了动词性,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例如:
  (7)A.我就呵呵不说话。
  B.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只是一场意外,我只能呵呵了。
  C.听到这么荒唐的理由时,我当场就呵呵了。
  (8)看完这场电影,我只想呵呵那女主角的演技。
  “呵呵”作为动词使用时,语义上与网络流行词“无语”有相通之处,都暗含了说话人的一种消极不满又一时语塞的负面情感。不过“呵呵”是对“无语”的一种发展,表达了带有讽刺意味的情感倾向。例(7)中“呵呵”在语法功能上,有类似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后加表示支配关涉对象的成分。“呵呵”在已知信息后充当谓语成分,传递了说话人鄙视,或漠不关心的心理状态。例(8)中的“呵呵”具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它所支配的对象是“女主角的演技”,言外之意就是女主角的演技不佳,表达了说话人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   二、“呵呵”流行原因
  “呵呵”从最初模拟笑声的拟声词,逐渐在网络使用中有了无奈、讽刺、鄙视等消极情感的话语标记。可见,“呵呵”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从拟声词转变为言外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语言内部看,“呵呵”作为一个拟声词,语气程度较轻,感情色彩更丰富。它不像“哈哈”“嘿嘿”“嘻嘻”等拟声词,能对信息接收者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和心理反应。比如“哈哈”,它表达的是一种爽朗的开怀大笑,传达出说话双方彼此间的交谈很投合,是良性及可持续性的沟通。而“呵呵”则是一种更为矜持的微笑,显得礼貌而不生硬,则是一种弱情绪。正因如此,“呵呵”给人传达的感情色彩更复杂,适用于语气系统的表态、表情等方面。
  第二,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群体求新的心理需求,大大推动了“呵呵”的广泛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文化环境更加开放自由,“呵呵”作为一个网络新词,带有语义色彩丰富的特点,催发了互联网群体对它的创造性,在网络平台上飞速扩展出网民对其的另类表达,将拟声词“呵呵”风趣幽默化,语用范围不断扩大。“呵呵”语用功能的转变,是互联网群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身的情感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呵呵”新词义的创造不仅满足了大多数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也使“呵呵”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力度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独特的“呵呵”语域传播圈。
  第三,从话语交际看,“呵呵”在网络会话中不管表示愉悦的心情,还是表示消极敷衍的态度,都是交际双方话语信息持续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话语接受者使用“呵呵”就基本表明了他对上一轮对话的主观态度。当“呵呵”作为积极情态义的应答语时,交际双方的沟通往往是良性的,在某一话题上能达成共识;当“呵呵”作为消极情态义的应答语时,往往单独出现在一個话轮之中,是应答者故意违背交际中的合作原则,期待听话者终结上一个话题,但又遵循了礼貌原则,参与话语中,二者有话语互动的过程。
  三、结语
  “呵呵”一词在近几年中语义不断发生转换更迭,对其使用频率的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呵呵”刚在网络媒介兴起时,作为一种口头禅,被网民广泛使用,后来当“呵呵”有敷衍鄙视等消极语义时,网民减少了对它的使用。这种词义的发展变化与使用者认知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也体现了语言内部演变规律。在未来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中,“呵呵”会衍生出什么新的语义,我们无法预测,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夏中.华现代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实词化[J].汉语学习,2012(3):3-13.
  [5]苏子波.话语标记语“呵呵”的语用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64-65.
  [6]卜源,苏新春.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以“呵呵”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5):86-91.
  [7]梁咏婷.话语标记语“呵呵”为的语用功能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8-11.
  [8]孟宪斌.浅谈“呵呵”的语义嬗变及使用心理[J].现代汉语,2015(4):119-121.
  [9]汪奎.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SEARLE J.The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J].Language in Society,1976(5).
  责任编辑:赵世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