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的绘画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德兴

  摘要:瓷器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器物形式,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龙泉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产出许多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对于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来说,它不可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必然会与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交流与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所具备的绘画性特征。
  关键词: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绘画性
  龙泉窑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隶属于宋代六大窑系,其主要产区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因而得名龙泉窑。对其艺术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龙泉窑形式多变的纹样装饰,充分体现出绘画性特征,对现代装饰工程仍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中的造型语言
  1.1线描法
  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方式为线,而线条呈现方式与同一时期绘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游丝描”技法便在龙泉窑的“半刀泥”中有所体现。其中“高古游丝”是一种粗细均匀、呈现变化较小的类别,与之相似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赵希鹄所创作的《洞天清禄集》中,他在文中对孙太古所作线条进行了评价,“就像复印上去一样,像是没有丝毫变化”。虽然他没有批评的意思,但也能让我们从中猜出“高古游丝”的特征。在宋代龙泉窑所制作的双系盘口壶中,其云气纹样在转折和篦刻时线条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可以感受到“游丝描”技法对此种纹样的展现。刻花执壶属于北宋时期龙泉窑生产的执壶,通过其纹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花及荷叶流畅的线条,气韵十分生动。该作品对于线条的表现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简单几笔线条,便展现出云气翻涌的震撼感。
  随着龙泉窑的发展,在线条表现方面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对于花卉纹样的表达,龙泉青瓷纹样最具代表性,与“兰叶描”和“柳叶描”较为相似。对于“柳叶描”,王世襄曾经说过:“其纯粹以象形得名,两端尖锐而中间微阔。”虽然这是对“柳叶描”在服饰中应用的描述,当用在花卉纹样方面时也是相同的道理。“兰叶描”和“柳叶描”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宋代龙泉窑制作的刻花鸳鸯戏水碗中,其纹样表现为波浪翻腾的水池中有三朵盛开的莲花,荷叶随着自然风向舒展,三只鸳鸯在水池中漫游,或昂首向前,或回首顾后,形态十分自然。不管是浪花、荷花,抑或是鸳鸯,在线条应用上都属于虚入虚出的表现形式,精准体现出物象的特征。
  1.2没骨法
  “没骨法”属于中国传统技法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以此为基础产出的“没骨图”俨然成为中国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宋人徐崇嗣属于“没骨法”的创始人,“没骨法”一出现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徐崇嗣所创作的作品个性风格非常强烈。比如在《鸳鸯花卉图》中,可以看到花卉有着十分明显的凹凸感,虽然是以二维平面为依托进行作画,却能带来一种三维立体的感觉。而此种立体感,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花卉顽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的“凹凸晕染法”,此种技法是在唐朝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就立体视觉方面来说,“没骨”和“凹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凹凸晕染法”会给人带来一种刻板的感受,而“没骨法”却更加倾向于灵动的体现。“凹凸晕染法”在我国的流传给传统绘画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助力,把人们从关注装饰平面表现方式中解放出来。“没骨法”的出现,让以往较为刻板的转折显得飘逸、灵动而立体。正是在此种表现形式的影响下,在同一时期发展鼎盛的龙泉窑对“没骨法”进行了借鉴。在装饰用线方面,力求表现物体的体积感,经历持续的发展与演化,不断吸取那个年代流行的绘画语言,让宋代龙泉瓷的装饰纹样表现出更强的立体感和灵动感。比如,宋代刻花莲花纹孔明碗中的莲花纹,除了充分凸显线条的灵动感和飘逸感之外,还具有十分显著的体积感。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花朵顶部位置更粗,离花心越近则线条越紧密,在花瓣边缘的阴影部分,好像用到“没骨法”,一刀便实现了对物体体积感和灵动感的全面表达。
  2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中的构图形式
  2.1折枝构图
  折枝属于我国北宋时期人们创作花鸟图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构图形式,是对唐五代风格的继承与发扬,赵希鹄曾经在其所创作的《洞天清禄集》中评价赵昌的画作“折枝尤工……莫辨真伪”,由此可以看出赵昌的绘画风格以折枝为主,此种折枝样式在宋代龙泉窑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刻花牡丹纹盖盒。这一器物中所应用的装饰图案属于十分典型的折枝。制作工匠选择了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的牡丹题材,通过写意的方式使牡丹跃然于器盖之上。工匠并没有选用其他装饰,也未使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样式,而是通过一枝十分明显的折枝依附于器上。这一器物在未配有其他装饰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显得十分单调,反而展现出大气和端庄。
  宋代龙泉窑制作的牡丹纹粉盒是其典型的代表,与刻花牡丹纹盖盒相似,其盒面中的牡丹纹样非常具象,并未使用任何华丽的陪衬,也未使用缠枝样式,仅以一朵折枝牡丹进行装饰,给人带来一种安静恬淡的感觉。经过细致观察,我们发现牡丹纹粉盒与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花瓣的数目,仅有六瓣,大体呈对称形态,但没有阻碍牡丹纹和盒面之间的紧密结合,反而因减少了花瓣数目而显得更加灵动潇洒。
  2.2满密构图
  除折枝构图之外,满密构图也是宋代龙泉窑瓷器中十分常见的样式。比如,在宋代刻花人首瓶中,可以看到瓶身整体布满纹样,连装饰用的莲纹细部也被填满,使器物整体展现出一种饱满而密实的感觉。在宋代刻花五管瓶上,工匠将瓶身装饰依据五个部分进行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而且在每一层中都刻出装饰纹样,虽然满密但秩序井然。此种构图形式,不仅受到越窑的影响,还跟同时代绘画中的满密构图存在一定的联系。
  宋代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及“装堂花”和“铺垫花”两种概念,它们都是满密样式典型的代表。除此之外,赵昌所创作的国画《岁朝图》便是对此种满密构图形式的呈现,其构图样式是通过多种吉祥物将画面塞满,几乎不留任何空白之处,因此有着十分强烈的装饰效果。此种表现形式因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之态,所以被文人画家们称为故意雕琢之态,一般不予采纳。然而,這一样式却被龙泉窑吸收和借鉴。宋代龙泉窑的装饰改变了五代时期所流行的简约风,满密的纹饰表现方式成为当时十分主流的器物表现形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宋代龙泉窑纹样装饰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绘画性特征,与同一时期绘画作品之间有着明显的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弘扬,能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89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