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促进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的大政方针。在短期支教活动日渐成为社会风尚的同时,短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支教扶贫活动为例,通过分析短期支教的现状,从而深入剖析短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高校、支教团队四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促进短期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增强短期支教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短期支教 现状与对策 可持续性发展
  中圖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204-02
  近年来,经济全球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发展不均衡日益突显。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落后,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教育扶贫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农村教育资源的增长依然较为缓慢,农村教育问题的改善并不明显。支教是一项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大政方针并以支援乡村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为目的的志愿活动,当前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投身于短期支教活动,给短期支教注入动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
  笔者于2019年7月曾作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商学院实践队一员赴广水市L镇Y村参加了为期20天的支教扶贫工作。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短期支教的亲身体验,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办法。深刻剖析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进一步优化解决问题,能够为促进短期支教的良性发展、增强短期支教的实效性和提高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
  1994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开展大中专暑期文化、科技、卫生“支教”活动,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由此拉开序幕。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呈现燎原之势并迅速发展,各大高等学校纷纷组织大学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短期支教活动既发扬了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又促进了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同时响应了国家“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的大政方针,可谓一举多得。但同时,在声势浩大的支教浪潮背后,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始终存在。比如社会上对大学生支教的动机、支教的质量、支教的实际效果提出质疑。认为部分高校组织支教活动流于形式,是搞“面子工程”,纯粹在做“表面文章”。认为大学生功利心过重,支教动机不纯。甚至把大学生的支教行为比作“去乡村体验生活,是集体性的旅游和狂欢”,等等。
  二、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和矛盾也日趋复杂。由于受到社会舆论、支教大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研究短期支教暴露出来的问题,把握好短期支教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来分析短期支教现状,从而提出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政府方面
  首先,大学生深入贫困的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教团队面临着匮乏的支教资源、落后的交通、恶劣的自然环境、短缺的支教经费等问题,导致支教团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教的实效性和进度。其次,由于国家未出台具体的保障支教团队相关权益的法律法规,导致支教团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存在隐患。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支教活动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缺乏统筹规划,致使支教活动的管理较为混乱,科学性和规范性遭到质疑。
  (二)社会方面
  首先,大学生带着满腔热血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这种深入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但由于大学生资历和经验尚浅,在实际的支教过程当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使得支教的效果被打折扣,也招致社会非议。如果社会过度聚焦支教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其现实意义,支教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受打击。社会上某些人对支教问题以偏概全、以局部否定整体,损害了支教大学生的形象和美誉度。
  (三)高校方面
  各高校为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纷纷组织大学生支教队深入农村支教,支教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但也存在高校“疲于应付”,搞“面子工程”的现象,使原本的支教活动变成了“做做样子”“搞搞宣传”。当前,高校的支教活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对支教地的考察和调研不够;支教队缺乏统一管理和培训制度,支教的学生并未接受规范的培训;各支教队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高校对支教队伍的经费支持不够,且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高校对于支教队员缺乏科学的选拔制度,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对支教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对于支教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事迹宣传力度不够。
  (四)大学生支教团队方面
  大学生作为落实支教工作的主体,其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1.支教意识
  个别大学生支教动机不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如有的同学单纯为了获取入党资格、评选奖助学金、加学分等。由于缺乏正确的支教观,缺乏对支教的认识,忽视支教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大学生把支教单纯地当作体验生活或者是社会实践,没有深刻地去体会支教的内涵。
  2.支教时间短,效果不明显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短期支教,短期支教时间一般为数周到1—2个月不等。由于每年去支教的教师不同,支教方式和理念也存在差异。教师和学生彼此适应需要时间,等相互适应之后,支教时间也所剩无几。而且短期内让学生吸收大量的文化课知识也是不现实的。
  3.支教学生综合能力不足
  首先,大部分学生并非师范专业出身,而且经验不足,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其次,由于条件艰苦,很多同学出现畏难心理;部分同学将支教视为乡村旅行,搞个人享乐主义。这些问题抑制了支教工作的良性发展。   4.支教持续性较差
  由于每届的支教学生和被支教的学生都不相同,而且短期支教过后,孩子们的成长无人关注,使得支教行为变成了“一次性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教过后的无人问津将给孩子们的心灵造成创伤,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短期支教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大学生的短期支教活动,并与高校展开交流与合作,促使支教地的支教需求与高校的支教供给达到平衡;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教育环境;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支教团队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统筹规划支教活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二)社会方面
  社会对大学生支教活动应该表现出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肯定他们这种深入农村去传播知识和奉献爱的精神;包容他们在支教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多去聚焦优点和肯定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一如既往发挥监督作用,但对于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局部否定整体,要理性发声、规范言行,自觉维护支教团体的良好形象。
  (三)高校方面
  开展支教前期,高校要对支教地进行考察和调研,充分了解支教地的具体环境和对支教的实际需求。依据调研的具体情况对支教团队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此同时,高校内部的支教队要统一管理,促进支教队之间的经验交流。制定科学统一的选拔制度,挑选出适合支教工作的人员。制定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对支教团队的工作进行评比打分。聚焦宣传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宣扬支教中的优秀事迹,营造良好的支教美誉度。
  (四)大学生支教团队方面
  1.提高支教意识,增强责任感
  大学生要提高支教意识和培养责任感,了解支教的价值与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支教活动,保持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避免功利性、目的性。要深入农村服务基础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貢献力量,在支教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延长支教周期,创新支教理念
  在支教前期要认真选拔支教队成员并开展培训,提高支教团队的质量。可适当延长支教周期,创新支教模式和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输入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开阔农村地区儿童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心灵和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3.加强支教团队成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支教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了解支教地对支教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现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成长状况,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安排。与往届支教队成员开展经验交流。支教要“实打实干”,不搞个人享乐主义,要勇于克服困难,提高服务意识。
  4.建立支教可持续性发展机制
  建立支教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与支教地加强沟通。鼓励支教团队成员开展“1+N”的包联模式,在支教结束之后,利用QQ群、微信群、电话回访等形式与支教地的孩子及其家长保持联络,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
  四、结语
  大学生短期支教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种种问题,我们不能远观论之,要坚信“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为了短期支教的蓬勃发展,我们要形成以“政府统筹—社会监督—高校指导—学生落实—支教地反馈”为一体的新型支教机制,增强短期支教活动的实效性,促进短期支教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继续为短期支教事业贡献力量,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柯贤良,陈愿情,周裕淇.新冠疫情背景下武汉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75.
  [2]钟琳.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5):38-39+42.
  [3]柯贤良,吴霞,代德刚.留汉政策背景下大学生留汉意愿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86-87.
  [4]李寒,柯贤良,吴霞.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78-79.
  [5]柯贤良,李艳,胡璇,等.贫困山区经济组织成长现状研究:基于鄂西北H村的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3-14.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