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小羽

摘 要:青花瓷在我国时代潮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我国长久以来人民艺术凝聚的伟大成果,自唐代青花瓷初现端倪以来,其制作工艺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且成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盛名享誉国内外。文章从青花瓷生产的时代背景和人文风俗角度切入,简单分析影响其图案纹样发展的因素,对元代和明代景德镇民窑产出的青花瓷图案纹样进行赏析,希望可以对我国古陶瓷文化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青花瓷图案纹样;特色;明代民窑

0 引言

瓷器是我国众多文化瑰宝中的一员,曾作为主要通商品之一出口海外并获得广泛赞誉。随着瓷器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对瓷器形状和美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青花瓷在唐代开始出现,器型多种多样,烧制完成后以特定的颜料和精巧的绘画工艺将各种纹样绘制到瓷器上,达到美观与艺术的结合。青花瓷发展到元明时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且出口国外,融合了浓厚的多民族文化气息,器型上较为豪迈大气,图案纹样也兼具东、西方文化特征。明代的青花瓷有明确的官窑和民窑之分,不仅与元代的图案纹样有很大差别,且同时代的图案纹样的选择也有阶级之分。社会文化的变迁造就了青花瓷丰富多彩的形态,而处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又可以借助青花瓷所蕴含的艺术特色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盛景以及探索当时艺术发展的道路。

1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1 元代青花瓷图案纹样产生的时代背景

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执掌朝政建立了大元王朝的蒙古人,民风豪放自由,使草原游牧民俗与汉族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符合多民族审美的青花瓷。青花瓷大气的外观配以灵动的纹饰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青”自古就受到很多民族的喜欢,蒙古人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花瓷纹样。青花瓷在元代初期并没有成为元代宫廷或民间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主要用作对外贸易,产出的大量青花瓷出口至其他国家。为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使用习惯,到了元代后期,青花瓷发展出了如大罐、大瓶、大碗等形状来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抓饭的习惯。这类器物在当时属于高级别器物,所绘纹饰构图繁密,所用青料均为进口青料,青花发色浓艳、沉稳,民间少见。小型器皿则出口至菲律宾,有时也出现内销的情况。器形古朴简约,纹饰绘画随意、流畅,具有速度感。根据考古资料可知,伊斯兰国家位于当时丝绸之路的尽头,其中土耳其托布卡比皇宫和伊朗阿迪比尔清真寺收藏有世界上最多、最完美的元代青花瓷,且这些青花瓷具有明显的中西结合特色,其纹饰复杂多样,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多层次的纹饰、硕大的器型切合伊斯兰民族的审美,显而易见是为出口该国家专门设计的。元代后期景德镇已经熟练掌握了青花瓷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至此青花瓷开始大量出现。综上所述,受时代影响,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结合了草原游牧民俗、中原汉族文化以及伊斯兰国家文化的特色。

1.2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代继承了元代青花瓷发展的成果,官方大力促进发展国内外瓷器市场,刺激了瓷器生产,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瓷器作品并创新瓷器生产工艺,在图案纹样创新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明代有官窑和民窑之分,相较于官窑生产的瓷器在用途、器型、纹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民窑生产的瓷器明显更为灵活。景德镇民窑面对社会,迎合民众需要,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产品形态需求多样,需求量巨大,且生产自由,一系列社会因素决定了民窑与社会风俗文化密切相关,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意识变迁。青花瓷在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中最具代表性,一方面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品种的瓷器,青花瓷的生产数量最多;另一方面是因为青花瓷制作工艺成熟,长时间沉淀积累下来的素材多样,蓝色花纹配合高质量的白色瓷坯形成了独特的美感,画面具有水墨丹青的艺术效果,符合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审美需要。

1.3 元代青花瓷图案纹样的主要样式

元代青花瓷图案纹样豪迈大气且结合了部分西方特色,可分为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题材纹饰、辅助纹饰四大类。

