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意识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群体意识的培育,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也是加强集体主义建设的必要举措。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的群体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有效问卷反馈为分析基点,归纳出大学生群体现状和群体意识呈现的特点,给大学生群体意识建设提供线索和对策。
  关键词:群体现状;群体意识;问卷反馈;对策
  一、群体和群体意识概念的阐述
  群体是社会学的范畴。相对于个体而言,它主要是针对两个人以上的共同活动的集体。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目的和利益等,通过群体中的个体分工协调的运作和一致的行动方向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群体意识则指向共同体内部的价值观认定,并伴随着责任感、归属感等情感体验。
  二、大学生群体现状和群体意识呈现出的总体特征
  本次问卷收集来自不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有效问卷数233份。问卷填写者中男生40.1%,女生59.9%;985/211学校19.0%,一本学校29.3%,二本学校17.4%,三本及以下学校34.3%。问卷的题型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的群体现状、影响大学生群体意识的主要原因、有效增强群体意识的对策(具体见附件)。从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大学生群体意识的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现实中生活离不开大集体,内心向往两三人小世界
  从调查结果看,整体而言,大学生的活动还是比较活跃于集体之间的,一方面,在调查的所有对象中,认为自己和身边的多数大学生是独处的占32.7%,是仅两三个人交往密切的占19.0%,而活跃于集体的占48.3%。另一方面,自己向往的模式里,独处的占27.6%,和两三个人亲密交往的高达54.7%,希望在群体中参谋和贡献的只有17.7%。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私人情感的,但同时无论是现实还是向往中独处所占的比例都不小,这给高校们的群体意识培养也点亮了红灯。
  (二)越是高层院校学生,现实中越倾向于独处模式
  此次调查分别就大学生的群体现状设置了不同院校的分类。结果如下(表一):
  从院校内部比例分布看,从985/211学校学生依次到三本及以下学校学生,群体中活跃的比例逐渐扩大,独处比例呈缩小趋势,且群体相处大于独处模式的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三)某些领域学生更认可个人行动优于群体行动
  个人行动的增多必定有其个人行动的优点所在,就此,我们设立了“个人行动优于群体行动的活动”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学习”和“休息”两个选项上,一半以上赞同“个人行动”优于“群体行动”。这一定程度上多样地反映出了大学生选择独来独往的客观原因,同时也能推测,高层院校学生之所以更倾向独来独往,很可能是出于学业上的任务和研究更多导致的。
  (四)群体现状并不能完全体现群体意识程度
  尽管大学生自己及周边大学生表现出的群体特征中显示独处的比例很大,但是当回答给自己的群体意识打分的时候(1-5弱至强),可以发现从整体来看群体意识还是比较高的(表二)。也就是说,实际上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并没有那么不乐观,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并没那么群体,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心理还是很认同集体意识的。
  三、增强群体意识的建议
  (一)家庭方:家庭融洽是群体意识建立的助推器
  在调查中,我们要求调查对象分别对自己的家庭融洽程度和群体意识程度进行评分。尤其将群体意识满分(5分)的人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图a)。
  发现自己群体意识极强的人(这里尤指5分)中,占一半以上家庭融融洽程度也是满分,仅2.3%在中等以下(3分以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融洽程度可以说是群体意识建立的助推器,家庭这个内部的小集体和睦融洽,则孩子更容易建立外界的大群体的集体意识。
  (二)高校方
  1、参与度>熟知度>价值感>利益相关度
  同样在“什么情况对自己群体意识影响很大”的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表三),我们发现,影响力上参与度>熟知度>价值感>利益相关度。这给高校增强群体意识提供了方法的择优和关注重点。从学生方面的角度表明活动的参与性加强是最好的增强群体活动意识的途径,其次就是提高个体对群体的了解程度,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qq群等途径及时推送学校相关信息,接下来则是给予个体发挥价值的空间,最后是让个体了解到与集体的利益相关性。
  2.更加关注群体的积极性活动
  在调查“哪些活动能让你群体意识增强很多”的问题中(图c),我们发现积极的活动比起挑战类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如娱乐性活动团建和共享福利的校庆等,其次是面对困难共同谋划类的诸如群体投票还有运动会等挑战类的赛事。因而建议高校可以适当增加举办积极类活动,并增强共享意识,群体在获得荣誉时,也能积极分享信息给个体并给予个体赞扬、鼓励甚至福利,这更容易构建其亲密的、温馨的大群体。
  四、小結
  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的活动现状仍以群体形式为主,但个体形式所占比例也很大。同时,大学生的群体现状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群体意识程度,很多同学虽然在行动上呈现出更偏向独处的倾向,但内心还是认同群体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群体,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宗超.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及管理.[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2).46-47.
  [2]江若尘,陈宏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6):52.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9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