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新媒体工具的流行也正在向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出挑战。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其思想品德养成,校园主流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能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高校对新媒体网络技术对新时代青年一代所产生的作用力应当予以重视。在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需进一步采取策略引领学生思想走向正轨。
  关键词:新媒体 共青团思想 引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124-02
  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承担着责任,而高校共青团正是这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推动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互联网作为各色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聚集地,对时刻接触互联网的高校学生而言难免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因此,革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思想引领措施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意义
  目前,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简单便利,信息领域的技术也正在高速发展,网络所创造出的新媒体环境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如今,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互联网都是青年不可忽略的阵地。从中国互联网用户情况的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青年网民占据整体互联网用户的70%以上,这足以说明当今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地位。青年所在之处,即为共青团思想引领之处,落实思想引领工作乃是时代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的。
  二、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
  1.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应当由专职部门管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进行第一时间的落实,毕竟共青团是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但是,很多高校在共青团专职干事上的配置十分不足,一些干事还是其他学生干部部门的兼职工作者,所承担的管理事务要更加繁重,时间也很有限,对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难以做到全身心投入,很难切实保证思想引领工作的效率。不仅如此,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方面的培训也有待增强,因为共青团的主要构成成分仍然是学生,其思想认知和政治敏锐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价值观不明确的网络舆论,学生也无法从客观的角度扭转舆论风向,这就会出现思想引导工作不彻底、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兼职工作者因本身有自己的工作岗位,经常会进行串岗,这会导致刚刚建立起来的工作信念和准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土崩瓦解,思想引领队伍始终处于一种正在建立的状态,而无法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工作中。
  2.思想引领工作平台不完善
  思想引领的实质是双向作用的。新媒体具有很高程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再加上与生活的关联度极高,因此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因如此,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虽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宽工作的广度,让思想引领同样融入青年生活中的细节中,但是一些碎片化信息仍然对思想引领工作的权威性带来冲击,共青团思想引领在新媒体背景下所面临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思想引领的工作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宣传、交流平台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在固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救助,也能够结合当下所发生的时政信息及时进行讲解分析,在学生的思想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传统的思想引领工作平台对学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很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还需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也要丰富宣传内容。
  3.工作机制不健全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未能够及时进行应对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目前,不少高校在迎接新媒体挑战的时候,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发展的规律。新媒体向高校工作提出了快节奏、重管理的要求,但是高校没有在运营维护、信息编辑和网络引导等工作上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对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还很不足,共青团内部工作的安排也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工作效率相对较为低下,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样容易错失对学生思想引领的最佳时机而致使思想观念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偏离正轨。
  三、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施策略
  1.改善新媒体传播渠道
  新时代青年的发展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这一规律受到历史和现实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生活的细节上能够一定程度地判断出现代青年在生活中的真正诉求。而从新媒体的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上来看,传统的校园媒体宣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生活需要,学生们对于形式丰富的信息宣传更加喜闻乐见。而面对这些青年发展规律的新特点,高校必须对已有的媒体传播渠道进行革新,对媒体宣传形式进行重新规划,将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放到网络新媒体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最大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身具备行为习惯标准,这就要以学生成长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在校园网络的建立上多下功夫。比如,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学生网络活动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让学生们通过网络相互沟通;包括新生入学指南等,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形式(如拍摄小电影),为新生介绍校园中的细节,可以将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校园趣事分享给新生,让新生更有归属感;包括一些党团教育,为想要入党的学生提供帮助;另外还可以设置毕业生考研分析与就业分析等专项入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一些有真实价值的信息,能够为在毕业之际不知所措的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共建,比如学生们最常浏览的网站平台(新浪网、腾讯网、直播平台等),以合作的形式,让校园网络与主流媒体产生关联,这样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传播的力度,也能够为学生们对时政信息和校园信息的讨论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环境。
  2.创新新媒体传播内容
  为了不与时代脱轨,高校媒体的传播内容需要保持一定的时尚性,让学生们在浏览消息时产生亲切感和娱乐感,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内容的传播。因此,高校应当在弘扬主流价值思想观念的坚定基础之上,将所要传达的内容进行包装,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时尚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比如可以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言体系层面上丰富起来,使用一些网络用语,让消息本身更加幽默。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作为思想引领工作,必须坚持宣传青年认同的主流价值,必须在传播内容的编辑和选择上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对不能够通过嘲讽政府行为或存在恶意趣味因素的信息来博取学生的眼球。其次,要保证所传播内容与青年学生的关注热点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广大学生关于热点话题的深刻思考和思想交流。还应当设立政策解读的板块,不仅学生群体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师也能够通过宣传内容更好地了解国情,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共同建立起民族责任意识,对国家所部属的决策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思想互动。既要保证校园舆论在重大事情上的正向发展,也要防止学生们出现政治冷漠的情绪。共青团相关专职部门则应当在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上進行深入研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并对于信息的编辑方法、语言文字上予以创新,多参考主流网络的媒体宣传,让学生们乐于观看校园网络信息,乐于与同学产生思想碰撞,也更乐于接受思想引导。   3.建立新媒体宣传队伍
  第一,高校需要重视起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局面的稳定。高校应当发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将队伍进行扩充,不仅限于共青团干事,而是更多地吸收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专业辅导员以及各院系学生会干部,让这些在学生群体当中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都养成思想引领的意识,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随时对身边的学生提供指导,从而建立起一支坚实可靠、业务能力显著且与学生群体始终保持紧密关系的队伍,有利于思想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作用力。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手段与学生在网络上互动,以此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们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导作用,将思想引导工作变得更加生活化、信息化,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受教育渠道。第三,各院系的辅导员也在思想引导工作上具备一定的优势。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因此在学生思想引導工作当中更有发挥力量的空间。网络可谓是辅导员工作当中现实世界的虚拟再现,学校可以对辅导员提出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而辅导员则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起与学生们沟通的空间,为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提供一个知识分享、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从而实现思想引导工作的专业化。第四,学生会干部在思想引导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学生会干部本身与学生群体地位相同,私下也应是良好的朋友关系,因此,学生会干部应当以身作则,首先自身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思想信念,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与思想引导有关联的正确理论。
  四、结语
  高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摇篮,必然应当担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则应当进行必要的增强,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尽量摆脱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向上,并能够自觉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社会对正直诚实、品行端正且专业水平高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进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何院琴,黄泽锋.中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模式探索:以广州市执信中学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3(2):93-96.
  [2]李皓楠.关于“互联网+”模式下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9(11):209-210.
  [3]郭迪杰,邱亚龙.新媒体视域中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8(23):33+32.
  [4]张启鸿,冯永龙,秦立富.大学生思想引领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8(Z1):143-146.
  [5]赵明家.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构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126-127.
  责任编辑:张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