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化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蒙治坤

摘 要:这些年来,智慧博物馆在网络上和文博界中频频出现,受关注度日益增高。智慧博物馆主要是借助于多模态感知数据,取代静态采集数据为主的一种模式,以建立起一种人人之间、人物之间、物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工作模式,具有全面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征,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智能博物馆运作系统。数字化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俨然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中的标配与“砝码”,智慧博物馆的提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博物馆朝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博物馆;建设;策略

0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汇集人文、自然遗产的重要文化机构,将馆藏文物分类管理,有助于传承国家遗产、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博物馆是对我国过去社会、文化、历史、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传承载体,其自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不容小觑。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仍然需要以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为依托,借助于现代技术与科学手段对馆藏文物加以保护,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有效融合,让智慧博物馆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数字化背景下,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展开讨论。

1 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建设智慧博物馆的意义

数字化背景是借助互联网为载体,根据逻辑程序建立起管理体系,并且利用数据的模式实现对实物的管理与相关信息的处理。数字化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就是将馆藏文物通过数据模式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并且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博物馆开展管理工作以及文物收藏等提供便利条件,便于研究人员与参观者通过电子平台检索、了解文物的详细信息。与此同时,对参观者而言,运用数字化平台来获取博物馆中文物的信息能够更清晰明了地获取藏品的具体数量、历史故事及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等。有些智慧博物馆中已经运用了VR技术、语音讲解,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文物所处年代或地点的部分情景与故事,或者只是通过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体验置身于博物馆实地参观的感受,大大拓展了博物馆藏品的文化传播路径与传播渠道。在这一环境下,博物馆藏品展览方式摆脱了以往堆积存放的方式,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拓展博物馆藏品的空间延展性,并实现了时间上的可操作性,让参观者即使在有限的时间内仍然可以快速了解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

建立智慧博物馆主要依托数字化平台。智慧博物馆在运转过程中,主要以满足观众需求为核心,通过合理协调博物馆之间的不同元素,保证人物、数据、场景、藏品之间的有效联系,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通过人为传播媒介促进文物保护与文物管理的共同发展。

2 建设智慧博物馆的难点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传承下来的文物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元,展现着我国历史文明的变迁,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博物馆是储藏文物以及展示文物的关键场所,对文物保护与传承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物藏品是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基础,因此,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加强文物的管理与安全防范,但当前博物馆的管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2.1 文物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需要严谨的流程,绝不是将文物收藏到库房即可,而是需要长期、系统的维护。因此,博物馆应有严格的文物管理制度,以达到精准化管理的目的。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制度体系欠缺的情况,影响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2.2 智慧博物馆基础设施欠缺

建设智慧博物馆不仅需要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同时对硬件、软件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服务器、数字化平台以及终端设备等硬件,还包括一些高端技术软件,相结合使用才能高效收录并便捷检索文物藏品的详细信息。但是,当前一些博物馆仍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起步阶段,缺乏现代化的服务设备,计算机不够先进,硬件环境差,条件不完备等,导致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都难以满足数据库的基本要求,限制了智慧化博物馆的发展。

2.3 智慧博物馆管理缺乏人才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势必对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应该招聘专业人才,需要掌握数字化技术、文物保护知识、分析辨别知识、网络应用技术、电子数据技术等,要求较高,因此在招聘中存在极大的难度。另外,当前智慧博物馆仍在建设的过程中,受资金、编制、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急缺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影响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3 数字化环境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采取数字化工具与技术,获取文物数据信息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基础是针对文物信息的储存功能,需要将文物的各类信息记录在平台,如某件文物的具体来源,历史背景,发现的时间、地点,入馆流程,组成的形态等,设置好相对应的图片及视频等相关数据。对于智慧博物馆来说,只有将这些文物信息完整地组合起来,完成数字化存储,才算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信息数据库。使用数字库储存文物信息更加安全,传输更加准确,方便研究方向不同的学者各取所需,对这些文物进行全面研究与学习。过去研究博物馆中的文物时,研究人员收集与整理相关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或者需要多次提取文物以观测、勘察,极易对文物造成损害。建立并开放数据库能够帮助文物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定位文物信息,简化了整个研究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并保护了文物,避免出现损伤。另外,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精确度,对于一些重要文物来说,在保管与展览过程中,对数据观测的精准性要求较高。因此,采取数字化监控能够合理地控制文物保护的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助于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数据来及时调整文物的保护工作。

举例来说,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当前,其智慧博物馆系统基于开放服务模式,符合可靠数字化仓储的具体要求,能够对一些文创产品、文创素材加以管理。同时,利用数字资源采集、制作出成品的三维图像、三维模型动画、集成渲染等,便于一些学者与参观者的研究与观看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