植物纹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纹饰,多以具有高洁寓意的花草图案来绘制,如牡丹、莲花等植物纹饰多作为单一的绘画主题,牡丹纹枝节缠绕,大花大叶遍布瓷器大部分器身。在绘画时将植物的某些细节进行放大绘制,需要绘制者掌握较高的绘画技术。

动物纹饰更为复杂一些,通常选取具有祥瑞寓意的神兽,如龙、麒麟、飞凤等,往往表现出踏云驾雾、张嘴鼓目的姿态。动物纹饰装饰在青花瓷上非常鲜活,尽显尊贵祥瑞气息,通常情况下此类纹饰官用民用皆可。相对于一些简略的花卉图案,动物纹饰对绘制者的技艺水平要求更高。

人物题材纹饰以元代流行的元杂剧人物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主题,通常是以人为主体搭配其他纹饰绘制,如“昭君出塞”“四爱图”“文姬归汉”等。人物纹饰多数绘制于器型較大的瓷器上,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及衣物等,面部刻画居次要地位。

辅助纹饰主要为几何图案,起到衬托主题纹饰的作用,与主题纹饰互相独立、相互呼应,增加青花瓷的整体美感。最为常见的辅助纹饰为俗称“八大码”的变体莲瓣纹,属于佛教的一种标志,莲瓣内绘杂宝纹,寓意吉祥。

1.4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主要样式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素材多来自民间人文趣事,贴近人民生活,绘画线条洒脱流畅,纹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花鸟虫草、飞禽走兽、树石栏杆。花鸟虫草类纹饰主题比较小,在进行绘制时需要将绘制主题进行放大处理,布满整个器身,如绘制花草纹饰时将花瓣、枝叶和藤蔓放大,花瓣、枝叶、藤蔓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这一点与元代花纹样式相似,但元代线条较为粗犷,明代线条较为细腻精致且多在花草纹饰中添加小动物做点缀,如较为小巧的鸟、草虫、蜜蜂、蝴蝶等,增加整体画面的趣味性,使画面更加生动具有灵气。飞禽走兽类图案纹样同样以祥瑞神兽如龙、麒麟、飞凤等为主,区别在于元代神兽形态较为单一,明代在集合元代神兽形态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丰富灵动的神兽姿态,注重于神兽整体姿态的细节刻画,使神兽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表现当时人们对神兽的深入理解。树石栏杆、庭院婴戏类纹饰多注重人物或动物活动的场景刻画,并非单一的图案纹样,常伴随其他的图案纹样营造富有意境的画面,往往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较小。例如,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故事,场景与人物相结合,富有内涵与意境,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故事性的画面,展现青花魅力。

2 体现时代背景下人文风俗特色

2.1 元代青花瓷图案纹样体现的人文风俗

图案纹样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文风俗的体现,青花瓷在元代的蒙古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青”是个神圣的颜色,且蒙古族自古以来有着尚白的传统,故在蒙古族统治下,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在发展过程中以蓝色为主要基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元代国力强盛,对外贸易较为发达,与其他国家文化碰撞结合产生的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其纹样上表示宗教信仰的图案可以展现元代统治者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程度,而动物纹饰样具有威猛的气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蒙古族人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对力量的崇拜。元代青花的圖案纹样同样融合了汉族文化,体现在植物纹样和人物纹样中,植物纹样刚柔并济,注重对线条的刻画,以犹如水墨丹青的纹饰表达情感。

2.2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体现的人文风俗

明代景德镇民窑生产的青花瓷面向社会群众,图案纹样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趣事,相较于元代繁复的线条,明代纹样更趋于灵动,线条流畅多变,画面洒脱自得,产生这一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需求量增大导致青花瓷图案纹样需根据当时人的审美潮流来绘制,明代初期人们生活相对稳定,受较强礼法观念的约束,阶级特征明显。所以民窑和官窑的图案纹样分别面向普通人民和达官贵人,有着一定的差距。民窑青花瓷多绘制花鸟虫草和树石栏杆类纹样,风格偏向淳朴简约的田园生活或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等,这些图案纹饰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人们安居乐业,对精神生活需求追求的自然状态。明代后期,青花瓷图案纹样同样根据社会需要转变,由于连年战争,民窑青花瓷纹饰以粗率为主。由于浙料、石子青料的广泛运用,青花的呈色由淡雅转变为略带灰暗的色调,从而使纹饰的发色不够明快,线条不够生动。当时较为流行的图案纹样有简笔婴戏图、仕女图、芦雁图、山居图等。

