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联网时代文物安全体系建设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根翠

摘 要:文物作为连接现代人与历史文明的重要媒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见证。在物联网时代下,更应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由于地方各类展馆对文物保护的规划不足,文物因自然外力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的情况不在少数。若要保障文物的安全,运用物联网技术有效建立文物安全体系是前提。文章阐述了文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物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文物安全体系构建的有效促进作用,就当前的文物安全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时代;文物安全体系;建设

0 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改变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一个概念,即指在网络信息的覆盖之下,使现实生活中的万物达到互联,如各种识别系统、感应装置和人们所熟悉的全球定位系统等,在这些传感设备的连接下,信息被快速识别、交互和传导,让一切事物得到检测和掌握,从而令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物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即便在文物的安全保护方面也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现已有不少博物馆和遗址纪念馆展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在文物安全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研究物联网时代文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 文物安全体系构建的提出

文物作为实体的历史文化传承,其具有凝聚民族精神和增进历史教育的意义的作用。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文物安全防护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通过对全国246个博物馆进行调查,却发现文物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场馆多达41.8%,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场馆缺乏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十分不利于文物的安全保护。究其原因,具体可分以下几点:①对文物保护认识不足。一些场馆仅看重文物展出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其自身的传承价值,从而疏于对文物进行系统化保护。②②不重视对文物所处环境进行监测。文物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但一些场馆却常常忽视了这些因素给文物安全性带来的风险。③③缺乏对文物保护资金的合理应用。一些场馆不对现实情况展开细致分析,一味套用他馆的相关技术,使自身场馆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呈现不足。

2 物联网对文物安全体系构建的促进作用

2.1 增强文物安全风险监测

物联网技术建立在信息交互传输上,可通过传感设备对文物所处环境及自身安全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再借助高清成像装置实现对文物安全性的全方位监测,并以安全预警的形式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对文物损坏因素采取措施,提升对文物的保护。物联网技术之下的监测系统不仅能对文物的所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还能为相关的防护手段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由于对文物产生影响的外在环境因素有很多,比如建筑文物最惧怕的降雨、风沙和火灾威胁,室内展出文物要避免灯光危害及人为碰触的威胁,对这些影响因素要做到有效预防,往往需要对其做出系统性识别、分析及评价,以为科学方案的提出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④文物展出场馆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会令各个场馆在未来的文物安全保护方面做到“险情可预、风险可控、防护有效”。⑤

2.2 虚拟展厅减少文物损坏风险

文物的展出是其施展教育意义的主要途径,由于文物的移动和维护工作复杂、烦琐,稍有不慎就会为文物安全带来风险,加上各地前来场馆参观的人数众多,常为文物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难度,因此虚拟展厅的增设或可纳入文物保护计划中。虚拟展厅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文物虚拟化展出的展览场所,其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令文物以虚拟化的形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不仅减少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文物损坏概率,更能增进参观者的体验感,使虚拟文物在与参观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其对参观者的文化教育目的。①与此同时,实体文物可以得到工作人员的集中养护,完全无需考虑外界环境对其(室内展馆文物)的干扰问题,对于一些室外文物建筑而言,虚拟互动技术也可以有效减少一部分人为触碰所带来的损坏。

3 物联网时代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3.1 文物安全防护与经济发展相冲突

地方文物展馆为提高文物展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惜对地下文物进行过度的挖掘和对已产出的文物进行过度的曝光和利用。如刘伯承元帅的故居,地方政府为带动经济建设,不经周密的规划就对其进行大举开发,后期由于地段问题,无法深化改造,形成现在空留一具外壳的半闲置状态;陈诚公馆则变成了高档餐厅,为增加餐厅噱头,拉动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上将厅、建国厅都被挪作商用。文物保护和经济带动间的冲突在此尤为突出,此矛盾儼然已成为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一大“拦路虎”。

3.2 文物安全体系构建缺少长远规划

尽管一些地方对于文物保护问题比较看重,但由于缺少长远性的目光,导致文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也多是短期举措,一旦出现任何不足情况也不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借鉴他人成功的案例,频繁地更换相关技术措施,这常常令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文物的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对参观群体和场馆的发展方向等展开综合的评估和分析,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频繁地更改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策略不但浪费资源、资金,更会加剧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使文物的保护工作陷入不稳定的开展中。

3.3 文物安全体系建设资金配置不均衡

国家与地方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加强了对地方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然而得到扶持资金的单位却存在资金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令文物安全体系构建不全面、不完善,甚至建设比例呈现出较大的失衡。究其原因,原是一些单位缺乏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入分析,在资金分配时没有区分好轻重缓急,呈现出重硬件设施轻软件配备、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却轻数据的搜集与系统的维护等状况,使文物安全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资金无法流入场馆的进一步开发与建设中。

