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物建筑活态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世烈

摘 要:娘寨的保护修缮,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修缮现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状有充分依据的可以实施适当修复。在做好娘寨安全维护的前提下,积极向公众开放,让娘寨走近百姓。娘寨保护修缮后,社会效益明显,村民发自内心地认同这里,认识到娘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要保护利用好它,要对它有敬畏之心。

关键词: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社会效益体现

娘寨坐落于福建省闽清县璜镇良寨村,建于清代,相传为一妇女所建,故名“娘寨”。娘寨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石混构,外观近方形,长约53米,宽约40米,占地面积2120平方米,由外围一圈寨楼(分门楼、左右楼、后楼四面围合)、子院、过雨廊、主厝等组成。主厝面阔五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鹊尾脊。正座外为环形天井,天井外构筑二层全木结构楼房(也可称“横厝”),其阔20柱,深12柱。寨四周墙基以溪卵石垒砌,高约4米,上筑夯土墙;土墙与二楼房间之间设走马弄环形贯通全寨,形成围合;二层四面寨墙上开设数十个外小内大呈漏斗形小窗,可作通风采光,也可观察敌情,每个窗台下设斜口枪眼,用以射击狙敌。寨开东西向二寨门,寨门以青方石构成门洞,门洞上方设有注水孔(防御之用),并装三重杂木厚门扇,坚实牢固。前大门门额上嵌《张氏娘寨支祠》青石石匾,后大门门额上嵌《娘寨》石匾。整体构架用材合理,风格古朴,为闽清山区典型的寨堡式建筑,反映了当时闽清工匠的营造技艺。

1 保护阶段

刚发现娘寨时,建筑看起来很陈旧,甚至可以说是破败,两廊庑的一层立面门窗,二层走廊立面木板壁、灰板壁、花窗,二层楼楞、楼板、过水廊美人靠、主厝前两侧子院均无存,仅剩基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寨内住户将其拆除。近些年来,闽清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省璜镇政府、良寨村积极投入资金维修娘寨,以良寨村为业主单位,县博物馆对维修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大到房屋梁造,小到窗花、美人靠、草泥灰工艺等都进行严格把关,选用本地材料按照本土工艺修复,良寨村成立管委会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积极推荐动员本土老艺人参与修复。娘寨保护修缮过程中主要做法如下:

①聘请熟悉闽清县古建筑特色的文物修缮设计公司进行测绘设计,做足修缮前期工作。梁思成先生20世纪40年代曾提出,研究古代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只有充分地了解了,才有科学施工的依据,否则即使有心严格落实“修旧如旧”的原则,但缺乏具体的标准,也是做不到的。娘寨的设计文本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本着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及最小干预的原则,分期修复,施工过程要严格按图施工。

②娘寨的保护修缮,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修缮现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状有充分依据的可以实施适当修复。娘寨的修缮过程中严肃对待现状中保留的歷史信息,充分掌握修复依据,修复完成后,让娘寨能够保留和体现其原有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地域特征、时代风格与独特个性。

③娘寨修缮过程尊重使用本土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工艺,修缮过程尽量保留旧材料与旧构件,修缮过程使用传统手工技艺,做到隔间壁板的拼镶不采用铁件用竹梢,不用射钉用竹钉,雕花件采用手工雕刻,脊件、檐头附件不以水泥倒制,而是用石灰纸浆手工制作。

④修缮过程中充分发挥当地老匠人的智慧,在修缮过程中随机应变。其中有一扇墙由于年久失修、漏雨造成墙体歪斜,匠人采用局部落架,在墙体外部采用木柱支顶固定,在墙内部用钢丝绳葫芦机缓慢、均匀地用力内拉,把一堵歪斜的墙扶正。这种技法正是充分发挥村民匠人的主人翁精神,学新法以修旧屋。

⑤在修缮过程中更加注重消防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建设水电设施,新建两个消防水池,解决消防用水问题,按照“室内线套管、室外线地埋”的要求,对建筑进行电路网线改造,消除电路“火患”问题。

2 “活”化阶段

娘寨修缮后,并不是简单地把娘寨封存起来。我们保护娘寨,既要注重娘寨本体的保护,也要注重传承娘寨所承载的乡村历史文化信息,在做好建筑安全维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向公众开放,让娘寨走近百姓。以往娘寨除了婚丧、祭祀、省亲之外,都是“铁将军”把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修复后的娘寨在县文物部门引导下,老建筑走“活态”利用之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在娘寨内部设置闽清县图书馆良寨村分馆(农家书屋),添置图书,设置阅览室、报刊阅览室、棋牌活动室,并定时与县图书馆总馆进行轮换。村民在劳作之余可以在此阅读一些农家常用的书籍,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及见识,同时也可以在此得到一些农家常用知识的补充。

②将娘寨布置为乡村博物馆,收藏展出农耕民俗用品、生活器具等,将民俗实物、器具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展示,如设置土灶、犁、耙、锄头、谷砻、床、风铣等。这些展品的设置能够勾起人们对曾经的岁月的回忆,感叹时间飞逝,让现代的年轻人能够体会到农耕社会生活的艰辛。

③将娘寨布置为家族文化馆,院子内部设置图片展,展出娘寨的家谱与契约文书、良寨村的村史、优美的良寨村风光、近年来村中举办的民俗活动等图片。讲好娘寨故事,结合娘寨故事中“勤俭持家、诚信为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升华创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让族人村民更加团结在一起,使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动落地。

④作为学生研学基地,学生们在此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古建筑营造技艺、古建筑木构件的识别和参与斗栱拼装、木作刮刨子等体验活动,学习了解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意义,近距离感受古建筑修缮技艺,尤其是传统材料和传统工具以及古建技艺现场操演,让他们第一次领悟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艺术魅力。学生在娘寨的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动手动脑,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游中学、学中游,不仅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优秀实践。

3 社会效益的体现

保护修缮后的娘寨展现出老宅的历史面貌,成为良寨村、省璜镇,甚至整个闽清县的文物建筑的亮点、名片。娘寨村的文化氛围很快得到附近村民的喜爱,书法家在这里义写迎新春联,老人在这里传家风家训。娘寨以前作为张氏宗祠,在村里是最高等级的公共建筑,起着团结宗族、维护封建的人伦秩序的作用,如今作为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举办各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把对乡村文化地标的保护宣传同当地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结合起来,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

娘寨修缮保护后,社会效益明显,村民发自内心地认同这里,他们对娘寨很熟悉,有感情、有认同感。村民认识到娘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保护利用好它,要对它有敬畏之心。他们主动捐献原先老宅内的旧家具、生活用品及与娘寨有关的文物,作为展品进行展览,丰富其内涵。县文旅局及时将修复后的娘寨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提高其保护等级和知名度。同时良寨村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化周边环境,重新整修旧时通往良寨村的古道,着手进行良寨村旅游开发事宜,娘寨这一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日益凸显,游客慕名来领略娘寨的文化魅力。良寨村还计划利用娘寨开发研学旅游、民俗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等,让这个文物建筑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娘寨的修缮保护活化,是我县对集体产权的乡村古建筑修缮保护的一次尝试,采用由村级组织主导实施,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本地居民进行现场监管的修缮模式,对属集体产权或私有产权的乡村建筑维修保护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跃先.闽清文物史迹[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2]浙文.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N].中国文物报,2018-09-14(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0389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