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六朝越窑堆塑罐的工艺特点及思想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瞳

摘 要:六朝时期越窑青瓷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空前繁荣,堆塑罐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艺术代表,成型技法、装饰纹样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反映了宗教哲学思想中国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刻影响,表现出我国一直以来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探索六朝时期越窑堆塑罐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有助于理解民族文化特点和传承文化精髓。

关键词:堆塑罐;成型技法;装饰技法;思想内涵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受上层阶级的艺术偏好的影响,六朝时期各地的瓷窑空前繁荣,越窑就是其中的代表。越窑创建于汉初,以生产青色釉彩装饰瓷器而闻名。在目前出土的六朝时期越窑青瓷器物中,堆塑罐最具代表性。堆塑罐又称“魂瓶”“谷仓罐”,源自汉代五联罐,是三国至宋元时期主要流行于浙东、浙北、皖东南和苏西南地区的随葬明器。①作为一种民俗器物,魂瓶蕴含深厚的宗教哲学思想。本文细究越窑青瓷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揭示堆塑罐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思想价值。

1 堆塑罐的成型施釉技法

堆塑罐是六朝时期越窑瓷制品中工艺形式最具特色的代表,它造型多变,内容繁多。在时代审美与思想崇拜需求的推动下,成型工艺与施釉手法不断发展。迄今发现的六朝时期堆塑罐几乎囊括了古瓷器制作的所有工艺形式,雕刻、捏塑、模印等传统工艺手法被广泛运用。初期堆塑罐塑造工艺较为简洁,以传统塑造手法为主,如江浙一带出土的西汉五联罐②,罐身简洁,以拉坯的方式成型,若器型较大或形制较复杂,还会采用分段拉坯再黏结的方式。后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器物的造型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罗宗真先生在《魏晋南北朝考古》中提到堆塑罐可分楼阁庭院式、谷仓式、庙宇式以及丧葬礼仪式等四种类型③,不同形式有不同的形象贴塑与素材布局,所以题材更为丰富多样。

当时社会“事死如生”的观念使人们相信生前和死后的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生前生活的环境和享受的物质生活在死后也能在另一个世界重现。如何重现,这需要一个媒介,也就是堆塑罐,因此,堆塑罐变得越来越重要。堆塑罐的罐体分为两层结构,上、下采用不同的工艺制作。大量形象的生活场景与艺术造型被塑造到罐体上部,屋舍院落、飞禽走兽、神仙梦境、亭台楼阁被生动体现在罐体上,表现内容的增多推动了堆塑工艺的发展。在传统模制、捏塑的基础上,拍片、粘连、刻画等被融合到罐体制作工艺中。用于堆塑的各类人物、动物、建筑部件先被捏塑成型,然后再配合刻画工艺塑造更为复杂与精细的细部造型。区别于上层工艺的复杂程度,下层罐体通常以简洁的技术形式呈现。罐身以拉坯的方式为主,极少出现复杂的技法,目的在于以牢固的底座承托上层罐体的重量。

施釉工艺是在瓷表面施以釉浆,形成一种半透明的物质,增加器物的光泽度与美感。三国至六朝时期越窑的施釉工艺已有了极大的进步,较以往已极少出现釉色分布不均、聚釉、流釉的现象。后世我们能看到与前朝乃至更远时代的瓷制品的施釉技术相比,出土的堆塑罐表面广泛使用了多种施釉方法,如涂釉法、浸釉法和荡内釉法等。在较大型的堆塑罐器物表面能够清晰地看到涂刷釉料的痕迹,而从大量出土的有着平滑釉层边缘的中小型器物上可以看出浸釉法被更多地应用于瓷坯施釉工程。六朝时期对瓷器的精美程度要求应该是极高的,荡内釉法的研发保证了器皿内部在上釉过程中光洁平滑。施釉技法的进步使素坯表面着釉更为均匀细腻,观赏、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对越窑工艺发展的一次极大促进。

