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海外经历计划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海外经历计划,虽然增加了高职的办学内容和深度,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项目不接地气、学生不适应、费用过高、管理松散等问题。必须加强海外经历模式的研究,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途径;同时结合国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海外经历计划,强化对参与海外经历学生的思想引导,建立赴海外交流交换项目及各项制度。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海外 经历计划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014-02
  “海外经历”近几年来在我国的高校中较为普遍,高校为什么要开展“海外经历”呢?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打通国内外院校之间的文化和课程的交流与互补;二是通过海外经历,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解读及开阔学生视野。
  一、海外经历的概述
  从“海外经历”的实践来看,它是基于本国学生通过海外短期学习经历来获得成长的一种交流方式,主要是指国内高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海外其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第二校园”中学习。[1]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海外经历是对普通高校的一种“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带有教学目的的海外经历,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是有积极的助推作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习一段时间,体验海外大学高品质的教学环境及学术科研氛围,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调查,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都设有学生海外经历项目,大体分为以下五类:
  1.学历类项目
  学历类的项目主要是涉及共同培养模式,比如2+2模式、3+1模式,主要的特点是通过这种模式,除了获得国外的经历,还能取得学历,是一种获得海外高校学位的转学分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在国内主要是由海外高校与我国高校合作开展,最大的特点是国内的课程与海外学习的课程是接轨的,都采用全英文教学。这种模式避免了纯粹海外留学的适应期和课程的陌生感。[2]
  2.短期交流项目
  短期交流是海外经历的主打项目,既满足了一些学生海外经历的需要,也达到了学生体验海外课程的学习目的。短期交流时间在一个学期左右,学生通过这种短期交流,既可以丰富阅历,体验海外生活,又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资源,接触国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个性培养还是学业提升都有很大好处。
  3.寒暑期项目
  寒暑期项目是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赴海外高校进行短期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一定是课程类的,可以是文化项目交流,比如以夏令营的形式出现,给不同国家的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同时会进行一定的目标化任务,并考核学生完成情况。
  4.实习类项目
  这种项目在高职类院校目前开展得较多,也比较受高职院校的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技能的渴求远大于知识的汲取;所以,赴海外知名企业或一些培训机构进行实践成为一种潮流。
  5.公派短期交流项目
  公派短期交流项目,是由国家或学校支持的公派高校海外经历项目,为学生提供来往交通和部分生活费,资助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短期交流学习。这主要是对一些优秀学生的奖励,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公派的学生一般都是有意留校培养的学生。
  二、高职海外经历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海外经历”项目期待较大
  从近几年来高职学生参与“海外经历”计划的积极性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通过海外经历的方式获得更好的成长,因此对“海外经历”计划的期待值较高。他们的这种期待集中反映在三方面:一是海外经历是一种“海外镀金”,对高职学习生涯来说是浓抹重彩的一笔;二是海外经历对提高学生自身的技术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三是海外经历可以得到相应的海外培训认证,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
  2.留学经费和外语水平是障碍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海外经历项目来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留学经费和外语水平。高职院校与国际学校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招收的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和高考学习成绩相对一般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经费和外语水平成为主要障碍。
  3.高职海外经历模式不清
  高职海外经历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各自为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按各校自身的需要和市场的反馈进行“定制”,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科学的海外经历模式。这就存在着一些利用海外经历计划来骗取钱财的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急需出台海外经历计划的规范和行业标准,来保障海外经历的实施。
  4.海外经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
  如何对参与“海外经历”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学分认定上无法完全与海外高校衔接、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学生管理上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这都需要建立赴海外经历计划的保障体系。
  5.学生在国外学习适应性不足
  研究发现,海外经历学生存在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国内环境相比,国外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不同,这导致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状态;二是语言上的劣势,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需要,也就导致了交流不畅等不适。
  三、提高高职学生海外经历计划的策略
  1.加强思想引导
  从对高职学生进行的“海外经历计划意向”问卷调查来看,高职学生的参与度极高,但是参与海外经历计划的目的雷同,主要是希望通过海外经历能获得学历、培训证明和留学背景,真正希望获得知识和專业技能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给予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海外经历计划价值取向。策略有三:一是加强建立海外经历正确价值观的讲座;二是在文化差异上做好准备,使学生清晰地认知,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国外的并不一定就是完美的,不能盲目崇拜;三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学会融合自身的条件来学习,在与国外的学生交流中要大胆细心,大胆是要放松地交流,细心是要从微观察。只要有正确的思想,学生才会有积极的态度参与海外经历。   2.提供更多机会
  目前海外经历计划,在培养的方式上还略显单一,甚至有些项目更像是游学而不是真正的海外经历计划。海外经历计划要具备这样四个条件: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合理的课程设计。二是具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并给予学习成绩优异而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一定的经费资助。三是需要国内外的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途径,积极开拓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四是建立高校间的国际公共课程互补性培养,国外的学生也可以到我国的高职院校学习。
  3.加强高校海外经历模式研究
  当前,基于海外经历教学项目的研究较少、问题很多,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现在有些学者,例如劉梅、李沛、黄应清、李荣州等研究了中医院校与瑞典、芬兰、丹麦等国高校的海外经历模式,也分析了海外经历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方向,但不同的院校完善海外经历项目的内容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3],这些方面的研究仍需要拓宽加深。
  4.建立海外交流交换项目制度
  通过海外经历计划的实施,逐步完善和制定各项制度和规范:比如项目宣传制度、学生体验制度、各级选拔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国内外协调制度、国外管理团队制度、海外经历管理细则等。这些制度建立之后,要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有海外经历计划应急预案,保障海外经历计划学习者的利益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海外经历计划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实践,从学习的角度讲,高职院校学生更注重技术层面的进步,这是由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决定的。与普通高校以“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不同之处是高职的海外经历计划更具特色,这种短期的计划可以多次进行,同时可以有不同主题的国际间交流,内容更广泛。学生通过短期的计划能获得成长,面对高职海外经历计划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加以重视,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做好交流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要不断地拓展优质的海外经历项目,满足不同高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宏伟,齐山华,蔡清香,等.海外经历对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04-108.
  [2]胡汉坤.浅析国内高校学生海外交流交换的行前管理[J].传播力研究,2018(29):34-35.
  [3]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R].2018.
  责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