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工管融合”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管融合”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目前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参与实践教学的548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并未获得学生百分之百的满意,他们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示范,专业知识的短板能得到补充,课堂活动能够更加丰富。由此,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活动数量与类型的建议。
  关键词:工管融合 体验式 综合实践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02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又具备一定工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欢迎。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是实现工科与商科的知识交叉、融合与渗透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工管融合
  所谓工管融合,就是将工科的知识与商科的知识、方法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互补与迁移。商科专业的学生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才能进行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运用;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商科的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商业运作的效率。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源于体验式学习,它是一种基于情景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景体验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把陌生而不可触摸的知识融入情景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感受,进而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指导。[1]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从讲台上走到讲台下,从知识传授变为具体的业务指导,从灌输式教学转为问题解决式教学。知识被融入真实或仿真的學习情境中,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答案,实现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体验式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将教学主体让位于学生,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协助者。[2]获得主体身份的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有效。
  二、“工管融合”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打破专业堡垒,推进专业融通的综合实践课程大多依赖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模拟真实企业业务,如虚拟商业社会实践平台、智能制造实训等。本文将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的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介绍工管融合综合实践教学的课程开设情况。
  (一)课程概况
  智慧商科综合实训课程是面向全部商科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借助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而研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平台进行教学。江苏财经与新道科技共建实训室和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开发软件,实现了校企的深度合作。
  实训平台提供了真实商业社会中的典型组织、部门与岗位,具有全仿真、全流程、跨专业与互动性特点。实训平台设置了18个制造业岗位,4个供应商岗位,7个客户岗位及银行、税务、工商等政务服务部门;平台提炼了真实商业上百个关键业务,让参训者真实地体验企业的运营。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学生参与过该实训。
  (二)教学效果
  目前江苏开设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有16家院校,其中本科5家,高职7家,中职4家。南京晓庄学院于2013年最早开设,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课规模最大,单次参训的是来自4个不同专业的约300名学生。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借助网络问卷星调查平台,对已参与过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548名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成效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1.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高度提升
  对实训投入度的调研,52.55%的同学完全投入,41.79%的学生较为投入。体验式跨专业实践彰显了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自我的融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感悟;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不同组织的不同岗位,突出了职业本位,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把握。在课程中,实现了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业务内容的决策、执行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业务活动的对抗性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主观能动性业务环节更受青睐
  跨专业实训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固定经营,即平台给予固定的业务、固定的数据,学生跟着做;第二个环节是自主经营,平台不再给予任何指示,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由学生决策。根据调查,有68.25%的学生更喜欢自主经营环节,学生在高仿真的实训中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按真实工作流程工作,脱离“掌控”后的自主学习更让他们兴奋。
  3.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锤炼
  跨专业实训中的小组成员均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组内成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彼此获得信任,小组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沟通协调,很好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根据调研,有38.87%的学生认为自己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最快,27.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明显;另外,组织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是高频选项。当遇到问题的时候,79.2%的学生会选择同组讨论,仅有39.96%的学生会请教教师。
  虽然跨专业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校就可感悟企业的经营思想,打破对未来工作的陌生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课程效果并未获得百分之百的肯定。主要意见如下:
  一是教师专业技能示范不足。跨专业综合实训中教师将教学主体让位于学生,教师成为学生的辅助者,从知识的讲授变成技能的指导。但根据调研,有58.94%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提供更多、更贴合实际的专业技能示范,有53.83%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传授更多的与实际业务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学生在实训中,渴望“自由”,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
  二是专业知识再充电需求得不到满足。理论联系实际是综合实训的教学特色之一,但薄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捉襟见肘,经过调研,有62.77%的学生认为实训中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但综合实训时间短、节奏快,教师无法针对参训的不同专业讲授知识,专业知识再充电需求变得很迫切。   三是缺乏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中的素质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需要在体验的过程中去实现,而体验又需要依托于环境、业务、活动。学生在实训中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对抗业务中他们感受更直接、更亲切的情感碰撞却无法得到更好的解读与引导。希望教师能够设计更多的其他活动。调研显示,有39.7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组织更多的讨论活动,以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引导学生正確认识社会,鼓励学生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
  (一)提高教师专业综合能力
  心理学家Glaser指出,知识在专业工作绩效中起核心作用。[3]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等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条件。而“工管融合”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有强烈的教学责任意识。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辅助者、引导者,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实际上是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做好教学工作的愿望,是否有为国家、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责任,影响着课程开设的有效程度。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具体指教师能够对教学目标、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有较敏锐的判断能力,还包括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与监控能力。最后,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需要略知其他学科内容,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技术革新趋势,将最新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4]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能够让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加显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现代教学技术也越来越被引用到教学中,网络课堂的构建为学生专业知识再充电提供可能。教师将课堂中的未解知识化成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打破了课上课下的界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课堂中,如区块链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一个课堂的不同专业学生实现分布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实时记录学习的动态,让多维度评价、多主体评价也变成可能。
  (三)丰富活动类型与数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活动是人的感性生活,它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的积极行为。[5]活动更多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主体认识与客观世界相互联结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需要动手操作的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动手能力。组织调研、访谈、参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同时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组织讲座、辩论等交流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进行情感熏陶。活动过后,对学生不懂的认知教师需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适的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对知识点做一定的剖析,引导学生将感悟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新要求,这促进了高职教育在不断革新,而课程是教育的最基本单元,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中推动工科与商科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体验式综合实践教学又让这一融合得以实现,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得到锤炼。教学效果的保证还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和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但未来如何让教育与技术与时俱进,又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师培养机制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2]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10).
  [3]R Glaser R.Education and think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American psychologist,1994(39):93-104.
  [4]姚利民.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1):4-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