3.2 以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当前,越来越多博物馆加入社会化建设行列,也就是说,博物馆要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并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处在数字化背景下,文化发展越发多元,博物馆理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在多元文化中弘扬、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一些高端技术手段挖掘自身的资源,增强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有益沟通、互动与交流,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众所周知,博物馆拥有的藏品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走出“深闺”,让博物馆中的文物也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考虑到当前社会条件的制约,博物馆的一些文物开放速度相对较慢,利用智慧博物馆实现藏品数字资源率先开放与共享,俨然已经成为大多数博物馆的共识和当前的趋势。

举例来说,几年前荷兰国立博物馆便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模式,将二十多万份馆藏高清图片上传到互联网并将版权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并且带动了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如今,数字资源的发展趋势已经锐不可当,但开放数字资源共享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需要后续的法律完善以及相关市场环境的配合。因此,博物馆应该保证自身的资源以及专业化程度,才能跟上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脚步。如上海博物馆,在建设智能博物馆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加大了对图像、数据的采集力度,对于一些图像数据的收录也在进行深加工。博物馆藏品数据的采集为建设智慧博物馆创造更多条件。

3.3 顺应时代浪潮,保证智慧博物馆多元且精深

当下社会发展中,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俨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数字资源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快捷性、多元化的应用特征,并且在传受关系上更能够凸显个性化、多元化。所以,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应该搭上这班“快车”以确保能够发挥自身的利好优势,加快创新改革,合理应用数字媒体的工具以及特征,与数字技术融为一体。如果博物馆仍然墨守成规,以电视、纸媒等传统的方式作为主要传播模式,将陷入传播路线窄、传播受众少等不利于发展的困境中。所以,在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合理挖掘网络传播资源,充分契合大众的喜好,建立起新型传播模式,扩大智慧博物馆的传播力度与范围。

如长沙博物馆不久前便改良了官方网站,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并且创建了博物馆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合理应用新兴技术平台开发了一些相关App,建立起一个传播快、格调高、用户黏度强的数字化传播体系。除此之外,长沙博物馆也开设了一些阅读栏目,能够对馆中的藏品和文物等进行全面、立体化的解读与宣传,包括文物的质地、影像信息、制作手段、流经历史、工匠心得等相关信息,都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观众通过阅读或者扫码,即可了解到文物的深度信息,享受智慧博物馆的别样魅力。

3.4 转变发展观念,建立智慧博物馆中人与物的主观联系

现阶段,博物馆已经从公共服务教育中心转变为自我学习的教育空间,是一种观念创新的表现。这一转变也表明,博物馆不再只是“讲解员讲述观众听”的状态,而是激发了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观众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其中,这也需要智慧博物馆拓展服务范围,开发更个性化的服务。数字技术的引入便是这种教育形式转变的有力武器,即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可以从一人对多人,转变为一人对一人,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甚至可以为一些观众量身定做。通过这样的服务,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在一些智慧博物馆建设中采取移动应用服务就是个性化服务的亮点。智慧化博物馆立足于观众的现实条件、个性化差异等相关特征,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针对性服务,这既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博物馆文化转型的必然需要。纵观当前博物馆发展状况,数字技术应该对文物的内在活力进行挖掘,引导观众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能够对背景知识以及文物的历史根源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在智慧博物馆中应该引导观众将博物馆的数字化环境、文物藏品与自身的经验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从观众的感性认知层面上升到理性认知,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例如,上海博物馆在建立了移动端系统之后,已经实现了青铜陈列馆、家具陈列馆、雕塑陈列馆的全面开放,主要利用WIFI定位新媒体的新技术在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上就可以进行实时定位、交流互动等不同的功能,极大地促进观众自主性学习,为观众创造了学习空间与学习趣味。

3.5 建立智慧博物馆电子门票,便于控制人数与参观流程

对于智慧博物馆建设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计算,建立起电子门票体系,并利用电子门票对博物馆参观人员的信息、行为、流程等加以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参观人员伤害馆藏文物的情况,可以依法依规追寻到个人的责任。同时,利用电子门票也可以控制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避免超负荷参观,加强文物保护。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谁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历经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可以说,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智慧化发展,也是迎合社会进步与大众需求的重要趋势,让博物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得到跨越性的飞跃。因此,智慧博物馆建设应该加大人力资源与相关资金的投入,并且立足于当下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能够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推动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蕾.关于5G时代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建设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128-129.

[2]李姣.智慧博物馆与AI博物馆—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发展新机遇[J].博物院,2019(4):67-74.

[3]周瑞.博物馆信息化的智慧之路—以陕西数字博物馆建設为例[C]//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1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4]王子安.博物馆智慧化变革初探—以陈云纪念馆为例[C]//陈麟辉.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5]龙亚萍.智慧博物馆视域下博物馆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16056.htm

相关文章