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以及“互联网+”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对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将传统的教学与 “互联网+”相结合,有效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找到推动地方性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办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教育进入一个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时期,带来了教育教学上的新发展。现就“互联网+”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深层影响,以及在教学上的一些变化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师生地位的转变
  1.师生角色的转变 地方本科院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理性学习为主,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果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继续采用“口传身授”的模式,就违背了21世纪地方高校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集表演、教学、编导于一身,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舞蹈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
  除此之外,随着各地对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教汉、藏、蒙、维、傣等与专业性院校相同的民间舞之余,还承担有传播地方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任务。因此,教学任务相对要重一些。民间舞的教学要想保持与社会舞蹈人才需求的同步发展,对教师的角色就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要加强学生内心的感受训练,让他们有时间思考民间舞蹈训练过程中的疑问,有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学生的自主选择 “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民间舞蹈课堂传统“口传身授”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间架起了有效的桥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如民间舞蹈教师对风格性动作要领和细节的训练方法都讲得很详细,但学生不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动作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疑惑和难点,一知半解的又不敢直接去问老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教师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愿望,或者课堂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那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体现。然而“互联网+”让心存疑虑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得到解答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软件自主选择民间舞老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民间舞蹈网课内容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对象的自主选择。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的改变——从灌输式到互动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以教授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元素和风格性组合为主,教学内容多,其中不乏教师严苛的高强度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在一遍遍周而复始的模仿练习中虽获得了动作技能,短期内也确实看到了教学中的训练成效,但学生只是被老师逼得苦练,没有真正掌握练习的方法和诀窍,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如教师在教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时,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就是移颈和旋转技巧。这是关于舞姿造型和技巧运用方面的教学,以往这类课堂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反复地进行示范、反复纠错,直到学生学会。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也容易造成学生不满情绪,严重的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还会挫伤学习中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授课前把难以看清的快速旋转的技巧动作,借助网络视频资料制成分解动作小片段播放,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后提出问题和练习视频中有难度或有质疑的地方,教师对照视频逐一解答,并告诉学生旋转“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借助网络的互动式教学,避免了完全灌输式的枯燥、乏味,更利于教学的开展。这样做可以得到如下的好处:首先,让学生对旋转技巧有一个全面、准确地认识,便于之后的教学和训练;其次,在短时间内能找出解决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规律,节省教学训练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很自然地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最后,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思考分析就逐渐成为学生独立学习中的一种能力。因此,只有在教学得法、训练得当的基础上,教学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2. 学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传统的民间舞教学一直都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跟着怎么学,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微课、直播课、翻转课堂等形式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建构民间舞蹈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从而主动探求民间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由此可见,教学不再是以一味模仿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为主,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制定的,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授课虽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但是具体教学实践却不能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获取民间舞蹈知識的唯一途径,民间舞教材也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网+”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如把课堂授课形式分成:基础课、提高课、研讨课、考级课、小班课、大班课等形式,学生在不同班级学习不同民间舞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民间舞基础训练知识能满足普通学生学习中一般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民间舞技术技巧的相关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基础较好同学实现课内外知识整合的需求。
  2.加强教学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宜过多或时间过长地停下来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通常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添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或者在课堂总结环节中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或者在布置作业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进行交流。以上几种教学交流的方式,目的是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增强处理外来信息的能力,最终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3.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教育现代化的转变。 随着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优化,各类网络形式的民间舞蹈的教学交流也日益频繁,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平台,推动网络金课、慕课(MOOC)、私播课(SPOC)、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已经成为当今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当下的民间舞教育教学除了利用网络信息学习、欣赏和讨论外,还可以进行各类民间舞蹈的课外传播和创作。民间舞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开展现代化的民间舞蹈网络教学、交流与互动,实现向新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一直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都是把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摆在首位,“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长期存在。现如今地方本科院校的舞蹈学专业培养的是集表演、教学、编创等于一体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作为舞蹈学专业建设中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第一,重视民间舞蹈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不忽略相关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在期末公开考试环节,除课堂上传授的专业技术技能考试外,还可增加相关基础知识的拓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律性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二,帮助学生改变轻视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现象。可以在课程考试环节增加与舞蹈基础理论相关的简单口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理论水平进行考核。第三,完善平时成绩的考评办法。教师以细化平时成绩的考评指标的形式,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并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书面作业质量和作业态度等作为期末考试成绩总评中的一部分,以督促学生好好学习。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姜琦.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J].戏剧之家,2016(12).
  [2]文华,张姝. 互联网时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音乐,2016,36.
  [3]杨建中.对舞蹈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4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