2 六朝时期越窑堆塑罐的装饰纹饰技法

六朝时期青瓷装饰风格多样,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时代特点。匠人相较于以往更加注重瓷器艺术效果的表现。装饰纹样与工艺的发展,使堆塑罐装饰变得十分精细,让人能够感受到无穷的艺术张力。

六朝初期水波纹装饰较为盛行,随着工艺与审美水平的提高,瓷器的装饰纹样逐渐从水波纹衍生出许多其他纹样。当时几何纹风靡一时,云纹、菱形纹、方格纹等成为器物装饰中的主流纹饰。这一时期的青瓷装饰淳朴地模仿了自然形态。在整个时代的中后期,制瓷工艺日臻完善,使瓷器不再一味地被特权阶级垄断专享,面向社会更多阶层的青瓷制品的装饰纹样开始变得更为简洁与朴实。

三国到魏晋的数百年是越窑装饰技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技法的创造到完善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在汉代乃至更早的时代较流行的拍印装饰技术已经较少被运用,取而代之的是划刻、贴画、堆塑、镂空、刻花等更讲究技巧的装飾技法。它们被融合在堆塑罐的制作中,可以说代表了当时艺术水平的最高水准。从装饰技法来看,堆塑罐上、下两个部分装饰技法是完全不同的。堆塑罐上部较多使用的是捏塑技法,将建筑、人物、动物等用手工塑造成像,粘贴于器物表面,这一技法使我们能看见堆塑罐生动的生活场景。贴画形式则是将各种花纹造型贴于堆塑罐罐体之上,辅以刻花的技法,刻画上流行的水波纹、云纹、网格纹等装饰纹样,这类技法往往被运用于堆塑罐罐体的下部纹饰上。

3 六朝时期越窑堆塑罐的宗教思想内涵

六朝时期的堆塑罐上有当时社会流行的元素,有表现自然的,也有体现思想内涵的。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思想在这一时期空前地繁荣起来,随之各种宗教艺术形式也与中原文化不断融合。堆塑罐是承载过去与将来的一种丧葬明器,在当时有着极为特殊的信仰意义,反映出浓厚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意味。佛教的传播经常会借助于艺术形式,堆塑罐别称“佛瓶”,皈依之用,这就直观地反映出其与佛教的关系。而在其装饰纹样上,更能直接反映出两者的关系。在已出土的堆塑罐中,有佛教堆塑内容的魂瓶不在少数。而从已出土文物的年代看,六朝前期佛像多贴塑在堆塑罐的腹部,往后却逐渐上升到堆塑建筑的主神位置,可见在这一期间佛教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千年以来,飞仙升道的儒道思想深入人心。堆塑罐的造型、装饰都表达出了道教飞升天界的一种思想。罐被看作通往神仙世界的通道。堆塑罐的顶部一般都会塑有辉煌的庭院楼阁建筑,这是灵魂成仙后的居所。屋宇间神仙飞鸟位列两边,仙人是引领亡灵飞升天界的使者。盛大场景中鼓瑟琴箫、杂技舞蹈技乐俑立于其间,表现出祥瑞之气,钟鸣鼎食之景,这些都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神界。从堆塑罐罐体上部我们能看见重楼玉宇的神仙世界,也能在中部看见普通的凡人、家禽家畜、丧葬礼仪,再到最底层的鱼、鳖动物,这正是贴合了道教天地人的思想。古语有云:“事死如事生。”我国历来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厚葬之风风行,孔子曾要求人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①。堆塑罐上大量的现实生活题材堆塑是墓主人希望把生前的物质生活带到死后,在另一个世界接续享受人间美好的愿望,这都是儒家思想的深刻表现。

4 结语

越窑堆塑罐是特殊时代下的艺术产物,这一时期的青瓷从造型、装饰技法以及思想演化都经历了蜕变与发展。它不仅生动展示了当时匠人们高超的制瓷技艺,也反映了不同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化的过程。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六朝时期的艺术风格形成是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的成果②,它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发展,为唐、宋瓷文化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后世进一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9922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