3 包含独特的绘画工艺特色

3.1 元代青花瓷纹样绘制元素

蒙古族大肆向外扩张,建立起一个广阔疆域的大国,并对外来宗教采取了开放包容政策,吸收了大批外域的工匠进行手工业制造和农业生产。而这些工匠长期旅居在中国进行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合该民族文化进行发展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结合为青花瓷图案纹样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元代青花瓷的主要作用为对外贸易,故生产时需要迎合西亚伊斯兰民族的审美需求对纹样做出调整。元朝与伊斯兰国家交易最为频繁,大部分青花瓷纹样中必然包含了大量具有伊斯兰国家特色的元素,包括纹样的构图和层次。观察伊斯兰国家的建筑装饰风格,其装饰线条紧凑连贯、图案层层递进、结构分明富有层次感,画面饱满协调,常用纹饰把所有留白全部填满。这些装饰习惯都体现在了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上,最常见的变体莲瓣纹更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元代青花瓷图案纹样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当时时代风格的展现,即具有宗教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体现了当时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发展的风貌。元代青花瓷形态豪迈大方,纹样除了受到西亚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外,其主体仍是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瑞兽、人物,刻画出人们对当时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信仰的尊敬崇拜。

3.2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绘制元素

明代前期青花纹样淡雅朴素,后期草率稚拙,青花呈色灰暗,究其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社会生活状况映射到了艺术创作领域,随着人民追求精神物质生活,艺术作品上寄托的寓意更被人所关注,绘制元素上发展出更多样式,以动植物为原型创作的纹样不胜枚举,如象征太平的麒麟、代表科举及第的螃蟹以及寓意多子多福的葡萄等。以人物为主体的纹样更是丰富多彩,描绘了各种生动美好的生活姿态以及市井风俗场景,体现了当时经济发达和社会精神变迁。

4 结语

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必然蕴含着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变迁因素。青花瓷图案纹样研究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结晶的探索,也是对消失于历史中的社会文化的探索,那些瑰丽却在社会发展中流失的智慧结晶在人们不断对历史的探索中揭露神秘面纱,对我国现代艺术发展同样起着推进作用。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艺术作品,经历时代更迭仍能完整保持其独特的韵味,为历史考古研究提供有效参考,其图案纹样不变色不褪色是主要原因之一,其绘制和保存手法,即使是使用发达的现代技术也难以完美复制。对青花图案纹样的探索,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盈君.从陶瓷纹样看中国传统价值观—以明代青花瓷为例[J].中国陶瓷工业,2020(4):71-73.

[2]刘一霖.元代青花瓷装饰纹样构图形式研究[J].艺术大观,2020(16):133-134.

[3]姜禹行.中国古瓷中的明青花牡丹纹的艺术特征[J].陶瓷研究,2020(1):30-33.

[4]李小锋.交融共生—明代青花瓷的时空之旅[J].中学历史教学,2019(12):11-14.

[5]陈磬.明代永宣青花的工艺特征与审美观照[J].中国陶瓷,2019(12):109-115.

[6]薛冰.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41-43.

[7]韩敬文.元代青花瓷纹样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J].艺术科技,2019(12):103+126.

[8]刘雅雯.元代青花莲纹装饰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

[9]胡萍.论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J].美术文献,2018(4):142-143.

[10]李熙寰.元代青花纹样之探究[J].陶瓷研究,2018(1):117-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9818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