3.4 文物安全体系构建标准缺乏统一

除建设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外,很多地方文物展出场所还缺乏与影响文物安全因素相关控制机构的信息交流。对于暴露于室外的建筑文物来说,很多自然因素的侵蚀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其“寿命”,提前做好自然天气变化预知,可及时开展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但由于缺少与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导致各单位间各自为政,没有准确的信息数据协调开展工作,一些文物展出场馆安全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

4 物联网时代加强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的路径

4.1 增设虚拟体验场馆,促进文物安全与经济带动的并行

对文物展出场馆增设虚拟体验装置是减少实体文物过度曝光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增进参观者体验感的重要途径。而多元的感官刺激不仅能为参观者带去更为直观的历史文化教育,还能通过体验活动的拓展为参观者留下美好的回忆,从而强化场馆对于游客、参观者的吸引,进一步带动地方的经济的发展,缓解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冲突问题。在具体实施中相关人员可围绕文物数字化展出与虚拟互动两方面来进行。②文物数字化即是对所有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与已在陈列的文物介绍相结合,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建立虚拟博物馆,使原场馆的大部分文物都能通过3D图片形式进行呈现,在不损坏实体文物的情况下对文物资源进行拓展,并令文物展馆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虚拟互动是相对大型或室外的文物保护而言的。如一些纪念馆常常会举办献花纪念的活动,参观者来往难免会对文物造成损伤,而虚拟互动设施如电子献花台的构建可以有效减免参观中文物可能受到的人为伤害,还能拓展参观者的互动体验,从而增进文物场馆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带动。

4.2 推动开展整体设计,增进博物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文物的安全体系建设需要在长期有效的规划中循序渐进地开展,为此,相关人员应做好场馆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并通过对文物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应用,有效促进对文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在实际的实施中,首先场馆负责人员要厘清与场馆发展和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域。以省作为整体,文物管理主要由文化与旅游厅和省级文化部门来掌管,财政部门负责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水利及地震监测部门可为文物免于自然危害提供数据,公安部门能够对文物被盗或丢失情况进行追回,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场馆的发展宣传,而文化和旅游部门能对文物展出场馆的参观人数情况进行提前告知,以上这些部门与文物展出场馆的发展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需要相关人员从整体角度考虑,完善自身的发展设计。相关人员除了要对以上单位、部门展开信息交互、资源整合外,还要加强与参观群体间的联系,如学校、研究机构等,确保其发展和文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通过主流技术的采用,以稳定可靠为前提,构建文物安全问题的排查和文物抢救的相关平台及应对措施,让文物安全体系的构建更加全面、具体。

4.3 加强监测设备投入,缓解重局部、轻整体的建设局面

相比一些重型设施的投入建设,加强监测设备的覆盖是文物安全体系构建与防护手段开展的基础,而将有限的扶持资金应用到监测设备安装建设方面,可谓是资金配置均衡开展的有效前提。在实际的文物安全体系构建中,相关人员可以在重点目标和重点保护部位加设监测设备,如在文物展出场所和户外乃至田野等文物存在地,要保证监测范围大而全面。在监测设备层面,标准应控制在覆盖广、成像清晰、受外界干扰小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对新监测手段的关注,如近年来被监测领域广泛应用无人机,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文物遗址现场展开全面的巡查,既节省了人力、财力,又能有效对野外的文物保护情况进行安全信息反馈,从而有效实现对野外文物遗址的执法监察。在文物监测内容方面,相关人员还要做到更加具体且全面的延展,如一些室外建筑文物会面临下沉、位移等问题,监测的开展可利用3D扫描技术与声呐法等多样的传感技术对以上信息进行全面的测绘和采集,让文物问题得到更清晰的反馈。①

4.4 完善地方信息共享,增强文物安全体系的协调、统一

针对文物展出场馆的发展与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的设计,上文已提到部分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的措施,然而从文物安全体系后期运作的协调和统一角度而言,与各个相关部门的联系不能仅停留在前期建设数据的参考方面,后期的信息数据交互也要得到进一步加深。为了保证其他部门提供给文物展出场馆的信息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文物展出场馆的后续还要加强与这些部门间进行协同合作,对其他配合部门提出明确具体的需求,使文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转中有关文物安全问题的信息交互更具专业性和精准度。如某文物处于该地区公共安全保护范围内,文物安全负责人员就可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合作,明确具体的安全问题,实时监测文物的安全。在此过程中与电信公司合作,通过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增设监控系统,也不失为一个获取一手信息的良好方法。

5 結语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地文物展出场馆却因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冲突、缺少对文物安全体系构建的长远规划、标准确立和资金配置不均衡等,让一些文物展出场馆存在文物保护力度不足甚至文物损坏等问题。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相关人员应做好文物保护和拉动地方经济的衔接工作,扩大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通过合理分配文物保护投入资金,完善地方文物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文物安全体系的建设更协调、统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9957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